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平凡质朴"宁波大哥" 亲朋还原真实李信国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8-05-09 02:21:22

  李信国(后排中)当年和插队黑龙江的宁波知青合影。

  23年前,身患广泛性骨髓炎的王国军在人生地不熟的山西稷山乡村医院,得到素昧平生的宁波知青李信国120多天的悉心服侍。李信国大哥义薄云天的一幕,如涓涓不息的甘泉,一直滋润着王国军的心田。为此,我们决定寻找和李信国相识的人,窥探他平凡却闪光的人生轨迹。由于李信国早在1967年就离开宁波,我们的寻访工作举步维艰。 

  这几天,我们走访了公安户籍部门,最终因年代久远资料缺失,无法查到李信国在宁波的旧址和亲人。而根据李信国遗孀孙辅清所说,丈夫老家原址在海曙区濠河街一带,但是濠河街多年前早已拆迁,这里的居民已各奔东西…… 

  李信国,你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宁波还有你的亲人和朋友吗? 

  前几天,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位曾在黑龙江七台河桃山煤矿宿舍楼和李信国做过8年邻居的葛桂云女士。葛女士1988年随丈夫从桃山煤矿来到宁波工作,李信国1991年去世后,她还和李信国的家人保持了2年多的书信联系。 

  为人仗义,待人热情 

  “李信国为人仗义,乐于助人,处事低调不喜欢张扬。”葛女士娓娓道出了她所熟悉的李信国…… 

  “我是七台河当地人,当时在桃山矿区液化气公司工作,就住在李信国的家对门。那时,我多数日子在家带小孩,和他接触很多,他也几乎每天来我家聊天。渐渐地,我知道他是来黑龙江汤原县插队的宁波知青,后来因煤矿招工,他报名离开汤原,独自来到桃山煤矿做井下工。井下工作很艰苦,但他一天到晚都挂着笑容,待人热情。北方的冬天奇冷无比,下班后大家都“窝”在家里取暖。矿区遍地是煤,但李信国从没有把散落的煤拣回家来私用。有时,他看到我和其他邻居买煤回家没有帮手,就会伸出援手帮忙。我们请他喝口茶擦把脸,他总是乐呵呵地笑着说,我回家就是了,不用劳驾你们了。 

  “有一天,我正在家里休息,李信国敲门进来了。他双手端着一个盛满榨菜的盘子说,小妹你好,这是我的小老乡(王国军)带来的,尝尝味道好吗?如果你有要货的渠道,帮我这个小老乡推销一下。但他从未对我说过帮助王国军的事,今年我在宁波日报上看到有关王国军赴东北七台河寻恩人的报道,才知道李信国当时曾默默无闻地帮助过王国军。 

  “李信国的妻子没有工作,一家四口全靠他养活。但李信国人品好,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出要补助。他说井下工作虽然艰苦,但是收入还可以,再向组织提经济上的要求,没有理由。 

  “后来,李信国知道我随丈夫到了他的老家宁波工作,多次写信给我说想回宁波,我们也保持着书信联系。1991年,他被诊断患了肝癌后,对故乡的思念更切。这时,他才告诉我有关他的个人经历。李信国八九岁时父母离异,靠姑妈的帮助读了3年书,后来因各种原因辍学。少年时的李信国生活不太稳定,家里也不太回去,有时靠替南塘河一带的渔民撑船过日子。他说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并委托我在宁波寻找他的父亲,很想在去世之前和父亲见最后一面,因为他知道自己无法再回到宁波了。我根据李信国提供的家庭地址去找,当时宁波城区正在拆迁改造,始终找不到他的家和他父亲。大概一个月后的一天,我和一个常在南郊公园晨练的朋友说起这事,朋友说在他们晨练的人当中,有一个老人的体貌特征与李信国的父亲相似。我一听非常兴奋,终于可以完成李信国交给我的任务了。当天,我果真在南郊公园里第一次见到了李信国的父亲。老人听了我的介绍后,神情黯然地说,年纪大了,自己去不了东北了…… 

  “我猜想老人这么做可能有其他原因。因为怕李信国难过,我在信中没将此事告诉他。后来,我收到一封来自七台河桃山煤矿的信,信是李信国的妻子写来的,才知道他已去世。读着信,我潸然泪下,一个渴望见到亲生父亲的好人,竟和我们匆匆诀别了。” 

  操劳顾家,心地善良 

  孙辅清和李信国是1979年结婚的。作为同甘共苦12年的妻子,孙辅清回忆起丈夫时,忧伤的脸上流露着温馨的神情。 

  “也许从小就是个苦命的孩子,信国的性格有些内向,心里不顺时也是独自生闷气。有段时间,我在砖厂打临工,他挑起了料理家务的重担。每天中午,信国洗好衣服,做好饭菜。那时没有保温瓶,他怕饭菜凉,放在小盆里后再盖上一个盆,然后抱着孩子到砖厂给我送饭。” 

  孙辅清用四个字形容了李信国的为人:特别善良。 “只要有乞丐上门来要饭,不管家里有啥吃的,信国都会拿出来,让人家吃完了再走。有时,他还从米袋里舀些大米给乞丐。一次,一位年轻人坐车时钱被偷了,上门来要吃的。我们家刚做好饭,信国让他吃饱了再走,结果剩下的饭不够我们两人吃。信国说没关系,将剩饭烧成泡饭将就了一餐。” 

  李信国曾经救过一名6岁的落水男孩。那是夏季的一天,他帮人盖房时,突然听到附近一条河边传来呼救声,就急忙奔过去,发现一名男孩正在河里挣扎。李信国水性好,立即跳下河把孩子救了上来。“那孩子到现在估计也成家了吧,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当年有人救过他!” 

  当王国军以恩人名义在七台河桃山煤矿成立了“李信国教育基金”后,孙辅清对此深为赞同: “国军的做法非常好。信国生前就爱帮人,要是信国还在,他也会这么做的!” 

  李信国去世时,女儿李春燕只有12岁,儿子李春龙年仅10岁。虽然当时年纪小,但父亲在两个子女的心目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很喜欢吃爸爸做的菜。每次放学回家,他就给我做好吃的,给我洗衣服。我想吃零食,爸爸也是有求必应。我至今仍记得,他离开的那天,我在医院里一直跪着……”话未说完,春燕已哭得哽咽,将头埋进了双手中。 

  春龙小时候很调皮,李信国对他的教育也比较严格。 “我经常闯祸,爸爸就会打我。但我知道这是为我好,他也非常疼爱我。我已经28岁了,应该学习爸爸像个男人一样承担起整个家的责任。” 

  耐心仔细,随和宽容 

  当年李信国护理的工友毛玉好至今仍珍藏着他和李信国、王国军等人在北京的合影。他和王国军见面时说: “信国是个好人,当年你遇上好人了!” 

  其实,毛玉好与李信国当初并不熟,甚至不知道对方叫啥名。腿受伤后,他在当地治疗了一年。起初有7个工友轮流护理他,李信国就是其中之一。其间,毛玉好觉得李信国特别细心,又爱帮人,所以在转院去山西治疗的7个月期间,矿上要他挑两个工友护理他,毛玉好就选中了李信国。 “在照顾国军那段时间,信国护理我仍非常周到,我的儿子都不一定会这么尽心!”毛玉好告诉记者,李信国是一个不计回报的好人,当年一直没提过用自己工资为王国军付医疗费的事。 “这张照片我已经保留了23年,只要我还活着,就会一直珍藏下去!”毛玉好激动地说。 

  桃山煤矿车队的李文是李信国生前最好的朋友。当年,两人同在5号井做井下采煤工。李文的家离矿场宿舍只有100米,他常去宿舍串门。两人很快相识并成为好友。 

  “信国是个随和、坦率、宽容的人,我们不分彼此。”李文告诉记者,当初生活非常困难,每月工资只够勉强维持生活。从1984年到1986年,两人利用上班前的时间,合作开了一家早点摊。那时,经常有衣衫褴褛的小孩光着脚丫,盯着油条嘴馋,但又没钱买。李信国看到后,总是将油条送给孩子吃…… 

  李信国离开人世17年了,离开宁波也有41年了,他和我们已是阴阳两隔。但他平凡中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品质,将流芳千古,泽被后人!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