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奉化生态公路生态厕所让人眼前亮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8-04-21 06:14:39

  

图1:志愿者探访奉化生态建设亮点。

 图2:石门村的生态厕所。
 

图3:太阳能路灯。

图4:食物垃圾处理器。

  图5:挖到一株 “黄泥拱笋”。

 

 

  昨天,探访宁波市生态亮点的荣安和院队志愿者前往奉化,先后来到横山水库、县江综合治理工程、生态公路 (弥勒大道)、上山村村级垃圾场、石门村生态厕所、石门生态农业园,参观了这几年来奉化生态建设的亮点工程,直观地感受到在加大治水力度、村庄环境整治、污染减排进农村等多种环保措施下,奉化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景更美了。

 

  横山水库水质每月测

 

  昨天上午,我们从奉化市区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路边地里粉粉浅浅的紫云英开得正烂漫,山上满目青翠欲滴。车来到半山腰,那里就是著名的横山水库,清澈平静,温润如玉。

 

  “我家喝的水就是来自这里啊?”在奉化市环保局生态科科长方海松说到横山水库是宁波市民的大水缸,从1999年起向宁波城市供水,设计日供水量达20万立方米时,志愿者惊呼起来了,眼前的水库也变得更加亲切了。

 

  方科长向大家介绍,为达到 “送一江清水到奉城,送一江清水上甬城”目标,位于横山水库上游的大堰镇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85年起,大堰就重视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对沿江两岸6万亩山林全面封山育林,建设各级生态公益林5.66万亩,对4.8万亩竹笋两用山由全垦改为带状、块状开垦;坚决杜绝企业污染,至今共搬迁、关闭各类企业180余家,取缔嫩竹造纸料塘565只。为保护横山水库水质,近年来投入1000多万元建造中转站2座、垃圾堆放点42处,并首先在大堰村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启动了镇建成区污水处理站建设工程。宁波市环保局每月对横山水库水质进行监测,水质均达到地表水质量标准II类。

 

  母亲河成美丽风景线

 

  横山水库下是一条蜿蜒的江,那是县江的发源处。县江全长5.15公里,是奉化的母亲河,也是奉化城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特别是经过这几年的综合治理,宛如一位精心装扮之后的姑娘,越发显得青春焕然光彩照人了。探访队驱车沿着县江,一路欣赏着她迷人的风姿。

 

  听方科长介绍,曾经因为河道太浅,污水直排,这条母亲河曾受污严重,容颜大毁。好在奉化于2006年开始进行了县江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54亿元,对流向县江的地下管网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及早实施雨污分流,严格控制区间污染,加大治污减排力度……各项治理措施相继启动,治理工程还融入景观绿化设计元素,县江再度焕发青春,成为奉化城里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县江就像一条熠熠生辉的青玉带,风情无限地缠绕在奉化的腰间,装扮着奉化,给奉化这座江南小城平添了一道诗画般的风景。两岸的防洪堤,以及堤岸上如翠屏般展开的绿化带,在防卫县江的同时,也把县江装扮得更加美丽。重修后的县江防洪堤,不但宽阔坚固,且注重美学效应,如在兴奉桥与惠政桥一段的堤壁上,刻有200多平方米的大型浮雕,内容为奉化自新石器时代后的历史、人物、名胜、特产。在县江的源头,浅滩上,成群的白鹭在安静地觅食,有志愿者摇下车窗对它们打招呼,它们似乎听得懂,张开翅膀飞向了蓝天。

 

  生态公路装着生态灯

 

  从奉化大堰前往溪口,车子开在我省首条生态公路——— 弥勒大道 (奉化城区至溪口)上。

 

  说它是生态公路,果然名不虚传。这条路全长仅10.44公里,驱车行走其间却别有意境——— 隔离带中有不高不矮的香樟树,路边见不到任何用水泥砌起来的边坡,取而代之的是满坡的爬山虎。

 

  最特别的是西圃岭隧道附近的路灯——— 每根杆子的顶部都戴着 “博士帽”。方科长说,那是奉化市首次试点应用的太阳能路灯,路灯头顶的“博士帽”是方形太阳能电池板。据了解,此次安装的16盏太阳能路灯为最新的LED路灯,功率为70瓦,可达到400瓦高压钠灯的照明效果。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光线,转换成电能。这些路灯在平时能自行储电,因此即便连日阴雨,一样能照明。

 

  相比其他公路,这条公路的区别在于边坡放缓,避免高填深挖,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适应;不刻意营造人工痕迹,避免人工植草、喷播等,山体开挖处尽可能使其自然长草、自然恢复。方科长说,这条生态公路的建成还要归功于其路两旁的生态环境:山林植被茂盛、桃林竹园相映、河流清澈澄碧,自然村错落有致,公路、自然融为一体,一派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怡人景象,不用下车,在车中,那美景就尽收眼底。同行的志愿者这样总结生态公路: “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

 

  “装不满”的垃圾桶

 

  昨天下午的第一站是奉化溪口镇上山村,吸引志愿者探访的是上山村村级垃圾场。

 

  上山村是一个有270户居民和100多户外来人口的小村庄。为让村里的环境卫生状况形成良性循环,今年春节后,上山村村干部专程去北仑大碶\牌门村取经,决定在上山村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上山村花了3.6万元购置了一台食物垃圾处理器,这只绿色的大桶立在村道边一个院子里。据村主任王再国介绍,这台机子能将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的餐厨垃圾,通过发酵处理,变成有机液体肥料,成本极其低廉,只要在垃圾中放入少量的化学催化剂,每次仅需2毛钱,一夜之间就能变废为宝。1吨左右的生活垃圾处理完后,大概生成不到25公斤的有机肥,村里人都亲切地称这个垃圾处理器为 “装不满”的垃圾桶。

 

  “在垃圾处理器投入使用前,先要教会村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王再国说,目前,村里的老人们自发组织起来,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要求村民从现在开始把每天的垃圾分成3个袋子装:一种是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比如塑料袋、金属等;一种是不可回收利用的餐厨垃圾,比如剩菜剩饭等;还有一种是建筑垃圾。“习惯建立起来,村里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好。”村民们说。

 

  生态厕所水循环利用

 

  上山村的下一站是溪口镇石门村。村庄依山而建,一条清澈见底的溪坑从山上而下,贯通全村。现在正是挖笋季节,很多村民在溪坑里洗笋洗菜。让志愿者们吃惊的是,溪坑的上游竟建了一个公共厕所,难道不怕污染水质吗?

 

  石门村村支书毛方表没有回答志愿者的问题,而是让大家先进去看看。厕所非常干净,没有一点异味,四周也没有发现露天的粪池。“这是生态厕所,采用了先进的中水处理系统,把污水变成了干净的水,循环利用了。”毛方表的解释解开了大家的疑惑, “冲厕所的水、水龙头洗手的水全都是净化过的污水,大家不妨拧开水龙头试试。”一名小志愿者拧开了水龙头,亮晶晶的自来水流了出来, “好清澈啊!”“怎么这么神奇!”赞叹声一声接着一声。

 

  毛方表说,石门村是宁波市最早推广生态厕所的村庄。2006年,村里投资十三四万元建起了第一座生态厕所,到今年,已经有7座生态厕所,可供附近1000多人使用。 “生态厕所建起来后,减少了污染源和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村里的环境改善了很多。

 

  ■花絮

 

  生态农业园体验挖笋乐

 

  这次环保之行的最后一站是溪口镇石门村生态农业园,听说要去挖笋,志愿者们都兴奋不已,竹林里欢声不断。

 

  61岁的当地竹农毛师傅有近50年的挖笋经验,他成了现场指导和教练。志愿者们许多都是第一次挖笋,看到满山的竹笋,大家都很兴奋。但毛师傅告诉大家,头已冒出的笋不如还埋在地里的好吃,于是大家纷纷向毛师傅询问:“如何寻找没出头的竹笋?”“挖笋需要什么技巧?”毛师傅指着一处土略拱起的地方说:“你们看看,这里土有点开裂了,那说明下面有笋,要拱起来了。”

 

  有的志愿者挖不到笋,就跟在毛师傅后面,请他指点哪里有笋,再抡起锄头挖。不过也有找得快的志愿者——— 周郁菊和程任兵,用了20分钟不到就挖了4株竹笋。

 

  ■志愿者感言

 

  沈慧波 (女,27岁,房产评估员):横山水库和县江综合治理工程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空气清新了,环境好了,又能看到水鸟栖息了。这些地方虽然开发了,但保持了原生态,让我这个长期在城市生活的人,感到很轻松,能享受到大自然的味道。

 

  陆敏丽 (女,27岁,中学教师):我们陆续探访了几个生态亮点,这些地方在环保方面做得很好。我觉得应该把这些好的东西推广出去,而不仅仅局限于几个地方。生态保护不是一代人就能做好的事,作为老师,我还想说的是学生是很会模仿的,平时家长都应该做好环保的榜样。

 

  刘琳 (女,26岁,环保协会会员):这次环保探访是顺着水走的,保护水资源是非常必要的。在石门村,我看见个别村民在溪边清洗雷笋,把叶子剥下直接扔到河水里,这样做不好,村民应该将竹叶收集起来,统一处理,那样才能更好地保持水质。

 

  厉娜 (女,28岁,海曙城管办公人员)看了生态厕所后我有一个想法,要是每个农村都建立起生态厕所,那样就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可以让宁波所有农村更加干净了,我希望这能尽快变成现实。

 

  记者 卢科霞 胡珊实习生 钱笑玲/文记者 王增芳/摄

 



【编辑: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