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江东“三月·红”妇女社互助互爱小故事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8-03-08 07:38:53

  图为“风信子俱乐部”成员在展示自己制作的“温馨贺卡”。 (本报记者摄)

  巧解花语,七色花丰姿各异

  日前,一千多名来自江东区“三月·红”妇女社的妇女,身穿华服,精神抖擞地跳起了广场排舞,庆祝自己的节日。有人认为,这是“三月·红”成立一年来的首次集体亮相,令人眼前一亮。

  一年前,江东区妇联推出一项创举:对各社区初步形成的妇女组织、团队进行整合提升,以街道为依托,成立了以“花”命名的7个俱乐部组织,集中打出了“三月·红”妇女社的品牌。

  江东区下属各街道,妇女群体的构成各有特点。有的外来妇女人口多,有的空巢家庭女性多,有的职业女性相对集中。妇联干部巧解“花语”,给7个俱乐部分别冠以“郁金香”、 “康乃馨”、 “风信子”等美丽花名。妇女社将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妇女以俱乐部的形式组织起来之后,进行了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和引导,一年来7个俱乐部呈现出群芳争艳的喜人景象。

  下面是记者在“三月·红”妇女社听到的小故事。风雪挡道,他乡也有欢乐年(东郊街道“红蔷薇俱乐部”的故事)

  今年春节前的罕见雪灾,阻断了许多外来务工朋友的回家之路。东郊街道是江东区外来务工妇女比较集中的地方,全街道共滞留了6000多位外来母亲和儿童。 “红蔷薇俱乐部”积极相应区妇联发出的“牵手外来母亲、共度快乐新年”的倡议,动员辖区内全体妇联干部、巾帼志愿者积极行动,邀请滞留在周边的外来母亲、儿童到自己家中过年,并向暂住在自己出租房中的儿童送上一份新年礼物,让留守的母亲和儿童在宁波过了一个温暖之年。

  “红蔷薇俱乐部”是一个由外来务工女性自愿组成的妇女组织。把真爱献给外来务工姐妹,让她们在第二故乡健康生活、快乐工作,一直是俱乐部的行动指南。花甲之年,乐为拆迁献余热(福明街道“茉莉花俱乐部”的故事)

  王定莲是福明街道“茉莉花俱乐部”成员,曾任张隘社区妇联主席。在这次东部新城的建设中,这位年过花甲的党员妇女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余热。

  王定莲所在的村这次也纳入了东部拆迁的范围。一些群众对拆迁有不同想法,希望趁此机会多得到政府的赔偿。面对公和私的利益冲突,王定莲不但说服家人带头签订了拆迁合同,还组织俱乐部的姐妹到福明家园社区参观,让大家了解拆迁安置后的美好生活。在她的带领和宣传下,亲戚朋友、周围邻居都早早搬出老房子,住进了政府为他们准备的新住房。

  “茉莉花俱乐部”现有会员300多人,分别属于11支文体团队,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生日祝寿,温暖传递你我他(白鹤街道“风信子俱乐部”的故事)

  美丽的风信子象征着关心、爱心和舒心,这也是白鹤街道“风信子俱乐部”的一大特色。

  曹玉英老人90岁生日那天,俱乐部为她举办了一个庆生会。在点燃蜡烛的那一刻,曹老太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在祝寿的同时,俱乐部还举行了一个新党员与老人的结对仪式,新党员以后经常上门看望老人,从各方面关心老人的生活。

  一年来, “风信子俱乐部”先后为116个老人送去了生日的祝福。俱乐部负责人表示,乐做老年人的儿女,乐做残疾人的拐杖,乐做弱热群体的知心人,他们要把俱乐部真正办成的“民心园”。单亲不孤,携手共创新生活

  (东胜街道“康乃馨俱乐部”的故事)

  应先生和杨先生是两位年龄略大的单亲爸爸,他们原先慕名加入“康乃馨俱乐部”,是想找到另一半。一开始他俩聚在一起谈论的唯一话题就是各自的心酸婚姻,平日挂在脸上的也多是苦涩。后来,在俱乐部成员的热心开导下,他们明白俱乐部并非就是婚介所,参加俱乐部是为了享受一种彼此关心、彼此关怀的“阳光生活”,要是遇上自己的另一半,那是另一份珍贵“礼物”!

  俱乐部里还有不少单身妈妈,她们更把俱乐部当作了温馨的家。逢年过节、双休日,来俱乐部一聚,心情就格外开朗。俱乐部举办的倾诉沙龙、心理讲座、亲子联谊……等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她们携手共创美丽新生活的勇气。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