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房地产开发商做足了节日促销文章,但市场并未出现期待中的火暴。图为福州市中心一新近开始预售的楼盘营销中心门庭冷清。
福州闹市中心新落成的楼盘展开促销攻势。
福州、广州、辽宁鞍山等地楼市在经历了近半年的成交缩量之后,“五一”期间,房地产开发商为抓住小长假的大商机,纷纷铆足劲促销楼盘,掀起一波波促销“热浪”。开发商希望借此使今年以来持续处于“望季”状态的楼市迎来久违的“旺季”。
“全城的楼盘促销‘疯’了”在近期的各种报刊上,售楼广告铺天盖地,关键词不外乎“折扣”“优惠”等。一些开发商更注重“拉客上门”的营销手段,有的添置了高档房车,专门接送看房客户;有的以“看房就能100%中大奖”为诱饵,吸引购房者;还有的请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楼市促销高手或顾问团队前来助阵谋划。
记者日前走访了福州市区的几个楼盘发现,在这波楼市促销战中,降低首付款,甚至开发商代垫首付款等变相“零首付”成为开发商的“秘密武器”。
在福州闹市中心五一路上,一座新近封顶的楼盘打出了“首付款3.8万起”的超低首付广告。记者了解到,该楼盘周边房价早在去年就突破了“万元”高位,3.8万元的首付款仅为房价总额的5%。但该楼盘实行“超低首付”近一个月来,卖出的房子总量还只是个位数。售楼部工作人员担心地告诉记者:“现在,全城的楼盘促销都‘疯’了。”
在广州,各种楼盘促销广告密集发布。据统计,“五一”期间,广州市可售商品住宅约4万套,相比去年“五一”“十一”均有一成多的增加。为了争夺有限的购买力,开发商推出花样繁多的促销手段,期望能够打破楼市的低迷。
在辽宁鞍山,楼市促销力度随着“五一”的来临骤然增加,开发商不约而同使出各自吸引顾客的“杀手锏”,被冷落多时的“价格”促销也重新抬头。鞍山市铁东区一处中端楼盘给出了每平方米3000元出头的优惠价格,另一楼盘更是直接用9.5折的优惠向购房者发出邀请。
各地房地产开发商之所以如此这般“疯狂”促销,福州市某在售楼盘营销中心工作人员道出其中奥秘:“如果5月份售楼业绩再上不去,我们的工资都将是个问题。”
购房:理性观望是“主流心态”“五一”期间,各地房地产开发商做足了节日促销,但多数购房者不为所动,理性观望仍是这些购房者的“主流心态”。
在福州市金山开发区某楼盘预售现场,一位陈姓市民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家庭收入增长,家里想换套房子,改善居住条件,所以有空就来看看。“但我们并急着要买,现在有地方住,希望多比较一下,能找到一个性价比合适的楼盘,比如小区绿化等各种条件要好一点。”
已经拥有一套房子的广州某大学职工李彦认为,现在买房就要找一个能够保值的、至少不要贬值太快的房子,因为现在物价上涨比较快,买房子应该可以避免通货膨胀。但是现在李彦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他认为现在广州房价不太稳定,而且近年来广州的房屋租金也没有出现多少上涨,不利于“以租还贷”。
专家认为,面临销售压力,开发商现在不能仅以“小恩小惠”的方式试图抬升市场景气,更应宣传房子的品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开发商的强势促销之下,虽然不少楼盘人气比较旺,但从去年底以来,福州、广州等地的楼市成交量持续低迷,很多市民进入观望状态,大多数购房者对楼盘都有了自己的理性判断,出手买房更加谨慎。
“短期回暖”能否带来“旺季”?业内人士认为,开发商卖力促销,对不同区域的房地产市场而言,还是起到了局部“回暖”的功效,也使得这些局部区域的楼市发生了向买方市场的“短期转变”。
在福州市金山开发区有新建楼盘项目的一家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告诉记者,他的楼盘项目促销活动从今年3月份开始延续至今,前来售楼部看房的人逐月增多。
不过,专家指出,“五一”过后,不少城市的楼市仍将笼罩在观望气氛中,很难转变为销售“旺季”。鞍山市房产交易中心专家介绍,今年以来,购房者的观望情绪较浓,开发商的资金链越绷越紧,而经过几个月的博弈,开发商、购房者都在调整销售或购买策略,5月份被业内认为是今年楼市的关键期。按照行业规律,5月份过后楼市一般会进入相对淡季。
“五一”楼市能否促销成功是广州楼市能否回暖的关键,也是部分开发商能否熬过资金短缺的一个分水岭。广州房地产专家韩世同表示,从5月1日情况来看,一些楼盘人气尽管比较旺,但是还不能确定是否销售也会旺。
业内人士还指出,4月25日,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这无疑给资金短缺的房企雪上加霜。
同时,福州、广州等地都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力度,不少首次置业的购房者已经开始选择等待保障性住房。福州市今年初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以外,还将陆续推出2000套新型的保障性住房——经济租赁房。
在“望季”难变“旺季”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型房地产开发商开始承受巨额资金缺口的压力。福建省某房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许多已经基本建成的楼盘项目及其资金投入都始于房地产市场最红火的前两年,但去年年底以来,楼市行情急转直下,直接导致了前期投入的资金无法及时回笼,开发商向银行还贷的压力倍增。(记者:来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