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记者陈敏)浙江省2009年新课程高考方案于16日正式公布于众,新方案分三类设置考试科目,意在实行分类测试。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却了解到,正是“分类测试”的改革让各高中学校在具体落实中遇到了三大难题,这三大难题主要集中于选修课程。
18个模块选6,怎么选?
按新课程高考方案,主攻“一本”的学生需加试自选模块,自选模块分18个模块,每个模块编制1道试题,共18题,每题10分,由学生任意选答6题,总分60分。
18选6,怎么选?学生和家长都是一头雾水。不过学校却一致认为,对于要考“一本”的学生来说,这60分可是至关重要。从采访看,城区学校已纷纷尝试开设选修课。早在三周前,效实中学就开设了16门;宁波四中因为师资有限,这个学期先开出8门,学生可以在其中任意选择三门,其余课程明年再开;宁波三中开出了10门,让同学自由选择。
但是也有个别高中,理应让学生自由选择的模块,却由学校统一选定6门,违背了课改中“课程学生可选择性”理念。 “如果把18个模块全开设出来,相当于我们要安排18个老师,还要安排教室,这让原本就在超负荷工作地老师压力更大了。”一位校长很无奈地说。记者了解到,师资和场地是开设选修课的两大障碍。
我该不该加考自选模块题?
新高考方案根据高中新课改实际和各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分三类设置考试科目。其中第一类科目在保持原有“3+X”科目组合的基础上,增考自选模块,增加测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现行的第一批录取院校或专业自主决定是否选用此考试科目组。
在老师们的概念里,加试的课程,就是为“一本”考生准备的加试内容。但学生却不这么认为。宁波三中一女生成绩处于中游,自认为介于二本与三本之间,可还是想着或许自己在考场上能够超常发挥,所以她铁定了要加考。跟这名女孩子一样,只要学校开的课,无论成绩好坏,学生全都选了。这边老师希望学生能够合理定位自己,那边家长可就生气了,你怎么看扁我孩子?不到最后,大家都不知道谁到底能读“一本”,怎么能放弃呢?
学不学加试内容,这关系到今后考哪一层次的高校,没考之前谁都有机会。结果就是谁也不愿意放弃。宁波三中的一位老师认为,原本并不是课业负担的课程,现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学,正因为这样,大家都一个感觉,提倡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以减轻学生负担为目标的高中新课改后,反而压力更大了。
选6门够不够?
对于成绩不怎么突出的学生来说,这新的高考方案着实让他们在选课方面有些为难,可那些在老师学生眼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同样有为难之处。
新课程高考方案中,高职高专无须再考综合,但是却要考技术,考试时间比高考时间提前,第一次定为今年10月。“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是针对报考高职高专的学生!不过,以目前的趋势,相信到时还是会有成绩不错的学生去考!”三中一位老师考虑到现在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处于第一批与第二批、第二批与第三批、第三批与第四批之间,要明确划分非常难,所以预计最后的结果是,大部分考生所有的项目都会去考。
“我万一考不上本科怎么办?学了反正没坏处。”这是相当部分学生的心理。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高中学校都采取比较民主的办法,考哪些都让学生和家长自己做主。宁波二中副校长吴志贵说: “学校绝对不会强迫学生把自己分类,要求他们考这个,考那个!”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成绩不错的学生,在自选模块中,选了6门还不甘心,一口气选了10门,他们当中,有的是对这些课程真感兴趣,有的却是为了以防万一。 “6门不保险,万一遇到难题,怎么办?如果我多选几门,那就还有其他机会!”可这么一来,却给自己增加了压力。
合理评价量力而行
针对新课改高考方案理念遭遇的难题,市教研室主任沈海驯认为,学校应创造条件,逐步开设、开全选修课程,不能因为各种客观理由而让学生失去自主选择的权利,希望学校承担起课改赋予的使命,前期要制作选课指导手册指导学生选课,要让家长一起参与选课,但最终要充分尊重学生意见,以学生自主选择为准。
沈海驯同时认为,新课程改革,特别调整了一本、普通本科、专科(高职)的考试科目,在高中实行分类测试、分批录取,这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高中阶段,除了像以往那样选择文理科专业外,同时还要求根据自己学习、生活的经验,提前选择以后的学习领域,笼统地说,就是自己准备从事哪个类别的工作,或是研究性强的,或是操作性强的。沈老师建议大家一定要合理评价自己,要量力而行,一般情况下,建议学生选6-8门,不然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