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他自称宁波风筝"第一人"71岁老汉摆擂台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3-14 12:02:06

  中国宁波网讯本报3月5日刊登了《请出民间风筝大王》一文之后,他第二天就给本报87777777新闻热线来电,接下了这份晚报发出的宁波风筝界的“英雄帖”,他自称宁波风筝“第一人”。 

  他叫邵国强,71岁, “我做风筝十来年了,说实在的还是蛮有一套的,各种风筝大赛也得了不少奖,我就想在此会会宁波其他的风筝高手。” 

  自学成风筝高手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庄桥河东路的邵老先生家中,一进门,便被客厅四周墙上、门背后挂满的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风筝惊呆了,有憨厚的猪八戒、漂亮的蝴蝶、吉祥的倒蝙蝠等数十种图案,平面的、立体的、硬翅的、软翅的,五花八门。 

  邵老先生1998年开始学做风筝,那时退休在家闲得慌,有一天看到电视上教做风筝的节目,兴趣一下子上来了,特意让儿子买来学做风筝的书。 

  “最早做的是个‘三毛’,现在看来比较粗糙,1999年,我做成了第一条龙。”后来,老先生又陆续做了好几条龙。有一条龙有20多米长,龙身有72片,但直径只有13厘米,相当细巧。最长的1条有50多米。 “2004年,在一次风筝比赛中,我的龙一放上天,周围群众全喝彩叫好。”老先生拿下挂在天花板的龙头给记者看,龙头栩栩如生,眼睛还会动。 

  老先生说自己做了不少大型风筝,都是能拆卸的, “方便拿,不容易碰坏。” 

  花了好多心思 

  说到做风筝的酸甜苦辣,老先生更是有一箩筐的故事。 “就拿大龙来说吧,龙筋线都换过,这可是个大工程啊。”老先生说自己最初用的线没选好,试飞的时候风一吹,每一节线都拉长了一厘米左右,每片之间的三条线长度就不一了,龙就飞不稳了。 “我回来后关门研究了好几天,还特地跑到白沙海洋渔业专营商店,买来钓鱼的线,特别结实。” 

  提到做风筝的材料,老先生可花了不少心思。有些风筝用的是又薄又密的尼龙绸,有些用的是又轻又匀的上等纸,还有的干脆用塑料袋。 

  风筝的装饰也大有讲究,以大龙为例,龙身骨架边上的两排鸡毛,油光水亮的,“逢年过节时,我托市场上卖鸡的帮我留下鸡毛,又到处托农村的亲戚朋友,要活杀公鸡的尾毛。鸡毛洗干净、晾干,再挑其中好的用来做风筝,这花的精力啊……”老先生摆摆手,表示太多了,没法说。 

  有一只“仙人凤凰”,画工特别精细,难道老先生学过画? “没有。”邵老先生连连摇头,他说,小时候爱画画,可家里穷,小学没毕业就去做工了,做风筝以来,他经常废寝忘食,对着画册琢磨。 

  是爱好不挣钱 

  一个瑞典女音乐家来宁波演出,平时就爱收集各国的民间艺术品的她,慕名找到邵老先生。 “她一口气挑了五六个风筝,我说一共92块钱。翻译跟她一说,她不信这么便宜。我说我不乱要价,做风筝是我的爱好,不是用来挣钱的。外国人喜欢我的手艺,我这自豪感,多少钱也买不来。”最后对方拿出一张100元,反复说不用找了, “我不答应,我说我们中国人实事求是,该多少就多少,我硬把8块钱塞回她手里了。” 

  老先生说,家里小,很多时候是在床上做风筝的,特别是一些大风筝。他的卧室墙上、柜子上挂满了风筝,少说也有四五十只,床上还摊着未完工的“奥运福娃”风筝, “全国都迎奥运,我也想用我的拿手活表一点心意。”老先生说。 

  (记者吴震宁实习生童程红/文记者徐佳伟/摄) 


  图:宽约1米、长近2米的 “梁祝化蝶”。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