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4月20日下午5时,文教街道育才社区楼道小组长方惠英来到91岁的空巢老人陶夏梅家中,拾掇完家务后,她搬来椅子,端来热水,帮老人洗脚按摩。方惠英照料陶夏梅已经两年多了。文教街道3年前推出了一种“认亲养老”的居家养老模式,如今,有299名居住在文教街道的空巢老人和楼道居民结了亲。
据文教街道社会事务科科长沈时红介绍,2004年,他们对社区“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与服务需求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在育才社区对“认亲养老”工作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当时,社区居民为空巢老人服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党员志愿者凭责任心做好事,二是楼道居民凭同情心做好事。这两种形式都以朴实的邻里感情为基础,但带有极大的自发性、随意性和单一性。
2004年11月,文教街道成立了“夕阳红”服务站,招聘两名下岗失业职工,专职负责对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但是空巢老人既需要有人照料他们的生活,也需要有人与他们进行精神上的沟通。于是,2005年底,文教街道推出“认亲养老”模式,由志愿者无偿提供生活照料、经济供养、精神慰藉、康复护理、文体活动等亲情服务。 “认亲”原则上以每幢楼为单位,号召共产党员、楼道小组长、左邻右舍按照个人特长和自愿原则,与空巢老人认亲,为“认养”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健康服务,经常与老人进行沟通,帮助老人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3年来,一些志愿者已经和老人产生了浓浓的亲情。育才社区的马忠华是低保户,身有残疾,6年前他发现住在楼下的徐学铭大爷孤苦无靠,就经常照顾老人。去年,马忠华自愿与徐大爷“结亲”,徐大爷的生活起居都由马忠华夫妻俩包办。后来,徐大爷因年事过高而去世,楼道里的“亲人”们还为老人办理了后事。
育才社区居委会主任李冲娟说,空巢老人最难熬的是空虚和孤独,他们最盼望逢年过节时能与亲人相聚,与晚辈们一起聊聊天、拉拉家常,这是对老人最好的精神安慰。尽管“认亲养老”认来的家庭成员是虚拟的,但来自“局外人”的亲情,其广度和深度要大大超过一般意义上的亲情。
宁波大学商学院教师陈铨亚认为,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胜过亲人”,文教街道首推的“认亲养老”社会化养老模式所发挥的帮困作用更切实、更持久、更有人情味,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记者边城雨通讯员陈张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