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慈溪
八人“一台戏”,一“唱”三十五年
稿源:  | 2008-03-05 09:28:37

“非遗”名片
  项目:民间音乐
  名称:细十番
  申报单位:庵东镇江南村
  传承人:应惠涨等

cx030420.jpg
  图为老人们正在排练。

  慈溪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卞梦洁)每个周六下午,庵东镇江南村的8位老人都会雷打不动地来到村委大楼排练“细十番”。细竹声声,乡情幽幽,令人陶醉。这样的演奏,已经进行了35年。
  “100多年前,据说镇上有位患白癜风的人,他虽然残疾,却非常能干,所有的乐器他都会,‘细十番’的乐曲也是他创作的。陈友香是他的学生,我们的父亲又从陈友香那里学来,然后教给我们。”传承人之一的应惠涨介绍说。
  应惠涨从小就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练就了扎实的琵琶演奏功底。25岁那年,他和同村的7位伙伴自发组织成立了一支文艺队伍。每位成员负责一种乐器,每逢传统节日和婚庆喜事,大伙就一起演出助兴,就这样,一晃就是35年。
  “几乎所有人家办喜事,都会请我们表演,忙的时候都‘轧’在一起了。”应惠涨不无得意地回忆说。每到这个时候,乐队就吹着笙,拉着胡琴,弹着琵琶,走街穿巷,而村子里的人们,也会纷纷打开窗户,让美妙的音乐飘入室内。
  35年来,从年轻小伙到花甲老人,乐队的8位成员虽然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每到周末都会聚在一起排练。“演奏的时候一定要8个人,不能缺少任何一个人,也没有人能顶替。”
  老人们说,演奏“细十番”是他们的爱好,每周不间断的排练很艰苦,也没有任何报酬,但是心里总觉得充满了乐趣。村里也非常支持,还专门请越剧团的师傅作艺术指导,以提高他们的演奏技艺。
  和很多民间传统文化一样,目前“细十番”也陷入日渐式微、后继乏人的窘境。“我们的子女都不愿意学,而我们的年纪又越来越大了,如果有一天我们中的哪位不在了,这‘细十番’的曲子就不能再演奏了。”老人遗憾地说。
  ■相关链接:
  十番,是民间最普遍的器乐形式,有粗、细之分。细十番又称文场,用笙、箫、管、笛、胡琴、月琴、三弦、琵琶等乐器演奏曲牌。细十番演奏起来颇有节奏,悠扬顿挫,清脆悦耳,娓娓动听。演奏有“坐姿”和“行姿”两种,既能坐着演奏,又能边行边奏。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