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清明假期的第一天,宁波市民纷纷来到育王墓园扫墓。 记者 刘波 摄
中国宁波网讯 (记者 卢科霞)昨天,在鄞州区五乡镇一墓园内,记者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边是占地不过3亩多的树葬墓区,只见绿林,不见一个扫墓人影;另一边则是动辄占地几十亩的工艺墓区,扫墓人群好不热闹。据了解,我市推广生态殡葬已经长达七八年,但迄今为止,生态殡葬还在处于“养在闺中人未识”的尴尬境地。
生态葬乏人问津
拥有11万穴墓位的镇海大同公墓在2004年初就投资百万元,开辟出了1000多平方米能容下3000穴的草坪葬墓地。墓形很精致,考虑到民众的传统习惯,还专留了祭扫区。价格也很经济实惠,只要3000元/穴。可是这些年来,只有不到30人选择了草坪葬。而辟出专区来的一百穴的树葬、花葬至今一穴也没有卖出去。大同管理处高主任说:可能市民在观念上还不能接受这些生态葬法。
五乡的永久公墓从2001年开始专门辟出3亩树葬墓地,种植了680株广玉兰、杜鹃、桂花等树木,没想到群众反应冷淡,选择树葬的还没突破50人。
记者对几家公墓管理单位进行调查发现,清明期间是一年中购买墓穴生意最好的时段,一座墓造价在1万元左右,通常只有墓碑、石柱。如果用大理石、花岗石造墓,整个墓穴的造价可达4万元以上。而树葬、草坪葬,最便宜的只要1500元,最贵的6000元左右。有的墓地为了促销,还可打折销售。与传统墓葬相比,生态殡葬在价格上占绝对优势,但墓穴用户却不买账。
海葬还未形成气候
从保留遗体到不保留遗体,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这是人们殡葬观念的两次重大变革。 “而海葬正是殡葬改革的第二次革命,也是今后殡葬改革的重要方向。”宁波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徐仲敏处长告诉记者,目前广州、上海等沿海城市举行海葬的越来越多。
宁波是滨海城市,宁波人对于大海的感情不言而喻,几乎每年新闻媒体或民政部门都会有人来询问宁波有没有海葬。
市殡葬管理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开设这个业务真的不容易,各方条件都不成熟。民政部门并没有用来骨灰海撒的船只,更别提直升机了。之前,市殡葬管理所也有意向开设海葬项目,于是向航运部门借船,航运部门一听是“撒骨灰”就谁也不肯提供了。理由只有一个:“不想惹晦气。”偶尔也有几个船老大不怕“晦气”,但是要价很高,需要有一定数量的骨灰集体海葬才能降低成本,而目前我市只有个别市民有海葬的要求,还没形成气候,所以近期海葬在宁波还很难开展。
原因还是观念问题
宁波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徐仲敏处长分析生态殡葬遇冷的原因时说,我市这几年深化殡葬改革,实行遗体火化,转变了干部群众在对待火化问题上的思想观念。但在骨灰处理方式上,广大群众对新的生态型葬法认识不够,仍大量沿袭传统的墓葬方式。有人错误地认为对死去长者的孝心就体现在坟墓做得好不好、大不大,如果选择树葬这样的墓地,当事人就有被人家视为 “不孝”的可能。同时,一些公墓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迎合群众对传统墓葬的需求,有意摒弃生态型葬法,总是向群众推销能产生高额利润的墓葬,经济又环保的生态墓穴对群众只字不提,也导致了生态殡葬更受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