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记张介人办在江北慈城家中的博物馆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8-04-10 06:55:04

  张介人花十多年收藏的地契。

  馆中展示的“苏联票”。

  位于江北慈城太湖路的江北古真艺术馆近日来了一群来自北京的“不速之客”——— 5名来自中国军事博物馆的专家。如果说他们参观艺术馆只是出差慈城时一个无心之举的话,那么展馆中展出的两枚藏品则着实“惊动”了他们。

  带着好奇,记者昨天来到这个开办在家里的博物馆。据“馆主”张介人介绍,惊动北京专家的是两枚太平天国时期的古钱币,与当时的侵华洋枪队头目华尔有关(据载,华尔就是在慈城被击毙的)。5名专家为此专门拍了照片,表示要“带回去研究研究”。张介人告诉记者,类似的藏品他还有很多。

  一件藏品,一段历史

  张介人告诉记者,这是江北区的第一个民间博物馆。记者发现,在江北古真艺术馆,钱币的展览最为醒目。在整个展馆里,光钱币一项就占据了大半空间,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环、蚁等形状的钱币,日本侵华时期的各种纸币,民国时期的法币、金圆券,到目前正在流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套人民币,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记者粗略地数了一下,金属钱币有近200枚、纸质钱币有500余张。另外,二战时期日本侵略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等国时发行过的纸币也在展出之列,张介人告诉记者,这是他通过新加坡亚洲钱币学会辗转交换来的,他是这个学会的会员。

  张介人反复强调说:“一件收藏品就是一段历史。”他告诉记者,由于地方太小,展出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主题是爱国主义教育。他指着其中的“苏联票”说,大家都知道苏联红军打日本关东军的事,但其中有一段历史却鲜为人知,这就是“苏联票”。这种纸币是为了解决苏联红军的军队费用,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和苏联签订协议,由当时的苏联红军司令部发行97.25亿元“苏联票”,击败日军后由国民党政府收回送到苏联销毁,而实际上,战后东北的“伪满洲币”、 “苏联票”冲斥市场,物价飞涨,直到1949年12月,最终由新中国收兑完毕。

  记者注意到,在每件收藏品旁边,张介人都精心制作了相关的历史资料介绍,关键的地方还用红线标注。兴趣由来买下丈母娘“家当”

  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今年63岁的张介人有着30多年的收藏经历。那么,他的收藏兴趣是怎么来的呢?对此,张介人给记者说了一件他感觉很有意思的事。1977年,他的丈母娘打算卖掉家里的一大箱瓷器。张介人当时感觉这批瓷器年代比较久远,算得上一笔家当,就这么卖掉了实在很可惜。于是,他就和妻子商量,付了一点钱,从丈母娘手中买下了这箱瓷器。当时对收藏一窍不通的张介人之后也没留意此事,直到这些瓷器被同校的一位历史老师看到。

  张介人回忆说,那位历史老师偶然看到这些瓷器后很好奇,就仔仔细细地看了看,发现瓷器底部的印记上有“清朝乾隆”的字样,便告诉他,这应该是清朝乾隆年间的文物。由于当时这方面的有关资料很少,张介人没能马上得出什么确切的结论,不过经过这件事情后,他发现原来收藏也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就这样,张介人开始留心身边好玩的东西,收藏生涯也由此开始。最大感受收藏要“向前看”

  与大多数收藏者不同,张介人的收藏非常繁杂,从古瓷器、古钱币、宁波钱庄的账本票据到汉代瓦当、慈城古县城陶瓷下水管构件、慈城古县衙的砖瓦,再到书画、古树、古籍,还有从清乾隆年间到解放初期的慈城地契,只要是觉得有收藏意义的东西,张介人都要搜罗。

  张介人说,作为工薪阶层,他没办法财大气粗地去买一些很贵重的收藏品,因此,具有“向前看”的眼光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他指着自己“最为得意”的收藏品——— “县印的变迁”告诉记者,收藏这500多张地契花了他十多年的时间,在宁波收集最全的就他一人。

  记者看到, “县印的变迁”占据了整个展馆的近一半空间,从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到民国时期,再到解放初期的慈城地契一应俱全,上面都盖着大红的印章,最早的一个印章上写着“慈谿(溪)县”字样,后来印章上的名称变成了“慈溪县”,一直到最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城镇”。

  张介人得意地说: “虽然收齐这么多地契花了很大精力,但花的钱却并不多。对于不关心的人来说,它是废纸,但是如果想要收全这样一套东西,花几万元钱也不一定能办到。”最大乐趣拿到便宜的好货

  在收藏过程中,张介人认为最大的乐趣就是利用自己“向前看”的思路,用“很少的钱拿到好东西”。张介人说,关于宁波钱庄业史料实物的收藏,宁波就数他最全,也是他目前藏品中最为珍贵的(由于场地限制等原因,没有展出)。

  他告诉记者: “这套东西是15年前拿来的,那时候收藏还没现在这么热,很少有人留意这些钱庄的票据、账本什么的,都觉得没什么意思。但是,众所周知,宁波帮的发家和宁波的钱庄有着很大的关系,现在宁波帮遍布世界各地,从收藏的角度来说,这些票据肯定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不过,如果等到大家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东西肯定就贵了,工薪阶层中的收藏爱好者肯定买不起了。也正因为这样,当我只花了很小的代价就拿到这些东西时,着实高兴了好几天,一有空就拿出来反复看。这种‘偷着乐’的感觉很好。”最大遗憾展馆实在太小了

  采访过程中,张介人总是不时地提到“场地太小”。的确,相对于正规的博物馆而言,张介人的这个展馆仅60多平方米,只能容纳2000余件藏品,而这只是张介人1万多件藏品中很小的一部分。

  记者注意到,张介人的家是一个小院落,进门是一个院子,左手边的三间房屋就是展馆,张介人一家就住在院子后面的屋里。他告诉记者,在这1万多件藏品中,他感到非常满意的有三四千件,那天为了腾出前面的房子办展馆,他将部分藏品挪了个地方,仅仅是线装书籍就装了26麻袋外加10捆(每捆的高度都有成人大腿那么长)。 “要是地方再大一点,这个展馆就可以更加规范,就能接纳更多的人来参观了。”说到这里,张介人感到非常遗憾, “以后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张介人介绍说,在开馆的这半个月里,最多的一天有20多人来参观,最远的来自北京。而在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张介人的展馆接待了3批参观者,其中就有张介人的初中同学方先生。方先生已经是第二次来参观了,这次来一方面是给自己的好友和老伴作向导,另一方面也是觉得“这些东西要细细看才能看出味道”。他也觉得,如果地方再大一点,展出的东西再多一点,效果肯定会更好。最大希望得到政策支持

  想着心中的遗憾,张介人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在院子的墙上,记者看到张介人似乎有些深意地写着一段醒目大字: “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文化事业,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博物馆等……摘自《宁波文物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张介人说: “收藏了这么多年,搜罗了这么多东西,关起门来一个人看太‘浪费’了,拿出来给大家欣赏不是更好?”因此,他于2005年就办理了开办博物馆的相关手续。而作为江北区文联收藏家协会主席,他更希望通过这种良好的互动氛围,带动更多圈内人士加入到这个行列,为慈城千年古镇增添一些历史文化氛围。

  张介人说: “就他所知,慈城还有4个收藏爱好者,他们手中也有着大量的藏品,他们也愿意拿出来供大家参观,就是苦于没有地方。慈城是千年古城,如果通过集中或者分散的方式,把这些藏品都展示出来,我相信不会比‘十里红妆’差。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政府能够把台子搭起来,让我们好唱戏。”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