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能收到风云2号C星和D星发送的气象卫星云图;地上,130多个地面自动气象站组成的中尺度天气监测网,监测密度基本达到城区3至5公里,其他区域10至15公里———
中国宁波网讯 (记者王量迪 通讯员祝 旗)在 “3·23”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市气象局前天传出一个信息:我市已建成了一个地面与卫星相结合的全方位、综合性、现代化的立体综合气象灾害监测体系。
气象观测系统是气象预报监测的基础。在天基观测方面,我市目前已建成静止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和数字卫星广播系统(DVB—S),通过静止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系统,我市不仅能收到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风云2号C星和D星两颗静止卫星发送的气象卫星云图,还能收到日本MTSAT静止卫星发送的气象卫星云图。通过数字卫星广播系统 (DVB—S),还可以收到世界上所有的极轨卫星资料。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市先后建立了134个中尺度自动站。这些自动站分布在海洋气象观测点的有25个,生态观测点的有3个,城市环境气象特种观测点的有14个。目前,本市的气象监测密度已基本达到城区3至5公里,其他区域10至15公里。
据气象专家介绍,自动气象观测站是一种能自动进行实时观测、发报或记录的地面综合观测装置。主要测量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基本气象要素,也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测量太阳辐射、能见度、地温、日照时数等。由于我市的中尺度自动站网能实现10分钟一次探测资料上传,这使得地面探测资料的时间密度大幅增加,探测精度有效提高。
“天”与 “地”相结合的立体气象观测系统,有力地提高了我市气象灾害的监测技术水平。今年年初,我市先后经历了4次较大范围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面对50年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全市各级气象部门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地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传递冰雪监测实况和预报信息,从而使得各级政府和群众能够从容防御冰雪灾害,有效地降低了灾害带来的损失。
根据计划,我市仍将继续加强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其中今年将建设实时天气视频监测、风温廓线雷达系统和GPS/Met垂直大气水汽探测等项目。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在覆盖全市的闪电定位系统基础上,建设大气电场仪,以进一步提高对雷电灾害的监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