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倒回到2007年5月18日。全市创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正在召开。市委书记巴音朝鲁作动员报告时,放下了手中的讲话稿,拿出了6张照片。
这6张照片就是他在老三区暗访时让工作人员拍摄的,反映了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老小区脏乱差的情况。
在亮丑揭短后,巴音朝鲁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事业在发展,我们的城市会越来越漂亮,但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中,我们不能被亮点所迷惑,应该在持之以恒地深化和拓展亮点的同时,更多地在查找问题上下功夫,在克服薄弱环节上求突破,在克服工作中的难点和盲点上见实效,实实在在地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文明创建的成果。
此后,一场针对背街小巷、老小区、城乡接合部等薄弱环节的环境整治行动在全市轰轰烈烈地展开。背街小巷整治
从改造到提升
这些年,城市的大马路越来越宽,越来越漂亮,可小街小弄的问题不容忽视:道路坑凹、排水不畅、绿化缺损、路灯简陋、街容破旧,有的小区里竟然还有土路,雨天泥泞不堪。
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方便他们的日常生活,就要从这些小问题上抓起。事实上,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市城管局就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小街小弄整治,范围包括海曙的高塘、鼓楼、西门、南门、望春、段塘片区,江东的白鹤、黄鹂、丹凤、矮柳、百丈片区,江北的孔浦、大庆、文教片区等。
据市政协委员、市城管局副局长叶剑鸣介绍,2005年到2006年,我市共投入4000余万元,整治小街小巷151条。去年,全市又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整治小街小巷147条。
整治中,道路重新做,有条件的路段改为防滑性好、噪音小的沥青路面。将过去直接铺在沙土上的人行道小方块翻起更新,混凝土、砂浆,一层叠一层,严格按标准来。易破损堵塞的混凝土排水管换成波纹管,管径由10到15厘米扩大到30厘米,有的地方还搞了雨污分流。另外,破损脏污的墙面粉刷一新,缺失的路灯也得到增补。
叶剑鸣委员说,今年,市城管局将按照“和谐+特色”的要求开展特色背街小巷示范工程,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区域历史文化特点,突出建筑精致和谐、亮化绿化结合等特点,通过对小区地面、空间、外部环境的整体整治改造,全面提升区域的环境品位,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背街小巷新亮点。
荷花路改善工程从去年9月动工,目前进入扫尾阶段。在这项工程中,着重对小区的管网进行重新铺设,全面改造低洼地。工程负责人表示,一般情况下,荷花小区以后不会再积水了,这就是说,沿路760余户居民从此免受低洼地进水之苦。与此同时,江东区还对荷花路建筑立面和景观工程进行了改造,深刻挖掘荷花路的历史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历史文化街区。
市人大代表、划船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说,背街小巷从改造到改善一字之差,说明今后背街小巷的整治既要做“面子工程”,更要做成“里子工程”,这样,广大居民会更加理解和支持改造工作。据介绍,在荷花路改善工程中,划船社区3800多户居民出谋划策,积极参与,把小区改造当成了家务事。老小区改造
让居民受益
“余姚是省首批文明示范城市,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老住宅小区改造作为了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居民的欢迎。”市人大代表、余姚市学弄社区主任施玉南兴奋地说。
近年来,余姚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市民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而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城区共有老住宅小区49个,总计房屋建筑面积251.5万平方米,占城区住宅总面积的47%左右。由于受当时条件局限,这些老住宅小区设计标准相对较低,居住环境较差,社会治安问题突出。余姚把老住宅小区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从2003年试点起步,2004年全面推开。到去年年底,余姚城区全部老住宅小区基本整治完成,共投入资金5370万元,受益居民近9万人。
施玉南代表说,学弄社区共有两个老住宅小区,里面住着四千多名居民。这两个小区分别在2003年和2006年得到了改造。“在老住宅小区改造中,政府投入了不少资金,每平方米20元的改造费用都是政府掏的腰包。其中政府还按老小区房屋面积一次性补贴2元/平方米的运作经费,因此我们两个改造完成的小区现在都落实了日常管理,选聘物业公司进行专业化物业管理。”
“老小区改造后,变化十分巨大,效果也十分明显。这项工程是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了。”施玉南代表说,“老小区改造前,群众生活中有三大不足。一是硬件设施差,小区内的道路破损、设施老化、绿化残缺、停车困难;二是外围没有封闭,小区内出租房多,外来人口多,情况复杂,经常发生治安案件;三是没有物业管理用房,缺少日常管理,导致出现脏、乱、差的情况。因此当时群众的呼声很高,经常有群众要求我们社区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
“老小区改造完成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变化最明显的是小区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发案率下降到了原来的1/5。小区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道路和绿化得到了修整,配上了统一的垃圾箱和消防设施,路灯照到了小区的每一个角落,化粪池、排污、排水管道等也都修复一新,有些小区还由政府出资重新粉刷了外墙。改造后,小区的道路宽了,也划出了停车位,长期以来困扰老小区居民的停车难、行车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这些变化,居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施玉南代表说,“老小区落实物业管理后,在小区居民享受到了物业服务的同时,我们社区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这些‘小巷总理’开展工作也更加顺利了。”
余姚的老小区改造是全市的一个缩影。来自宁波市建委的消息说,去年宁波市中心城区老小区整治共安排了20个,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万余户。城乡接合部
从王家弄的变迁说起
王家弄村是典型的“城中村”。这个位于百丈东路和沧海路交叉口附近的小村庄里,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1000余名村民和万余名在册外来人员,相当于一个建制镇的人口规模。过去的王家弄村马路市场肮脏不堪,屠牛场臭气熏天,村里几所公共厕所粪便四溢,违章建筑比比皆是,群众意见很大。
2005年8月底,市政协委员王佩珍、王国华、蒋可煌等人在市政协的组织下对王家弄村进行了暗访,并在当月底召开的市政协关于城乡接合部环境整治的政情交流会上,就王家弄村的脏乱差问题向有关部门提了出来。此后,市政协委员六访王家弄村,持续关注这里的环境卫生。
2007年5月18日,市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后,鄞州区将王家弄村列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城乡接合部整治活动”中的重点。
王佩珍委员告诉记者,最后一次去王家弄村是去年下半年,那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地大小便的情况不见了,保洁员一天两次在保洁。都说城乡接合部的脏乱差难治理,王家弄的变迁说明只要领导重视、措施到位,咬住青山不放松,再脏再乱再差都是可以治理的。
这几年,我市文明创建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勿庸讳言,各地的城乡接合部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卫生管理还有死角和盲区;占道经营、马路市场禁而不止;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现象较为普遍;车辆乱停乱放问题比较严重;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管理、服务不够到位;一些地方治安问题比较突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有些交接区域、交叉项目职权不明、责任不清、措施不到位。要正视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不文明现象真正治理好,不断促进城乡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升。
针对这些问题,全市在城乡接合部开展了“八大整治行动”:公用设施整治、环境卫生整治、街巷路面整治、违章建筑整治、河道水域整治、社会治安整治、市场环境整治和交通秩序整治。
市文明办的统计数据表明,去年下半年全市共治理城乡接合部和城中村78个,完成11个撤村改居村路灯改造,拆除违章建筑13.9万平方米,清除卫生死角垃圾6.2万吨,新增绿化面积131.4万平方米,治理乱涂写、乱张贴、乱刻画42.8万起,新建、改建公厕1324座,改造垃圾房174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