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在北仑新碶街道凤洋村,只要一提起“道具老人”,村里的人都会告诉你老人家在哪里。
这位老人叫李兆庆,已经84岁高龄。19岁时,他在村里的自建剧团里唱越剧,由于唱得比较好,被介绍去上海南汇县(现为上海南汇区)越剧团,成为一名越剧表演者。
李老走上道具制作这条路,是因为当时人们审美观念变化太快,人们偏爱女越剧演员大大超过男演员,而他也面临着“下课”危机,于是,为了能留在上海继续发展,他转到道具制作这一行。 “一根铅丝、几片毛竹、几张废旧报纸、加上一些糨糊和油漆。”李老刚做的时候,为只有这几样材料发愁,不过,眼明手快的他很快就学会了别人的招术:设计花样,把竹片拗成型,粘连上色。
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要吃上道具这碗饭,还是要付出辛劳的汗水, “《西游记》、 《红楼梦》等经典剧目的编排我都参与过,做道具也要耍点小聪明。”李老说,当时他一拿到剧本,首先跟导演沟通,然后画出版样,由于没有模板,只能靠自己反复琢磨,有时梦里还在设计版样。
20世纪60年代,他所在的剧团进京汇报演出,他们演的是越剧《白水滩》,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当听到总理说‘你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时,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1984年,李老退休回到了北仑老家,老人依旧对道具生涯念念不忘,继续为宁波市越剧团、镇海区越剧团做道具。老人从事道具制作几十年,培养了4个徒弟,但是所有的徒弟目前都没有从事道具制作, “喜欢戏曲的人少了,剧院也改成影院了,我的徒弟都各自发展去了,一个徒弟现在做广告行业,呵呵,我一点不难过,这也算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嘛!”老人说。(记者袁妙飞通讯员陈张坤/文徐佳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