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贤彪在义务为一家电子铜带公司会诊技术难题。
开栏的话
“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为充分发挥新时期工人阶级在推进“创业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激励和鼓舞广大职工群众以更大的热情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功建业,本报今起推出“劳动者之歌”专栏,重点报道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工人先锋号先进单位和首席工人等的先进事迹,集中展示新时期工人阶级时代风貌和崇高品格。
“价值5500万元的机器在张贤彪手里像是‘玩具’,能将它从头到脚修个遍。”有人曾经把这句听起来似乎有点夸张的话来形容张贤彪,但如果让外国同行来评价这位工人技师可能更有说服力。
2000年,芬兰KONE公司的技术人员到宁波港北仑股份有限公司走访,了解他们生产的卸船机在矿石码头上使用的情况。无意间他们提到了电气线路板要是出了故障如何排除的问题。张贤彪说,那当然是由我们自己来修理了。KONE公司的技术人员听了这句话后感到惊讶: “这可能吗?我们走时虽然留下了图纸,但并没有留下电路板的线路图呀!你们是怎样从迷宫一样的线路和数不清的电子元件中摸索到故障点的呢?”
这就是张贤彪,一位敢与洋设备较劲的工人技师。
爱拼才会赢
尽管张贤彪如今已是大家公认的电气专家,可谁又能想到,1975年他结束知青生涯到宁波港工作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呢。尽管当时只是一名装卸机司机,张贤彪却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很高,总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子电气知识,甚至抽空到街上电器修理店去“偷技术”,他因此成为我市最早自行装配电子管收音机和电视机的人之一。
从事机械电气维修工作后,他更是迎难而上。为了分析电路板的结构原理,他经常挑灯夜战;为了搞清洋设备是如何装配的,他到现场揣摸,对外国技术人员的冷言冷语毫不在意。30多年的孜孜以求,使得他对卸船机电气系统了如指掌,大大小小的电路板故障,他都能查找到主要原因。
前些年,公司的卸船码头引进了几台瑞典卸船机。有一次,其中的一台卸船机坏了,只得请瑞典技师来维修。没想到,瑞典技师到了后,白天上班时间不是找毛病而是磨时间。 “显然不想把技术泄漏给中国工人”,张贤彪打定了主意:哪怕是天天加班也要把技术学到手。
“当时瑞典技师几乎天天都是趁我们下班后才开始维修,我自然也不能下班,一直跟着他们。他们什么时候修好,我什么时候再离开。”张贤彪说。卸船机终于修好了,张贤彪也把洋设备的维修技术学到了手。此后,这几台卸船机有什么毛病,他都心里有数。
“全才”的成长
尽管修理机器已是轻车熟路,但张贤彪并未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把目标锁定在节能降耗上。
有一次,码头上的一台卸船机不能正常工作,张贤彪很快找到了病因:变流器有问题,电路板上的几个小器件被烧坏了。如果要更换国外原装配件就得花费1万多美元,但如果使用国产元件,只需要200来元。经过测试后他决定以国产元件来替代进口元件。结果,一举成功。据估算,这些年来,他在维修过程中已为公司节省开支近百万元。
作为北仑港一期码头负责卸船机等港口机械维修工作的高级技师,按说张贤彪专业面较狭窄,但他却成了一名多面手。
这从去年夏天他参与市总工会组织的“走进百家企业、破解百项难题”的技术帮扶行动中就可见一斑。
宁波万科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设备因电磁头吸合不良,经常发生短路。张贤彪一眼就看出了问题:主要是电流过载,制作一个V字形的托架,就能解决问题。在场的一线操作工人茅塞顿开。
而张贤彪为象山冶金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解决的技术难题更是令人叫绝。该公司生产的电路板常因接触不良致使焊接质量难以过关,企业高薪请专家也没找到原因。张贤彪到现场察看后就找出了三大病因:没有保持恒温,零部件刷洗不彻底,工人干活时手汗渗入到产品上。随后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产品焊接后应立即用绝缘清漆进行浸泡;工人应戴着手套焊接,至于天气太热,戴不住厚手套,只须花4分钱买个指套就解决问题了。这一招着实让在场的技术人员惊叹不已。
人物名片
张贤彪,1956年出生,高级技师,现任宁波港北仑股份有限公司机械一队电气技术组主管。2005年获交通部“岗位技术能手”称号,1999年、2000年、2007年他带领的电气技术组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2008年被评为宁波市首席工人。
张贤彪感言
学习无止境,爱拼才会赢。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当我把一个个技术难题迎刃而解的时候,那种欣慰之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