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秋收后,稻草大多烂在了田里,除了村民拿回家当柴烧,也许再也找不出更多用处。不过,奉化三石村一帮老人却让这些稻草有了新价值,老人们把稻草编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稻草龙、稻草大象、稻草猪……给稻草赋予了新“生命”。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剡溪边上的奉化三石村,72岁的赵永苗老人和69岁的何华仁老人正在村里的“三石农庄”忙着,编织着草鞋、草蓑衣,吸引了数十名从宁波来的观光客。大家围着两位老人,好奇地提着各种问题。有人想买几双草鞋回家当艺术品;有人当场拜师,认真地跟着老人学编草鞋。
走进“三石农庄”,似乎走进了一个由稻草编织成的动物园。在农庄的“稻草人园”里,到处都是大象、老虎、狮子、猪、羊、狗等“动物”,都是用稻草编成的,游客们纷纷拿出照相机,与这些“动物”合影。
稻草变废为宝,这多亏了农庄投资人赵华助老先生。赵先生对记者说,他是农民出身,想到用稻草来编织各种小动物,也是突然来的一个灵感。去年秋收,他站在田头出神地望着村民收割,许多村民把稻草焚烧了,浓烟滚滚,整片稻田上空都弥漫着黑烟。他突然想,能不能让村里的一些老人用他们的老手艺,用稻草编织他们小时候的玩具呢?
以前,三石村人都会用稻草编织各种小动物,像稻草大象、稻草狗这些玩意儿,几乎人人都会编。当年,收割稻谷的时候,孩子们跟着父母在田里,父母就用稻草编织些小动物给他们玩。随着社会的发展,已很少有人再玩这种稻草玩具,玩的人少了,编的人也少了。赵先生找到了村里几位老人,试着编织一些东西,没想到大家的手艺还在。半天工夫,一堆稻草在老人们手上就变成了一个个“动物”。
在“稻草人园”一间稻草房里,卧着一条“龙”,龙头、龙身、龙尾都非常逼真,足有30多米长,这也是老人们用草编的。
赵先生说,有不少游客看上这些“动物”,想买回家当艺术品。接下来,他想让村里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把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对年轻人加强培训,让稻草变成“宝”,让稻草龙、稻草大象、稻草猪等成为三石村独有的文化特色。 (记者张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