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十大自然灾害之一雷电灾害步步临近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8-04-03 07:41:44

nb40303_5.jpg

  去年这组数字发人深省●闪电总数62761次●6月24日闪电次数3784次●发生雷击灾害117起,死亡8人●去年防雷减灾4500万元

  8条人命消失在雷灾中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统计显示,我市去年的雷击灾害共发生117起,死亡8人,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约800万元。

  据市雷电灾害防御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我市是雷电灾害多发地区,因雷击引起的人员伤亡、火灾、供电线路中断以及计算机网络瘫痪等事故每年均有发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因雷灾造成的人员死亡均在农村,而财产损失85%在城区,且以计算机、仪器设备和电力线路等损坏为主。如去年6月29日下午3时左右,镇海某厂区内5000立方米内浮顶贮罐因雷击起火。8月28日的雷电主要影响从17时起至22时左右,全市共有65条10千伏配电线路、9条35千伏送电线路相继遭到雷击跳闸,鄞州35千伏梅墟一台主变压器遭雷击受损严重,供电设施遭雷击受损情况为历年来之最。当日市区一加油站的所有加油机的加油集成卡全部遭到雷击,加油站不能加油,给群众带来很大的不便。

  根据气象部门监测,去年1月至10月,我市闪电总数为62761次,市区雷暴日有33天,比常年偏少,但有几次强的雷暴过程,如6月24日闪电次数3784次,8月28日闪电次数1665次。闪电定位仪资料显示,这几次过程雷电强度比平均偏强30%。去年防雷减灾4500万元

  目前,我市已在余姚、北仑、宁海、象山等地安装了4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闪电定位仪和多普勒雷达监测系统,组成了一道覆盖全市的雷电监测网。

  据防雷专家介绍,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能准确测定雷击发生的时间、雷击的电流强度,还可以监测到闪电的移动趋势,以便有关部门、单位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因此,这一系统与多普勒雷达和常规气象探测资料配合,就可制作和发布0-2小时雷电活动发生概率、雷电活动区域移动趋势预警。如去年7月23日,市气象台提前10-40分钟作出了短时雷电临近预报,迅速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重要用户进行电话服务;去年8月28日,我市各级气象预报人员提前1-2个小时作出了短时雷电临近预报,为防雷减灾赢得了时间。

  统计显示,自去年1月1日修改后的《宁波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后,我市至今已完成防雷装置设计核准项目2116个。去年,我市通过防雷减少财产损失4500万元。防雷减灾工作仍需加强

  日前,我市防雷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与上海、广州等防雷减灾工作先进的城市横向比较,我市在防雷减灾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有:一是雷电探测网络系统亟待进一步规范与完善。雷电监测预警服务能力不足,水平有待提高。二是按《宁波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规定主动申请进行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的寥寥无几。各单位对防雷装置日常管理不够重视。三是防雷减灾科普宣传与全民防雷减灾意识有待加强。广大农民群众缺少防雷知识,农村住宅和公共设施如凉亭等缺乏必要的防雷装置。四是防雷标准采用不当,技术手段、施工工艺比较落后。其中防雷设施不完善是造成城市雷灾损失的主要原因。

  为此,防雷专家建议,我市在加快完善雷电监测系统和防雷减灾应急体系建设,提高雷电预报预警能力的同时,对易遭雷击的单位,应严格做好防雷装置设计图纸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防雷不合格的建(构)筑物不得投入使用。要加大对农村防雷科普宣传,讲清雷击事件发生的原理,消除部分群众迷信和恐惧心理,宣传防雷日常知识和救护知识,增强农民防雷意识。同时,应申请防雷专项资金,用于在多次遭雷击的部分农村进行区域防雷试点;建设防雷装置比较完善的新农村样板项目等。

【编辑:王丽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