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宁海
“百警进百村”:守望农村的爱民"情结"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4-21 12:18:58

  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一个绿色军用挎包,一本牛皮封面的《民警工作笔记》……20年前,宁海深甽马岙村的责任区民警柴大科就是这样走村串户,和农民交朋友,说知心话儿的。 

  20年后,身为象山县公安局长的柴大科,上任伊始,烧的第一把火就是推行“百警进百村”工作法:全局民警进驻到全县400多个村子里,走进村民的家,让公安工作回归到上世纪80年代的“老路”上来。 

  这正是沿袭了柴大科的一贯风格,一个具有“农村情结”老民警的风格。也许,在讲创新、讲变革的今天,象山公安的做法似乎不合时宜。然而,柴大科却认为,发展也可以在坚持与守成中,寻求另一种创新。 

   

  蒋靖:柴局长,您如何看待近20年来农村警务的变化? 

  柴大科:变化最大的是农村中人群结构的分化。以前村民流动性小,人际关系简单,警民关系非常亲密,治安管理工作也单一。20年过去了,现在农村的社会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里的青壮年到外面打工赚钱去了,留守的儿童、妇女、老人多了。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社会结构复杂化,治安形势相对严峻。比如,爵溪街道外来人口与本地常住居民的比例为31,外地人远远超过了本地人。因此,民警的工作对象、工作的形式和以前相比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蒋靖:作为一个多年在基层摸爬滚打的老民警,您认为基层民警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柴大科:我认为,民警还是应该回到本源上。这个本源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现在,不少基层民警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手脚都被困在了办公室,每天疲于应付,无法沉到农村中去,有些责任区民警与群众的关系非常生疏。你说,民警到了村里,连进门喝口水、聊个天都很难,还能指望群众给你提供线索,协助治安管理? 

  蒋靖: “百警进百村”这个想法是如何产生的? 

  柴大科:其实,这是一种一直存在我心里的理念。去年,我们在学习总结“好民警何利彩”真情为民的事迹中,得到启示。 “百警进百村”就是要让民警真正融入到群众当中,能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做民警工作不能脱离群众,只有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提高公信力,提高处事能力,老百姓的认可度才会上升,才能推进工作,形成良性循环,真正体现人民警察的“人民性”,这才是本源。 

  蒋靖:柴局长,我发现您身上有一种很强的农村“情结”。 

  柴大科:这可能是因为我长期在农村工作的缘故吧。我想, “百警进百村”活动今后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这也是我作为一个老民警、老党员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理解。 “关注民生,保障民安”,首先要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开展好公安工作,你说这是农村“情结”也对。 

  蒋靖: “百警进百村”要抽调多少民警深入农村? 

  柴大科:目前,全县有400多个行政村,而在编的公安民警也有400多名,我们将分期分批联村。先是派出所、交警,然后是刑侦、治安和局机关民警,做到全县村村有联村民警。 

  蒋靖:基层民警支持这个活动吗? 

  柴大科:刚开始,大家都抱怨手头工作忙,没时间进村子。我就赶着所长、队长们下农村,谁不去,我就批评谁。活动开展以后,我们的见警率、管事率、熟悉率和群众满意率都提高了。民警在与乡亲们的朝夕相处中密切了联系,赢得了信任,群众对公安的理解支持多了,民警的工作开展也顺了许多。现在,民警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 

  蒋靖:民警都进了村,这对公安打击犯罪的主业没影响吗? 

  柴局长:恰恰相反,此举促进了公安打击犯罪的主业。去年下半年试行下来,民警发现,和村民熟了以后,村民们变得“要说、敢说、爱说”,很多以前费时费力的案件,现在办起来效率大大提高。譬如,定山派出所侦办的系列性盗窃农用变压器案,就是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一下子抓了5人,打掉一个团伙;丹城派出所侦办的系列性盗窃案,也是在群众的帮助下侦破的,挽回经济损失10余万元,村民们都拍手称快。 

  所以说,警力投入到农村,底数清了,社会治安的热点、难点问题凸显出来了,以前要花大力气挖掘的线索,现在可以从群众中得到,而群众热情参与到农村治安防控中,又大大挤压了犯罪空间,这些变化对于公安打击犯罪的主业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蒋靖周华敏) 




【编辑: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