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70%十分困难20%勉强维持 "老字号"何日再闪亮
稿源: 全景网-《证券时报》  | 2008-05-07 14:30:25

  为促进和保护中华“老字号”,商务部等14部委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国家将鼓励发展较好的“老字号”企业开展资本运作,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企业上市。随着该通知的出台,我国“老字号”品牌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转换的影响,中国“老字号”

  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部分“老字号”企业组织化程度低,体制、技术、管理落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合理的发展规划,保护措施不到位,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制约了“老字号”的发展。曾经辉煌的“老字号”,如今多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主要分布在零售、餐饮、居民服务、制药、酿酒等行业。这些“老字号”企业多数出现经营危机,其中70%经营十分困难,20%勉强维持,有品牌、有规模且经济效益好的仅占10%。

  如何重振中华“老字号”?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现实问题。

  首先要正规化传承。在很多经营者看来,“老字号”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几百年的历史积淀已经为企业积累了无形的品牌资产,是企业天然形成的市场优势。然而,“老字号”还秉持着传统的管理体制,跟不上现在的形势,很多“老字号”长期忽略品牌经营和建设,躺在所谓的“金字招牌”上吃老本,因此“老字号”在消费者心目中逐渐失去了号召力和忠诚度,在竞争中流失了大量客流。在上海,在黄金地段的争夺战中,“老字号”百货就输给了风头正劲的洋百货。“老字号”要求得新生,就要把金字招牌的绝技、品牌正规化传承下去,同时又要坚持创新,使“老字号”赋予其新的内容。创建于公元1875年的王星记扇厂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今天的王星记制扇传人严守前辈的制扇工艺精髓,在设计、生产、销售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使前人创下的老品牌在新世纪更加生辉。

  要嫁接现代企业制度。一家企业能够走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并且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非易事,从中也可以看出其曾经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顽强的生命力。“老字号”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每个“老字号”背后都有许多生动的故事,其艰苦创业、诚信经营对今天仍有教益作用。但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老字号”企业只有转变观念,嫁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创新发展上狠下功夫,才能注入新的活力。目前上海静安区政府正与开开集团商议,以集团旗下的鸿翔、兰棠、博步、亨生等7个“老字号”品牌和一个自主创新品牌集群出击的方式,驻守日趋高端的南京西路商圈,希望这些“老字号”品牌能与国际大牌专卖店媲美,这也为“老字号”企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要建立学习型的“老字号”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世界管理大会曾提出,“建立学习型企业是未来世界管理变革的十大趋势之一”。“老字号”大都是祖辈流传下来的,面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和市场,如果因循守旧,不适应机械化生产以及新型的营销方式,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几年前,北京全聚德出了好多种,牌子既乱又杂,现在的全聚德都是机械化、标准化生产,从选鸭、切片到最后的面饼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老字号”的北京烤鸭也因此得以新生。

  要注重市场化运作。“老字号”企业最适合用特许经营及连锁方式扩大经营规模,但在实施过程中要讲究专业、规范和科学。目前在北京开展的“老字号”工程中,有的“老字号”企业已开始借用外脑,导入特许经营方式,为“老字号”发展开辟一条新路。一些“老字号”也通过连锁经营的形式扩大了企业的市场份额。有300多年历史的同仁堂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就是它的营销方式发生了改变,它能紧跟我国连锁业态的发展而发展。早在10年前,同仁堂就成功登陆证券市场,而百年“老字号”全聚德的成功上市,又将中华“老字号”上市推上了高潮。天津狗不理、杭州张小泉等“老字号”企业也均表示出上市融资的愿望。由于“老字号”大多面向大众消费者,资本市场的众多股民同时也是产品市场上的消费者,这种受众重合可以使资本品牌和产品品牌相互放大,使“老字号”的品牌更为饱满。对公众而言,上市公司这一身份本身就具有品牌号召力。(夏志琼) (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