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奉化
抢救性挖掘出奉化75座古墓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8-02-23 08:30:46
 
 

dn22318_5.jpg

dn22318_7.jpg

dn22318_8.jpg

dn22318_6.jpg

dn22318_3.jpg

dn22318_9.jpg

dn22318_10.jpg

dn22318_2.jpg

dn22318_1.jpg

dn22318_4.jpg
并穴砖室墓
陶窑
竖穴土坑墓
薰罐
鐎斗
瓷罐
偏洞形砖室墓
凸字形砖室墓
五管瓶
    


    本报讯 (记者 李臻)“从2006年12月至2008年1月,我们在奉化尚桥中心粮库和甬台温铁路火车站通站道路进行了历时一年的抢救性考古挖掘,挖掘出大型古墓葬群和大批陶罐、瓷罐、铜镜、铁剑等文物,为研究汉代至西晋时期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先民的生活状况、丧葬形制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详尽的实物资料。”昨天,宁波市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永宁这样告诉记者,并向记者披露了这次考古发掘的详情。


铁路穿过墓群
    “这两处考古遗址实际应该是一处墓葬群,中间仅隔了一条甬台温铁路,从地理位置上看,以前这两处墓地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工作需要我们分成两阶段来挖掘。”李永宁边用手指示地图边告诉记者。当然,还有实物支持这个观点,在挖掘现场,考古专家还发掘出两处窑址, “一处窑址已经完全被损坏了,但另一处很完整,看得出是专门生产墓砖,这样营造在墓地内,专为墓室供砖的窑,在宁波还是第一次发现。”


琉璃耳珰罕见
    在火车站通站道路的每个墓室都陪葬有铁刀,或残缺或完整,这和其他地方墓葬考古发现有明显不同。李永宁告诉记者: “以前的考古发现中,以双面刃的铁剑为多。铁刀的确是第一次出现,相比于双面刃的剑,单刃的铁刀要更为先进,可以判断出现的时代要比剑晚一些。”据此,专家推测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是武士阶层,可能是汉、三国等时期的封建豪强。
    而在中心粮库墓葬群出土的文物中虽然也有剑、矛等武器,但更多的则是日常用具。其中,考古专家还发现了青铜镜和罕见的琉璃耳珰,专家认为这个墓葬的墓主人可能是位爱美的女性,李永宁说: “琉璃耳珰是饰品,相当于现在女孩子的玻璃耳坠,在魏晋时期可能比较流行,1995年,我在敦煌考古时曾发现一模一样的琉璃耳珰。墓主人把这件琉璃耳珰带进墓室,说明她非常喜爱这件饰品。”


墓葬曾被盗
    “宁波因为地理原因,考古中很难发现有先人骨骸保存下来,这次也不例外。”李永宁介绍道, “南方的酸性土壤和潮湿的气候对人体腐蚀很快,就连最坚硬的牙齿也难以保存,任何东西不久即被腐蚀了。这次我们连骨头渣都没见到。”
    “75座墓葬,每一个古墓都被盗过,有的墓甚至在不同时代被盗了多次。”李永宁遗憾地告诉记者, “幸好,墓葬中还留下了文物,这些文物虽然在他们眼中不值钱,但在现代考古专家眼中,却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些器物的发现仍能为研究宁波地区在西晋时期的发展提供第一手翔实资料,“我们要花点时间做整理工作,以便整理出更翔实的报告。”



墓葬精美内容丰富
    “这批古墓葬共有75座古墓,时间跨度为汉代至西晋,规模比较大。”李永宁介绍,其中中心粮库的古墓葬群建筑较为精致,墓里有砖砌的长方形的墓室,使用单砖错缝平砌,砖上还饰有钱币、菊花、麦穗、斜线等多种纹饰,有的墓还由墓室、甬道、墓道等三部分组成。其中一座墓室长350厘米、宽220厘米、高95~117厘米,里面用的是厚重的梯形青砖。
    记者了解到,考古队发现当时砖室券顶墓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和兴盛阶段,墓砖纹饰内容丰富多彩,且模印精细、线条流畅、质地坚实,钱币纹、重回纹、泉纹等标志墓葬绣墙发展到鼎盛阶段;出土器物以瓷器为主,器物和墓葬也是该地区汉晋墓结构中的常见类型,和此前在宁波地区考古发现的西晋墓葬基本一致。
    两处墓葬群出土了大批文物,中心粮库出土的文物时代从三国东吴到西晋,有盆、钵、罐、灶、罍、盏、鼎、甑、洗、鐎斗、三足盆、五管瓶、碗、耳杯、薰罐、剑、矛、琉璃耳珰、钱币等一大批珍贵的陶器、瓷器、铜器和铁器,火车站通站道路出土的文物年代主要集中于东汉晚期到西晋时期,有陶罐、瓷罐、铜镜、铁剑等。



花絮
搭简陋帐篷守候无价之宝
    有意思的是,记者了解到,因为野外挖掘时间正好集中在冬季和早春时节,寒冷的天气给考古队员们带来了很大不便,为了保护正在挖掘中的古墓,考古专家就住在简陋的小帐篷里,在古墓群中与蛇、虫作伴度过漫漫长夜。“我们必须看守考古现场,这些可都是无价之宝呢。” 记者 李臻

【编辑:周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