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推荐
张东臣:变了味儿的救市大讨论
稿源: 中国经济时报  | 2008-04-09 17:38:55

  张东臣

  近日,有关“救市”的讨论日渐激烈,也越来越让人觉得变了味儿。人们不是在各抒己见,而是上纲上线、相互攻讦。一些不实的传言也纷纷见诸报端。

  网络上甚至还出现了冒名的长文,将以往看空、看多或持“救市”、“不救市”观点的人士划分为两大派系,党同伐异,以文革式的语言进行人身攻击,跟意识形态、个人出身扯上关系。

  很多人看对了市场却无辜挨骂,成为股民发泄不满的对象,只要曾经在高位唱空就会被认为是别有用心。这不能不说是国内股市缺乏理性的又一大表现。这种情形似曾相识——就好比是出门淋了雨,却迁怒于那些曾提醒其打伞的人。

  由此笔者想起《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袁绍进攻官渡时,田丰屡屡犯颜进谏。袁绍不纳忠言,反怪田丰口出不祥之语。大败而归后,羞于见田丰,竟听从逢纪的谗言,遣人杀之。结果,田丰自刎于狱中,袁绍也未能摆脱亡国的命运。

  股民难免也会犯刚愎自用的错误。他们都希望能战胜股市获得利润,也往往都是有主见的人,对股市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判断对了,会认为是自己的本领;错了,却不肯正确面对,往往刚下跌就补仓,深度套牢就“死抗”到底,就怨天尤人。对于别人的观点和建议,也不会轻易接受。事前,只听得进和自己一致的观点;事后,即便自己的判断确已被证明错误,也不肯承认别人比自己高明,甚至还会有“袁绍迁怒田丰”的情结。

  一些无良的证券咨询公司就深谙股民这一心理,在他们内部往往有一条不成文的营销诀窍——“顺着毛抚摸”。即营销人员在和客户谈论股票时,一定要顺着客户的思路去说,不能说他买的股票不好、时机不对。因为前来咨询的客户潜意识里并不是需要一个指正其错误的人,而是需要一个和他共同分担烦恼、给他带来精神抚慰的人。揭他的“伤疤”,就等于无形中站在了客户的对立面,只会徒增其痛苦指数,他也不会改正。相反,顺着客户的意思说——涨了,和客户一起高兴;跌了,和他一起骂娘、骂政府,抱怨大势、市道不好。这样就能获得极大认同,受到信任和拥戴,咨询机构也不用担任何责任。客户尽管赔钱了,但心理上得到了抚慰,痛苦指数降低了,也会心甘情愿地付咨询费。

  显然,有些“经济学家”、“市场人士”、“媒体宠儿”也深谙此道。他们从来不在牛市时泼冷水,即便是市场最疯狂的时候也表现得极其乐观,仿佛牛市也有他们大肆鼓吹的功劳。当熊市来临,他们也绝不说半句“风凉话”,天天讨论何时是底部,迎合股民心理;等到股民被深度套牢,则顾左右而言他,以股民利益代言人自居,掌控舆论阵地,大谈政府应该“负责”、“救市”。尤其是不会忘记把那些曾经提醒风险、唱空的人士当“靶子”树起来攻击,仿佛市场下跌都是这些“乌鸦嘴”的罪过。

  说白了,他们和那些“股市黑嘴”一样,玩的还是一套媚世以邀宠、“推过揽功”、谋名取利的把戏。

  那些真正站在桅杆上瞭望的先知先觉者,股市中鲜有人会记得。当他们发出声音时,因为市场中绝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而被忽略了。当股市发热到发昏,所谓“专家”们的声音被放大,人人都在谈论“经济增长”、“十年牛市”、“人口红利”、“人民币升值”时,实际上“经济放缓”、“次贷危机”的阴云已经笼罩在股市上空了。

【编辑:周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