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第一个清明假期祭扫人特别多 心情都一样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4-04 12:09:28
  今天早晨6点的鄞州五乡同岙路两侧,热闹非凡。鲜花、青团,一个个摊主不断叫卖着,气氛犹如庙会。而在陵园里,透露出淡淡的哀思。

  外来扫墓客多了

  今年的清明节第一次成了国家法定假日,加上双休日形成了一个清明小长假。外来的扫墓客多了起来。走在五乡的同岙路上,可以听见不少稍微有些变味的宁波话:有些带了上海口音,有些夹杂着几句杭州话。和往年还有一点不一样的是,大家庭结伴而来扫墓的人多了。

  在同岙路边,72岁的陈林大爷清点着人数。他在上海有两个弟弟、杭州有一个妹妹,这三家共18人昨天晚上来到宁波,加上陈林大爷一家6口人,差不多把一辆公交车给包了。陈林大爷说,聚在一起上坟,还是第一次。

  朱女士是从南京赶来的, “清明节给父母亲上坟,五年来第一次。这次一下能休息三天,时间宽余多了!”

  对很多像陈林大爷这样有不少亲戚在外地的宁波市民来说,这个清明假期也成了一个家庭大聚会的好机会。陈林大爷的儿子告诉记者,中午已经在市区订好了饭店,明天还要带客人去溪口玩。

  报春花很畅销

  在同岙路的一个摊位上,摆放着几十盆黄色的美丽小花,不少市民在纷纷抢购,摊主小孙忙得不可开交。这些美丽小花名叫“报春花”,整条同岙路上只有他这里有售。小孙平常在宁波花鸟市场做生意,他很早就盯上了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去年我自己去扫墓,发现买纸花的人已经很少了,大部分市民都喜欢买束鲜花去上坟。不过当时我发现,鲜花的品种比较少,只有菊花和康乃馨,于是我就决定今年清明跑这里来卖花了!”

  一元五角一盆的报春花卖得很好,不过小孙还是有点遗憾:“我太保守了,只带来了黄色的,明天我各种颜色的都会带点来!”

  小孙的判断很对,记者留意了一下,绝大多数市民手上捧的都是鲜花。陈师傅是在附近开花店的,今天凌晨2点他就来到了这里。陈师傅说,一年生意最好的时候,一是情人节,第二就是这段时间了,情人节卖玫瑰,这个时候卖菊花。菊花平常进价20朵七八元,但现在已经涨到13元了。

  让清明节内涵更丰富

  在同岙,生意最红火的就是卖青团的了。往年这里只有两三个青团摊位,今天却一下子冒出了十几个,并且每个摊位生意都很好。 “我们自己家里经常做着吃,邻居朋友都说味道很好,所以就做着来卖了,钱赚多赚少没关系,就是图个有趣,再说,你们城里人现在难得吃到这东西啊!”家住五乡沙堰村的李阿姨说。

  对不少外来的扫墓客来说,这青团真的成了稀罕玩意,好多人一买就是一口袋。吕先生说,小时候住在宁波的时候,经常吃青团,现在这么正宗的,上海是买不到的了。吕先生是位大学教授,看到这么多青团摊位,很兴奋: “传统节日已经成为传承民族精神的一条纽带。不过,我觉得,单单放假还不够,我们要多挖掘点民俗出来,比如就像这青团,一下就加深了清明节的内涵!”

  “除了扫墓外,清明节还可以外出郊游、踏春,这个节日也是很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让节俗活动变得更加饱满!”在江东区政府工作的林先生告诉记者。

  好好地活,是最好的纪念

  和同岙路的热闹相比,陵园里就安静多了。市民们用各自的方式,祭奠着逝者。年轻人一般比较简单,在墓地前放上一束鲜花,静静地站上一会儿;老人们的仪式就比较复杂了,水果、糕点、菜,还有饮料或者酒。最轻松的自然是那些孩子,他们在陵园里奔来奔去,对他们来说,扫墓就是一次有趣的郊游。

  “父亲去世后,我一直很伤心,这样的日子我过了快一年。直到去年来上坟时,我才突然想明白,我好好地生活着,就是父亲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市民金小姐是由父亲一手拉扯大的,前年她结婚前夕,父亲却突然遭遇车祸去世。金小姐讲起父亲的时候,还会忍不住哀伤,不过她话语里也有浓浓的温情。

  所有来扫墓的人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他们想让自己长眠的亲人知道,我们想念你。他们也想让亲人知道,我们生活得很好。(记者 李锋/文 徐佳伟/摄)



【编辑:王丽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