昨日甬城京剧票友逸夫剧院大联欢。 (周建平 摄)
《贵妃醉酒》、《文昭关》……昨天,一折折京剧经典“戏文”在逸夫剧院上演,在台上卖力演出的并不是来自哪家剧团的名角,而是上到白发苍苍的老翁,下到还在上小学的小儿郞。原来,这是宁波9家京剧票友团的联合大亮相,而在台下,鼓掌叫好的近千名观众也是来自全市各地的京剧爱好者。市戏剧家协会的王丽娟老师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宁波京剧票友第一次集体登上剧院大舞台,称得上是宁波京剧票友界的一次大阅兵。”
情:七旬老翁三年学段戏
当天下午,共有来自宁波老年大学京剧班、海曙区老年大学京剧班、镇海京剧联谊会、繁景京剧之友社、中山京剧阁、群星京剧社、宁海京剧联谊会等9家京剧票友团的50多位票友,在逸夫剧院上演了12出经典京剧折子戏,这其中,年龄最大的中学退休物理老师陈波已经78岁,年龄最小的演员只有9岁。
陈波老先生演的是《四郞探母》,老人笑着告诉记者: “我从72岁开始学京剧,整整花了三年时间才学会一折戏,如今能上剧院舞台唱国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其实无论是台上的演员,还是台下的观众,哪一人不是心中对京剧有着无限的热爱。王丽娟说,宁波的京剧票友团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大发展,如今仅市老三区的票友就有四五千人,经常举行活动的固定团队有10多个。她说: “宁波是座南方城市,市民一向比较钟情越剧,不过喜欢京剧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在横溪等乡镇举行活动时,居然也能看到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京剧票友团。”
憾:找到了唱的找不到拉的
这次宁波京剧界的“大阅兵”,得到了宁波票友们的热烈响应,报名时,呼啦啦从全市各地来了20多支队伍,最后因为场地和表演时间限制,不得不精选了部分“精兵良将”上台。不过,在台上热闹的背后,不少甬城票友心中也有着不小的遗憾。陈波老人生动地告诉记者: “在宁波,学京剧的人还是太少,用我们的话说是‘有了唱的没拉的,有了拉的没打的’。”
记者了解到,虽然近年宁波京剧票友越来越多,但与越剧票友团队比起来,还是有相当的差距。京剧票友举行日常活动时,一把胡琴一个人就能凑合,但要正式上场演出,先不说需要上万元的头套、服饰,就是乐队也凑不齐,一般情况下,一场正式演出最少需要8个乐手,但绝大多数票友团凑不齐乐手。当天在逸夫剧院举行的演出,也是因为恰好浙江京剧团来甬演出,票友们临时向浙江京剧团借了乐师,才使演出顺利进行。联谊京剧俱乐部是我市较大规模的京剧票友团,但该团组织的正式演出一年最多也只有5场,其中的窘迫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宁波缺少专业京剧老师,外地京剧团来得太少,也制约了京剧票友团体的发展。目前,在宁波老年大学机构“执教”的京剧老师,大都是原宁波京剧团的演员,如朱安生老师,他今年已经76岁了,还在坚持上课,许多市民前来报名,却因为没教师、没场地,而不得不被老年大学拒之门外。同时,宁波演出市场引进的京剧数量也太少,以逸夫剧院为例,去年引进的京剧只有10多场。在宁波能看到京剧名家的演出几乎成了票友们的奢望,从事美容店生意的尹秀芬票友告诉记者: “当初京剧《梅兰芳》到宁波演出时,我们几个票友咬着牙买了800元一张的票,就是希望能多看一眼国粹的风采,平时就只能看电视过过瘾了。”
盼:更多年轻人爱上国粹
不过,宁波京剧票友界对未来发展也充满了希望。顾美麟老师告诉记者:“宁波老年大学在过去10年培养了200多位京剧票友,但今年报名参加的学员就有100多人。据我所知,海曙、江北区等老年大学也开设了专业的京剧班,安排了专门的老师、场地教授京剧。”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越来越支持京剧团体的发展,曾经有个人出资5万元赞助京剧团体举办演出,这次在逸夫剧院的演出,也得到了剧院方免除所有费用的支持。
王丽娟说: “我们现在最希望的是宁波的年轻人也能爱上京剧,我曾到宁波大学发展戏曲票友,发现虽然有学生学越剧、学昆曲,却没人学京剧,我们希望通过京剧票友界举行更多的活动,逐渐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子爱上京剧这项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