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外资疯狂圈占中国金矿 谁之过?
稿源: 中华工商时报  | 2008-05-12 17:00:22

  在贵州的大山中有黄金的矿床,目前已经探明的金矿储量为130吨,远景储量在150吨以上,是一个世界级的特大型金矿,与云南的另一个特大型金矿都被外资以低价圈占,它们都是先搞风险勘探,然后逐步掌握金矿资源的控制权,没花什么钱就拿到了这样巨大的财富。

  “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是历史上我国矿产品供应紧张时施行的政策,这个政策被一些地方官员再活化为种种“超国民待遇”,因而助长了特大金矿被“拱手相送”现象的发生。自2003年后,数以百计的外国初级矿业公司和无以计数的独立找矿人纷纷登陆我国,他们活跃在我国的金矿勘探开采行业。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开的信息,2003年外资对我国地勘业投入达14.5亿元,共取得探矿权74宗,采矿权148宗,分别占全国总数的0.9%、0.4%。

  这虽然还是一个小头,但这些外国矿业公司在我国找到的金矿着实让人心跳。在贵州黔西南州的烂泥沟金矿、辽宁营口市盖县的猫岭金矿、云南东川市播卡金矿,这三大金矿目前已探明储量均超过100吨,远景储量分别为150吨、300吨、400吨,被国土资源部称为“世界级金矿”。然而,这三大金矿目前均被外资绝对控股,其中澳大利亚的澳华黄金公司控股85%、加拿大的曼德罗矿业公司控股79%、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控股90%。

  外资如此圈占或控制我国三大金矿的现实,折射了我们在引进外资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当引进外资成为这些地方官员一种政绩冲动时,“捡到篮里都是菜”、“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引进外资心态,就左右了他们对外资的理性认知与甄别。甚至当这种政绩冲动发挥到极致时,什么条件、什么原则都可能放弃,甘心为外商所驱使,我们的速度、效率快得惊人,就连外商都常常惊异:“没想到这么顺当,没想到效率这么高,没想到中国人这么守信用”。

  其实,这三大金矿与被外资控股的方式很相似,多是中方地质勘察部门以采矿许可证和勘察许可证等为合作条件出资,外方以资金出资。例如云南播卡金矿是加拿大西南资源公司与核工业西南地质209大队合作,在昆明成立中外合作企业云南金山矿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投资总额401万美元,注册资金301万美元,209地质大队以矿权为条件入股,西南资源公司以301万美元为条件。由于勘探需要不断增加投资,西南资源公司的股份也从60%激增至90%,堪称外资绝对控股的中国第一金矿。

  一般说来,金矿等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战略物资,当外资通过种种渠道将最初的合资模式变成了并购、控股模式之后,将会直接威胁到相关产业发展和经济安全。我国部分地区最初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地方经济的初衷是好的,但必须看到,这一愿望应该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一旦我们失去对矿产等战略资源的控制力,后果将可能会引发矿地矛盾、资源枯竭、环境恢复困难等问题。现在看来,金矿控制权的流失只是我国矿产资源流失的冰山一角,它再一次提醒政府相关部门,面对宝贵的资源,绝不能放任自流,让外资对我国金矿任意圈占。

  有业内人士指出,大多数发达国家均对本国矿业,特别是金矿等贵金属产业对外资采取“逼出国门”的政策,以保护本国珍贵而稀缺的矿产资源。例如2004年中国五矿集团收购加拿大诺兰达矿业公司的消息透露后,引起加拿大政界或媒体强烈反对,一些人甚至要求加国会为此修订外资投资法。在这样的情况下,五矿收购诺兰达公司的计划最终告吹。而在我国近年黄金生产和黄金市场管理政出多门,有些外资游走于政策与管理的灰色地带,一路顺风顺水,造成国家资产的大量流失。因此,有关政府部门应组织专家对现有黄金矿山管理等进行政策调研,梳理地勘部门手中掌握的黄金矿权,防止被地方或相关企业贱卖。

  或许,在经历了外资疯狂圈占我国金矿,在国内引起强烈反映的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才重视并调整相关政策。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重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出台。在《目录》中,外资在低品位、难选冶金矿的开采、选矿以及冶炼等贵金属资源开发项目已悄然退出。这一动向被分析为国家更加注意黄金工业的产业安全,是限制外资进入黄金工业的一个信号。进一步说,此举表明我国政府对黄金等稀缺或不可再生资源不再鼓励外商进行投资。(12G1)

  

  (责任编辑:王燕)

【编辑: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