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记者汤碧琴通讯员赵鸣)在市区的一些热闹路段,经常可以看到戴着小黄帽的车辆管理员,今年57岁的失业职工章强根就是其中一员。 “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找份合适工作不容易。多亏政府给我们买岗位,尽管工资不高,但‘三金’都给缴好了,基本生活有保障。”在月湖菜场门口看管车辆的老章十分珍惜眼前的工作。
为帮助像章强根这样的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我市将政府资源向困难群体倾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等促进就业工作。5年来,已投入再就业专项资金15.61亿元,帮助32.69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使得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以内。
用工补助、社保补贴,这是我市推出的一项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政策,目的在于鼓励用人单位招收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 “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此举激发了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积极性,仅去年全市就发放用工补助和社保补贴2.46亿元, 5.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在政策扶持下实现稳定就业,1.8万家吸纳困难人员的用人单位受益。我市还向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援助补贴,向灵活就业的“4050”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去年共有1.64万人享受了这两项优惠政策,发放金额达3291.2万元。
确保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要有一人实现就业。为帮扶“零就业家庭”,我市建立了长效帮扶机制,通过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实施限时就业承诺制度等方式,努力消除“零就业家庭”。市区还新开发了200个公益性岗位专门用于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在再就业援助政策的扶持下,去年7月至今年3月,全市累计消除“零就业家庭”1164户。
为确保那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无技术特长且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失业人员得到优先帮扶,从2003年起,市政府专门出台优惠政策,发动街道、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市、区两级财政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目前按照每个岗位每月不低于136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至去年底,全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已达6782个,全部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