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杨阿姨在帮忙铲土。(沈孙晖摄)
见到杨爱丽时,她正拿着一把铲子忙活。因为宿舍楼要改装自来水一户一表,她当义工帮忙铲土。这位宁海跃龙街道塔山社区的普通居民,多年来凭着一颗热心,为大伙默默奉献。
发动居民修路
杨阿姨今年55岁,是原宁海食品厂员工。她所居住的食品厂宿舍楼有30多年房龄了,楼下有条平整洁净的水泥路,这条路能修成,她是功臣。
杨阿姨说,这里原本是一条泥路,杂草丛生,老鼠、蚊蝇很多,一些居民又把垃圾倒在路边,卫生状况很差。杨阿姨有空时就扫路、拔杂草、提水冲洗楼旁的公厕,成了义务清洁员。在她的影响下,楼里的石阿姨、叶阿姨等居民也利用节假日帮忙清扫,乱倒垃圾的现象也渐渐没了。
雨天时,小路上坑坑洼洼,泥泞不堪,居民进出非常不便。三年前,已退休的杨阿姨担任了居民小组长,便想把这条泥路修成水泥路。她挨家挨户几次上门,发动居民自愿出钱一起修路。在她的带动下,楼里陆续有20户居民出了钱。
杨阿姨拿出儿子结婚装修时剩下的材料,又用大伙捐的钱买来水泥、石头等,并专门找了一名泥水师傅开始修路。砌台阶时,她借了一辆三轮车,一趟趟拉石子。石阿姨、王阿姨、叶阿姨等居民也来当小工,拿着锄头、畚箕、扁担帮忙清理场地,附近一家水果摊老板以前做过泥水匠,在杨阿姨的发动下也来帮忙。有时,杨阿姨还烧一锅红枣桂圆汤,给大家当点心。陆续修了一年后,泥路终于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
邻里关系的“润滑剂”
同住一幢楼,邻里之间难免起点摩擦。杨阿姨说,抬头不见低头见,和睦相处才会开心,她也乐于当邻里间的“润滑剂”。
有一次,石阿姨和叶阿姨的丈夫发生口角,两家人闹起了“冷战”。杨阿姨劝过双方,但仍无法消除“疙瘩”。儿子结婚时,她特地将两家人安排在同一桌喝喜酒,双方果然互相开始说话了。之后几天,杨阿姨每天请两家人到自己家吃饭聊天,终于让他们冰释前嫌。
有时,杨阿姨也会和邻居起点小摩擦,但事后她会主动和对方打招呼,弥补双方的关系。
帮大家用上干净水
说起楼里正在改装的一户一表,这又是杨阿姨办的一件好事。她说,原来的自来水管已经30年了,破裂生锈严重,导致水质不好。为让居民尽快用上干净的自来水,她一家家上门,劝说大家一起申请改装一户一表,同时向社区反映情况。在社区干部和自来水公司的帮助下,宿舍楼很快开始了改装施工,而居民只需付各自的水表钱和道路的开口费,其他费用都免去了。施工期间,杨阿姨仍没闲着,一会帮忙铲土,一会询问工人有没有漏钻某户人家的孔。
主动退出低保
申请低保的人很多,但主动要求退出低保的人就不多了,杨阿姨就是其中一个。她的丈夫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为治疗还欠了一笔债。杨阿姨从单位下岗后,一边要照顾丈夫,一边又要外出打工赚钱,非常艰辛。5年前的一天,她晕倒在厨房里,醒来后又吐血,后查出是大面积胃溃疡导致胃出血。社区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为杨阿姨办了低保。
但杨阿姨只拿了半年低保就主动放弃了。一天早上,她等在社区门口,见到工作人员就说: “再过两个月我就退休有劳保了,我想退出低保,让给更困难的居民!”这一举动让大伙深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