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爸爸,清明来临我追寻着您的忠魂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4-04 12:09:43
  图1:陈炳如说起父亲泪雨滂沱。

  图2:陈炳如在整理父亲的有关史料。

  图3:陈坤江烈士的烈士证明书。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明节里生者与逝者将进行一次 “团聚”,这种团聚是无尽的思念,长长久久地缠绕于心头。对于64岁的陈炳如老人来说,每年清明都是他最为感伤的日子。60多年前的一个中午,他的父亲、原新四军三五支队游击队员陈坤江告别家人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尽管一纸革命烈士证书告诉年幼的他:父亲就战死在孟良崮的战场上,但作为从未与他谋面的儿子,此生此世,无数个梦里追寻着父亲的忠魂。

  他是父亲的遗腹子,他从未见过父亲,哪怕只是一个背影,但血浓于水的那份思念却超越生死,刻骨铭心!如今,他只能对着竖立在九龙湖烈士陵园内一块高不过1米的石碑寄托他的哀思。

  新四军战士 月圆之日一去不复返

  1945年10月的那天,正是宁波传统的中秋节,农历八月十六。中午,镇海九龙湖镇天舍陈村(当时属慈溪沿山西程堂乡)一户陈姓人家内,尽管生活有太多的艰难,但一家人还是其乐融融地一起吃了顿中饭。吃完中饭,这户人家的主心骨、25岁的陈坤江和已经怀孕6个来月的妻子笑着说了一声: “我要走了!”进房拿了一套随身换洗的衣服便走出了家门。

  谁能想到,这一走,便是生离死别呢?对于新四军三五支队游击队员陈坤江来说,为了战斗需要匆匆离家,实在是很平常的事。只是这次离家的时间有些不同,一天没见他回来,两天还是没回来。挺着大肚子的陈坤江妻子坐不住了,她找到了与她家常来常往的中共镇海县龙山区委、沿山区委组织委员沈宏康。这时,沈宏康才告诉她真相:他的丈夫已作为华东野战军的一名战士,从如今杭州湾跨海大桥附近的一个渡口经上海北上参加解放战争去了。

  从此,这个当时才18岁、结婚3年不到的女人开始了她日盼夜盼的漫长等待,她以为她的他总有一天会回来的。于是,冬天外面刮风吹动窗户发出声响,她要起来看看,是不是丈夫回来了,因为陈坤江做游击队员的时候就常常在夜里翻窗进屋;和陈坤江一起北上的战友回来了,她总要急匆匆地赶过去,探问陈坤江是否也快回来了。

  然而,漫长的等待并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笠年1月,陈炳如呱呱坠地,她的丈夫没有回来。又过了数年,全国都已经解放了,陈坤江依然没有回来,而且音信全无。直到1951年春节刚过,一封由当时20军军长刘飞、政委陈时天签名的《革命烈士证》送到她的手上,她才知道漫长的等待换来的却是更大的悲伤和痛苦:他的丈夫已经成了烈士,牺牲在山东孟良崮战场上,时年27岁。

  遗腹子 夜思老父泪湿巾

  失去父亲的陈炳如一生受了很多苦。她的妈妈为了谋生去上海做小工,最后迫于生活的艰辛无奈改嫁,落户上海。小陈炳如只能与奶奶相依为命,艰难度日。他6岁就开始放牛,12岁才读小学,但只读了4年即被迫辍学。后去慈溪观城五金厂做学徒,1962年下放到农村,1964年参军入伍。1969年退伍后在长兴煤矿成了一名煤矿工人,一直到1976年,才在他父亲的老领导沈宏康的关照下,夫妻双双调入宁波海洋渔业公司。 “我这一生,可谓充满了坎坷。”昨天面对记者,已经64岁的陈炳如说起自己的身世时不禁有些唏嘘。

  不过,更让他难熬的,是对父亲的怀念。也许是想把心底的丧子之痛藏得越深越好,他的奶奶生前从不和他讲他父亲的事情。但是他从小就知道,父亲是一名勇敢的战士。1952年,两个他父亲的战友来到他家,第一次让他对父亲有了直观的印象。他们告诉年幼的他,在参加完孟良崮战役之后,他父亲本来可以不用再上战场,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的。但是他父亲主动请战,要求继续留在孟良崮战场上参加剿匪战役,就在当年10月的一场剿匪战役中,20军军部通讯员陈坤江不幸中弹牺牲。 “你爸爸本来不会死的。”他们临走时,怜惜地对他说道。

  成为烈士的爸爸生前从没有拍过照片,但谁能割断那份血浓于水的联系呢? “我经常在夜里梦到爸爸,尽管我不知道他的模样。”陈炳如告诉记者, “有时候半夜哭醒,发现枕头都湿了半边了。”但由于生活所迫,收入微薄的陈炳如除了在心底遥祭父亲外,并没有能力亲自去山东祭奠长眠地下的父亲。

  忠魂何在 树石碑凭寄哀思

  2000年的一天,陈炳如偶然看到山东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在讲述孟良崮战役的历史。主持人说,还有许多烈士的名字因为种种历史的复杂原因,没有在孟良崮历史陵园中准确或完整地体现出来。“我爸爸有没有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名!”陈炳如坐不住了,当天就给镇海民政局写了一封长信,恳求有关部门查一查孟良崮历史陵园是不是有他父亲的名字。让他大吃一惊的是,不久镇海民政局给他回函:查无此人!他又直接写信给山东孟良崮历史陵园管理处,结果依然是 “查无此人”!

  接到信的那一刻,他不禁悲从中来:他父亲的忠魂至今还不知长眠何处!他开始了寻找父亲的历程。在上海、金华、奉化等地父亲战友的描述中,他父亲最后2年的光辉生命轨迹逐渐清晰:陈坤江北撤后,曾先后参加了江苏、山东一带的一系列战役,其中包括洪沟店、泰安、坟祖、斧山口、吴寺、郭家庄和宿北、鲁南战役。但让陈炳如感到难过的是,他并没有得到任何有关父亲安息地的任何线索。 “每到清明,我都想祭拜父亲,但我不知道该把花圈放在哪里?”

  幸好,在被他称为 “沈叔叔”的沈宏康老人和其他一些热心的老同志的积极促成下,2005年一块镌刻着他父亲姓名和出生年月的纪念碑竖立在了镇海九龙湖烈士陵园的主纪念碑附近。这块高不过1米的石碑,让陈炳如对父亲的哀思终于有了寄托的地方。 “终于有地方上坟了,现在我看到石碑就仿佛看到了我的父亲,好像他就站在我的面前。”昨天上午,陈炳如独自一人带着花圈去看望 “父亲”了。

  尽管哀思有了寄托,但陈炳如心中并未放弃对父亲安息地的寻找。 “我余生的最大心愿,就是去孟良崮战役的战场寻找父亲。”不过,这对他而言,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愿望,起码在经济上是如此——— 为了帮助经济拮据的儿子,他现在还在打工。 “去一趟几千元总要花的,我想积攒几年等有钱了再去寻访父亲的忠魂。”(记者 梅子满/文 徐佳伟/摄)





【编辑:王丽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