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气象日受关注 市民上午气象台“问天”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3-23 12:43:23
  好奇的市民凑在气象分析图前,围着气象台工作人员不停地询问。 记者 张柯/摄

  中国宁波网讯 清晨6点半,就已经有市民来到了市气象台;上午9点,等待参观的队伍已经在气象台大楼外排了100多米长……今天是世界气象日,恰逢周日。市气象台上午对外开放,成千市民扶老携幼前来参观,场面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在气象预报制作中心的大屏幕前,是一排用于天气预报制作的电脑。好奇的市民凑在电脑前,把首席预报员杨柏梅及现场讲解员团团围住,不停地询问。

  许多市民带着孩子前来。王菱是镇明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今天跟着爷爷来到了气象台。在参观时,她认真填写了 “公众气象满意度调查表”,并在留言中写道: “希望大范围、长时间的天气预报能更准确,以尽量减少损失。”她爷爷在一旁插话说,现在的短期预报一般都比较准,时间长一点的就不是很准,特别是对于灾害性天气,希望能尽早告诉大家。

  王菱和她爷爷所关心的问题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共鸣。对此,气象专家解释说,目前的天气预报制作,主要是预报员把计算机的数值天气预报结论,与个人经验等其他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最后把计算机的结论进行修正,得出结果向公众发布。

  数值天气预报的可靠程度跟计算机性能有关。目前全市已建成了以高性能计算机和中尺度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系统为核心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增强了对台风、暴雨、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不过,尽管如今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但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一般一周之内的天气预报相对还比较准确,但一周后的预报的准确率就会明显降低了,这在全世界都一样。

  大雪、冻雨、酷热、干旱、雷雨、冰雹、超强台风……在刚过去的一年里,这些跟天气有关的关键词给了我们太多深刻的印象,也让大家对气象灾害的预警与防备更加关注。上午,很多市民拿了气象部门派发的 《社区气象灾害避险指南》、 《防雷电手册》等资料后,都兴头十足地翻阅了起来。在现场提供专家咨询服务的首席预报员董杏燕说,市民们把这些手册几乎一 “抢”而空,可见大家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非常想了解。 (记者 张海华)

  背景新闻

  极端天气越来越多

  我市气象灾害综合监测体系初步建成

  近年来,我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给我市经济、社会造成了较大损失,2007年我市的天气、气候状况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据市气象台介绍,去年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热!2007年,宁波市年平均气温高达18.3℃,比常年偏高1.9℃,继2006年后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2007年,市区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高温天数达45天 (其中最热的一天达到了40.8℃),比常年多了31天,比酷热的2003年仅少1天。

  而今年初,我市先后经历了4次较大范围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出现了近50年来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专家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今后可能更频繁,强度也可能越来越大。

  也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建立规范的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与应对机制,显得更加重要。根据日前发布的 《浙江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预警信号覆盖面,并组织相关部门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机制。同时,要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目前,宁波的气象灾害综合监测体系已初步建成。今年,我市将建设实时天气视频监测、大气电场仪等项目,以继续加强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并提高对雷电灾害的监测能力。当气象灾害发生时,我市气象部门将依托广播、电视、报纸、气象网站、手机短信和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等传播手段,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给公众。(记者 张海华)



【编辑:王丽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