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随时随地能学东西江北创设"一刻钟课堂"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5-15 13:52:08

  中国宁波网讯 不出家门,没有固定的教室;在这里不但可以认字、学习技能,而且只要想学,随时都可以,时间也不会很长,一般在一刻钟左右。江北区孔浦街道二村社区在社区里开设了这样一个新颖的“一刻钟课堂”,由于方便灵活,内容丰富,受到了社区居民特别是外来人员的欢迎。

  孔浦街道二村社区是个典型的城中村,本地居民3856人,外来人员则有6000多人。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很多外来人员靠做点零工挣钱,不少人领工钱时连名字都不会写。社区联系外来人员的张清老师了解到,很多外来人员想学知识,可是没地方学。如今年28岁的王琴,老家在安徽,姐妹六人,家里穷没读过书,因为没文化,工作不好找。

  张清很想帮他们一把,在一次给几名外来妇女读报时她突发灵感:何不就这样给她们上课识字?既简便又能现学活用。于是,在接下去的几次读报识字活动中,她每次挑出几个简单的字来教她们,而外来妇女们也很有兴趣学,并且学得不错。

  考虑到她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每天忙于干活,没有多少闲暇时间,张清想到了开设一个“一刻钟”课堂,让这些不识字的外来妇女,一天至少抽出一刻钟时间来认字和学习。为此,她四处张罗,组建了一支“一刻钟课堂”教师团队,由宁波大学的志愿者、教师志愿者、退休教师、社区干部以及社区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组成,达20多人。在课程内容和课堂形式上,不拘形式,可以是干活前的谈话,可以是教唱一首儿歌,可以是教她们学一种技能,也可以给她们讲一则新闻故事等等。试行一段时间后,“一刻钟课堂”受到了外来人员的普遍欢迎,许多外来妇女闻讯后纷纷加入了这个课堂。

  久而久之,这个最初只是教外来妇女识字的“一刻钟课堂”,后来应社区居民的要求,又开设了兴趣英语课程,每周定期开课。随着课程的不断丰富,早期教育、家庭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妇女教育、老年教育等项目,也纳入了“一刻钟课堂”的课程。现在,学做糖葫芦、包粽子、做风筝、折纸花……这些都成为“一刻钟课堂”的一部分, “一刻钟课堂”成了再学习的代名词。

  (记者郑仲晔通讯员陆峰)

【编辑: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