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北仑
临港产业嬗变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8-03-20 02:07:57
  港口兴则城市兴,港口兴则经济兴。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是世界上港口城市崛起的共同轨迹。在宁波 “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实施过程中,北仑区域一直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在资源、市场、环境的多重倒逼下,北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成为宁波临港产业嬗变的一个缩影。

港口催生临港大工业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也是宁波发展的不竭动力源。经过30年开发建设,宁波-舟山港不仅以3.45亿吨的吞吐量雄踞大陆港口第二位,也为宁波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临港工业带。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镇海炼化的前身——— 浙江炼油厂破土,可以算是宁波临港工业的开端。北仑港区的开发滞后于镇海港区,其临港工业的兴起也稍晚于一江之隔的镇海,上个世纪80年代北仑发电厂打下第一根桩,可算是其起点。

  “几乎所有重化工业项目,从进原料到出产品,都离不开港口。港口的深度开发,必然带来临港大工业的集聚。”1992年就到北仑工作的宁波开发区管委会原副主任姚宇耀看来,北仑发展临港大工业是一种必然选择。

  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宁波港口后方5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相继设立了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等3个国家级开发区。作为当时稀缺的 “投资洼地”, “两区一岛”吸引了金光粮油、正大粮油、埃索石化等一大批外资临港大项目。

  北仑区因势利导,将能源、钢铁、化工、造纸、修造船等列为临港工业的支柱产业。在明确的产业政策引导下,北仑临港工业不但项目越来越密集,而且产业链不断延伸,对全市产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也越来越强,成为长三角和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能源方面,这里密布着9座火电厂,这个电厂群的总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其中正在建设三期工程的北仑发电厂,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石化方面,以外资为主的石化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其中包括台塑台化等龙头企业,形成了涵盖上中下游环节的石化产业链。

  造纸方面,拥有中华纸业等重量级项目的北仑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高档包装纸生产基地之一。

  北仑的修造船业则以三星重工、恒富修造船等项目为依托,初步形成国内重要的大中型船舶修造中心基地。

  大投入带来大产出。从2005年宁波首个 “百亿项目”——— 年产100万吨白纸板项目投产,到去年宁波宝新不锈钢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 “百亿升级速度”成为宁波临港大工业发展的最好注释。

  近年来,按照省市关于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总体规划,北仑区域先后引进了总投资超过200亿美元的21个重大项目,其中总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9个,成为全省重大项目最集中、临港工业规模最大、产业配套较为完善的区域。

“倒逼”抬升产业门槛

  与国内其他区域一样,投资额一度也是临港型项目落户北仑的主要 “敲门砖”。1992年,北仑最早的临港工业项目之一宁波永旺钢铁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后,在北仑区顺利地租赁到了150亩土地。

  但是这放在现在是不可思议的。去年9月,香港一家上市公司准备投资2亿元人民币,在北仑设立一个纸品项目,项目占地120亩。但是这个项目最终被北仑拒之门外,因为该项目投资密度没有过 “门槛”,而且资源消耗较大,还有一定的污染排放。

  “近年来,不少找上门来的大项目,都被我们婉拒了。”宁波开发区招商局局长胡军说,现在我们需要的,是符合我们的产业导向,能够实现集约、节约发展的大项目。

  比如,开发区引进的一家油品仓储公司,总投资2500万美元,利用的是滩涂。这个项目的意义还在于,弥补了北仑区域油品仓储的不足,也为日后宁波建立石油交易市场提供了一个大 “仓库”。

  从十几年前的 “来者不拒”,到现在的 “好中选优”,在长三角土地稀缺的大背景下,北仑土地供求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相关数据表明,近两年北仑区每年合同利用外资都在10亿美元左右,但使用土地却逐年下降,每年不过10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投资密度已达到440美元。

  临港大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土地资源,面对宏观调控和资源紧张的现状,如何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经过对传统招商引资方式的深刻反思,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北仑临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调整被提上议事日程。

  这种调整,首先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项目投资强度,推广 “无地招商”,把重点放在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产业带动型、生态环保型项目上。同时,从提升产业结构、做大做强重点产业着眼,重点引进符合产业导向的精细化工、精密机械、汽车零配件项目和现代物流项目。

  “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日益趋紧,我们既面临资源、成本压力,又面临国际贸易壁垒和中西部发展加快及比较优势提升的压力,临港工业发展可以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北仑区一位招商人员说,临港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如今,北仑已经确立了近乎苛刻的项目准入条件。比如新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导向,一般要求为国家鼓励类项目;投资方必须是该行业中国际前20名或国内10强;环保、能耗若不合格实行一票否决等。这些 “门槛”的设定,为临港工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引领内涵发展

  对增量投资树起高 “门槛”,对存量则提出内涵式发展,重点是自主创新。 “北仑是全市临港大工业布局的重点区域,更要精心搭建创新平台,引导临港工业项目从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型。”北仑区区长、宁波开发区管委会第一副主任俞雷说。

  为此,该区率先启动了 “科技强区”一号工程,对高科技产业和发明专利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激发企业加大对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的投入。

  这些政策包括,世界500强企业直接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科研设备投入超过3000万元的,奖励1000万元;对被认定为国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分别给予最高达3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资助;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则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资助。此外,北仑区还设立了500万元政府专项资金,用于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

  政府的支持激发了企业活力。通过建立起网上技术市场和科技交流会两大技术合作平台,该区累计投入资金2.21亿元, “撬动”企业研发投入30亿元。在北仑科技创业园,八成以上企业承担了市级以上科研项目,成为北仑区域的研发 “高地”。

  截至目前,北仑区已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800多个,授权国内、国际专利790多项,1000万元以上销售额的规模企业都建立了工程技术中心。该区还与浙大、中科院等名校科研机构 “牵手”,引进和共建科研机构20家,开展科技合作项目140多项。

  在北仑区的创新发展战略中,拥有良好产业基础的临港产业无疑是 “排头兵”,也是最大的受益者。目前,北仑石化产业拥有核心技术已超过100项。在钢铁行业中,宝新不锈钢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冷、热连续酸洗退火处理线和相关技术,领先国内普通不锈钢生产企业20年。汽车行业中,则涌现了吉利汽车的CVVT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等一系列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创新。

现代服务业告别“短板”

  2004年10月,宁波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加快发展服务业大会,明确提出依托港口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同时,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比翼齐飞。

  这是一次重大的理念和战略转型。临港工业和临港产业,一字之差,内涵却被极大地丰富。发展港口服务业,一方面是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需求,更是宁波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北仑已经处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做大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近期召开的北仑区服务业发展大会上,市长助理、北仑区委书记、宁波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利幸指出,服务业不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短腿,而要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协调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品位的 “助推器”。

  事实上,北仑区域高度集聚的临港大工业,已经对物流、航运、贸易、代理、研发、信息等相关服务业形成了巨大的需求。为了加快现代物流业的集聚,北仑正全力建设“一主五副”物流园区,打造以港口国际物流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中心枢纽城区。

  目前,物流园区已成功引进马士基、普洛斯、安博(AMB)等世界物流巨头和国际航运业排名前15位的意邮公司等港口物流大项目。而整个北仑区至今已拥有物流仓储、交通运输及物流相关企业260余家,实现年增加值超过40亿元,成为全省物流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临港工业与临港服务业相互依存,两者之间融合创新,才能进一步提高临港工业的竞争力。”宁波开发区经发局副局长顾朝晖说,北仑将坚持以大开发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联动发展,让现代服务业为制造业服务,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果把吉利汽车公司的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每辆汽车的成本可以降低5%。”顾朝晖介绍说, “服务外包分为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物流外包只是业务流程外包的一项。可以说凡是临港工业企业所需要的服务,都是我们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思考的问题。”

  除了物流业,北仑还在国内首开大型港口旅游先河,全国最大的20万吨级矿石码头、国内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等,都已成为外地游客来甬的 “必选项目”。此外,北仑还盯上了蓬勃兴起的邮轮经济,正着手论证、规划邮轮港区、国际海员俱乐部等项目。

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

  传统临港工业最大的特点是 “大”,但是 “大生产、大消费、大废弃”的发展模式一度给北仑区域带来了电荒、水荒和酸雨等问题。在科学发展观面前遇到 “红灯”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跨越已经势在必行。

  针对临港大工业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制约,北仑区经过不断探索,逐渐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之路,并创造了 “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北仑模式”。

  早在2004年,北仑区就着手开展循环经济调研,在全市率先把循环经济理念纳入了区域社会发展规划,并设立了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基金,搭建起发展循环经济信息化、项目能源审核和中介服务平台。

  该区还开出了单体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节能项目最高奖励150万元的 “悬赏”。同时制订出台全省第一份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核评估暂行办法”,实施百家重点能耗企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计划。

  当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形成合力时,企业节能减排就成为一种 “时尚”。宝新不锈钢投入1600万美元,建起了废酸回收和废油、废纸回用再生系统,每年回收进口油250吨、进口纸1000吨,废酸回收率超过90%,废次不锈钢、不锈钢氧化铁粉等实现100%回收再用。

  申洲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印染废水回用系统工程,每天使1万吨水得到重复使用,相当于新增一个为20万人口提供生活用水的中型水库,每年可节省300多万元。

  海螺水泥每天 “吃”进1000多吨粉煤灰,用于生产复合水泥,每年消化40万吨粉煤灰,节约成本600万元。

  ……

  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跨越中,临港大项目既是循环经济的主角,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的强大引擎。截至去年底,北仑区先后实施78个循环经济项目,累计投资27.7亿元,节约21.2万吨标准煤,节约成本20多亿元,减少废水排放近千万吨,带动全区GDP能耗下降2%,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编辑:王丽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