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身残志坚的好人郑昌根的故事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5-07 13:51:57

N04507C_3.jpg

老陈将信拆开给郑昌根看。

  推荐人:象山爵溪街道何才通

  两个多月了,象山第一人民医院的一个病房里每天访客不断,他们都是来看望郑昌根的。他们中,有郑昌根的亲戚朋友,还有很多人从未与郑昌根见过面。他们都说,郑昌根是个好人,是个了不起的人。

  新婚前夕发生意外

  郑昌根的人生经历可以写成厚厚一本书,1977年4月21日的一次意外,改变了他的命运。昨天上午,他在病床上向记者讲述31年前的那一幕时,仍眼含泪花。

  郑昌根当时是象山爵溪一家农机厂的车间主任。那天,他正在临时租来的房子里满怀喜悦地布置新房,因为再过10天,他就要当新郎了。可就在郑昌根清除窗框上的铁锈时,意外发生了。他不慎一脚踏空,身体后仰摔了下来,造成脊椎第六节骨折,胸部以下完全瘫痪了。这一年,郑昌根才23岁。1年后,在郑昌根的劝说下,女朋友离开了他。 “此后的9年,我是靠社会上一些好心人的接济延续着生命,这些人大多已上了年纪,是从牙齿缝里挤出钱来帮助我的,我终身都难忘。”郑昌根动情地说。

  躺在床上艰苦创业

  身体瘫痪了,但郑昌根并未灰心,自强不息的念头一直在他脑海里,1986年,郑昌根在床上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那年春节,一位木匠师傅成了郑昌根的邻居。一次闲聊中,郑昌根发现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群众自己盖房子,这里面蕴含着商机。郑昌根仔细考虑后,凑出了一些钱,交给木匠师傅,请他帮着买来了盖房子浇房顶时用的模板,放在家里出租,一块模板每天租金6分钱。生意还真不错,接着,郑昌根又添置了其他建筑工具出租,当年年底一结算,净赚了2100元。 “当我意识到能靠自己活下去时,真是百感交集!”说到创业的情景时,郑昌根眼中泪光闪动。

  此后,郑昌根又陆续添置了一些机械设备出租。第二年,他挣了6700元。第三年,赚了9000多元。1990年,躺在床上的郑昌根敏锐地发觉,社会上针织厂越来越多,这需要大量的包装塑料袋,这里面又有商机。没过多久,躺在床上的他创办了象山雄鹰塑料制品厂。创办第一年,产值就达6万元,到1994年,产值已经达到100余万元。

  扶贫济困回报社会

  郑昌根总说,是那些好心人延续了他的生命,自己理应回报社会。

  1994年,郑昌根家附近的老年协会要进行旧房改造,郑昌根听说后捐了1000元钱,这是他第一次回报社会,从那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1996年,郑昌根了解到,象山有对夫妇在一次意外中遇难了,留下一个10岁的男孩孤苦无依。郑昌根很快就和这个可怜的孩子结了对,每月给孩子250元生活费,还资助他上学。这一帮就是7年,直到孩子长大成人。而这个男孩,也成为郑昌根结对助学的第一人。这些年来,郑昌根究竟结对助学过多少学生已难以算清,在病床上,他粗粗掰着手指算了一下,至少36人,其中不仅有象山本地的孩子,还有不少来自贵州,大多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结对资助的。而这些年扶贫济困、捐助公益事业的钱款,他自己也算不清了。据陪护了他整整7年的安徽人老陈透露,见到别人家庭困难,郑昌根拿出一两万元捐助是常事,这些年,郑昌根捐的钱少说也有几十万元。

  来探望者络绎不绝

  郑昌根是今年农历正月初十住院治疗的。由于脊椎骨折,中枢神经受压迫,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从2004年起,郑昌根就反复受到病痛折磨。据他描述,发病时全身抽搐、胸闷、血压急降,人会晕死过去,但一直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今年春节,他的病情又一次发作,进了医院。

  记者昨天见到郑昌根时,他正躺在病床上输液,病床右侧放着一台专门用来调节血压的微量泵。 “发病时,血压会立即下降,就靠这个调节。”郑昌根叹了口气。记者看到,病房一侧,放满了鲜花和海产品。 “海产品都是朋友来看我时送的,知道我喜欢吃,而送鲜花的人大多以前不认识。”郑昌根说。一旁的老陈介绍,两个多月里,每天少则五六人、多则十多人赶来看望郑昌根,因为郑昌根在本地影响很大,听说他住院了,许多人都慕名而来,以年轻人和学生居多。 “前几天还来了两名小学生,是听大人们说了郑昌根的故事后赶来的,回去还准备以此为题写作文。”老陈笑着说。“场面太感人了,老郑真是个了不起的好人。”同室的病友也连连感叹。

  读信是他最大享受

  从2004年病情开始反复后,郑昌根花在企业经营上的精力少了,但有一点他始终坚持着,那就是看信、回信。

  “很多人知道我的情况后给我来信,有的鼓励我,有的向我诉说生活的烦恼,甚至还有来信向我示爱的。”郑昌根笑着说,得到这么多人的关心,他感到很幸福,看信、回信,成了他最快乐的事。“一位永康的女士曾来信说,她丈夫得了尿毒症,儿子腰不好,她活得非常苦闷,希望得到我的指点。”郑昌根说,因为自己双手无法用力,他是托别人写信回复的,他用自己的经历鼓励这位女士不要被困难吓倒。几次通信往来后,这位女士重新振作起来了,还专程赶来看望过他,现在她的生意已经做得很大了。“对那些来信表示愿意陪我一生的女子,我都婉言拒绝了,我不想拖累别人。”郑昌根说。

  这时,郑昌根的一位朋友带来了刚收到的几封来信。其中一封是郑昌根结对资助的贵州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医卫系07医(3)班的杨秀琴同学写的。老陈把信拆开拿给郑昌根看,上面写道:“郑伯伯,如果您愿意,我就是您的孩子。这两年家乡变化很大,路通了,电也有了,我多希望您能看到这些。您千万要保重身体,我会向您学习,做个有用的人。”郑昌根指着随信附来的照片说:“她是个苦孩子,左手没了,我经常给她去信,鼓励她要有信心。”

  说到愿望,郑昌根说最希望能找到有效的治疗办法,使自己尽早康复, “我还想多为社会做点事呢。”

  记者点评:自强不息让人敬佩,扶贫济困让人感动,一个身残志坚、创业有成而又热衷于扶贫济困的好人更是让人赞叹!看着络绎不绝的探望人群,看着病房里摆满的鲜花,记者只能感慨笔力有限,不能把郑昌根坎坷而又精彩的经历完整地展示给读者。但是,鲜花告诉我,好人自在人们心中。(记者姜恒实习生童程红)

【编辑:周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