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的竺启浩当过户籍警、治安警、刑警,应该说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了吧,但是,当他来到尚田中学担任法制辅导员时,心里还是没有一点底儿。那是2005年9月的事儿,那一段日子,竺启浩几乎天天泡在学校, “要开展工作,首先要获得学生们的认可。”竺启浩没打算一口吃成胖子。
在与学生们的交往中,竺启浩听到一些反映:经常有人在尚田9路公交车站殴打学生。竺启浩和所里的民警立即深入调查,雷厉风行地摧毁了以宋某为首的,针对学生实施违法犯罪的涉恶团伙。最崇拜英雄的学生们在拍手称快的同时,送给了竺启浩最好的礼物——— 信任。
有了信任,竺启浩的工作就能顺利展开了。咨询、讲座、辅导,忙得不亦乐乎,渐渐地,竺警官就变成了“竺大哥”。然而,一双手,一张口,接触面毕竟有限,为了成为更多同学们心中的大哥,竺启浩有了在学校里设一个信箱的想法,很快得到了派出所和学校领导的支持。
2007年1月26日, “竺大哥信箱”正式启动。信件像雪片一样飞来,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范围也越来越广。竺启浩来者不拒,件件回复,成了学生们眼中的知心大哥。
“我看上了一个初三的女生,想找她当女朋友,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开口,竺大哥你能帮帮我吗?”看到这封信,竺启浩吃惊的同时又感到欣慰:学生们真把自己当成贴心人了,但这青春期萌动和早恋的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竺启浩悄悄地买回一摞关于青春期心理、社交方面的书籍,利用下班时间给自己 “充电”。碰到机会,他就向朋友、同行和学校老师请教,探讨目前处于青春期学生的思想和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
今年2月7日,初三年级的一位女学生写信给竺启浩,说父母重男轻女,她准备离家出走。正在家中过春节的竺启浩急匆匆地找到了女学生家长了解情况。女学生的一家来自贵州农村,2年前,她的父母经老乡介绍带着她和弟弟举家来到奉化打工,生活比较艰苦。竺启浩明白了:外来务工者工作辛苦,生活压力比较大,肯定是平时对孩子关心不多,让孩子有了心理错觉。竺启浩拉过一条长凳坐了下来,先递过去一支烟: “老哥呀,我知道你们不容易,但万万不能忽视了孩子呀。你看,这大过年的,孩子如果真的离家出走了,我看你急不急。孩子回来后,你们千万不能骂她。”老实巴交的父母,拉着竺启浩的手连连点头。做通了家长的工作,竺启浩又找到女学生,只说了一句话: “回家去多观察父母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想法明天告诉我。”第二天一大早,竺启浩就上门了,他问女学生: “昨晚你看到了什么?”女学生羞愧地低下了头: “平时上学,真没有注意,爸爸妈妈好累呀。做饭洗碗搞卫生,忙好了我们姐弟俩,他们还要做从工厂带回来的活,很晚才休息的。” “非常好!”竺启浩赞扬道: “你学会了观察,再学会思考,就知晓做父母的难处,能体谅父母了。”果然,春节长假结束后,这位女学生终于对父母说出了 “对不起”。
开学后,竺启浩把平时收集的学生关切的共性问题整理出来,与学生一起就 “电子海洛因——— 网瘾”、 “预防侵害的基本方法”、 “如何让 ‘克米’远离你”等问题,通过讲座形式交流答疑,给学生们打下了 “预防针”,提高了学生们的免疫力。
现在,竺启浩每逢星期三都能在 “竺大哥信箱”中取出厚厚一叠信,随着信件越来越多,竺启浩还真应付不来了。学生们的事可耽误不得,派出所的民警们全体发动,都成了“竺大哥”。民警们还增设了电子信箱、竺大哥BLOG平台和QQ热线,让学生们通过各种方式和民警沟通。
“现在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关爱, ‘竺大哥信箱’会一直坚持下去。”竺启浩说。(蒋靖 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