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密切关注“大小非”的一举一动
自5月8日沪深股市曝出两市第三例“大小非”违规减持后,对于这几起“大小非”违规案的处理结果,市场十分关注。连日来,中国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彻查“大小非”违规减持的风声越来越紧,并在本周掀起高潮。一时间,“大小非”违规减持,成了本周股市的“过街老鼠”,天天被喊打。
“紧箍咒”正越念越紧
翻开近10天的报纸可以发现,严打“大小非”违规减持消息几乎天天见诸报端。
因涉嫌违法违规,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四川平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绵阳市益多园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被中国证监会立案稽查。证监会同时表示,正酝酿更严厉的惩处措施。
深交所多管齐下遏制“大小非”违规减持,其中包括:在柜台系统采取有效措施,严密监控持有解除限售股份比例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1%的客户的交易行为,切实防范违规减持。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补充规定》,明确“对实际控制证券流通股份数或期货合约数达到30%以上和50%以上、20个交易日内交易量占同期总成交量30%以上、上市公司高管等利用信息优势操纵市场等行为应予追诉”,也就是说查处“大小非”违规减持,有法可依了。
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其外部网“上市公司专区”,专门向沪市公司发布了《关于督促上市公司股东认真执行减持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规定的通知》,要求各上市公司立即向持有本公司1%以上限售股份的股东书面去函,督促其认真执行相关规则。
上交所发布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异常交易实时监控指引》,对于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并在一个月内通过竞价系统减持超过1%的证券账户,除了限制相关证券账户交易外,上交所还可以视情节轻重对相关当事人给予公开谴责,记入诚信档案,公开认定其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上交所将提请证监会继续采取冻结其资金账户、批准延长其存量股份锁定期限等处罚措施。
个别“大小非”踩“红线”
自中国证监会4月20日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以来,两市接二连三出现“大小非”违规减持事件。对此,监管部门非常重视。
以上交所为例,该所在制定发布《会员客户证券交易行为管理实施细则》后不久,立即向上市公司发出《通知》,要求其督促相关股东严格规范减持行为,由此从多方入手,更好地落实有关股东减持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规定。然而,不少“大小非”视之不见,依然频频违规减持解禁股份。
为何“大小非”会屡屡触犯“红线”违规减持呢?分析人士认为,“大小非”之所以敢于“顶风作案”,违规抛售频现,是受到减持成本低、估值体系重建、信贷控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众所周知,由于购买成本较低,在获得流通权之后,“大小非”股东有足够的动力套现获利。另外,今年以来,我国实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信贷规模,一些企业可能会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从而抛售所持股票。
指导意见亟需优化细化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人们所担心的“大小非”抛售压力,可能并未随着监管层指导意见的出台而得以化解。
连日来不断曝光的多起违规抛售案,引发了市场的更多忧虑,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新的减持规范能否真正缓解大小非解禁压力?如何有效限制和处罚类似的违规行为?
市场人士提出,由于规则设计上过于简单,有可能让大小非钻了“空子”,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比如,在指导意见实施当天,中体产业大股东金保利就卖出了总股本的0.99%,从而规避了一个月内出售股份数量超过1%应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转让的规定。有人认为,如果大股东每个月出售0.99%,一年也会减持11%以上,对市场的压力也不小。因而仅仅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很难完全解决“大小非”这一将长期影响股市的因素。
针对这些影响中小投资者预期的问题,业内专家建议,可以同时既规定比例,也规定绝对数量。比如,一个月内减持超过总股本1%的,或超过200万股的,都应进入大宗交易系统。再比如,对于“小非”的大量套现,可否考虑采取征收暴利税的措施,对“小非”限售股自解禁以来已经减持的部分追加暴利税,这也体现了税收的公平性。
另外,尽管监管层对“大小非”减持出台了明确规定,但指导意见中没有相关处罚措施。在违规成本不明确的情况下,“大小非”股东仍有冒险减持的动力。这就需要出台更为严厉的打击措施,震慑那些以身试法的违规者。
规范减持新政开始取得成效
出台更为严厉的打击措施,震慑那些以身试法的违规者,确实不失是个好办法。近日,在中国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的要严厉查处“违规减持”的重压下,出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本周,上交所在日常监控中发现“万好万家”的一个股东无锡国联,于4月21日至5月12日通过竞价交易系统累计减持了2255644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1.03%。为此,上证所立即与该账户指定交易的国联证券及下属无锡县前东街营业部取得联系,要求其对该客户采取必要的提醒和限制措施。此后,在上证所督促下,无锡国联于5月13日购回了超额减持的股份。鉴于该股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上交所对该“大小非”股东作出酌轻处罚,即对该股东账户进行限制交易,限制该账户在一个月内不得卖出万好万家股票。
这表明,“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还是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如果不是连日来中国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彻查“大小非”违规减持的风声一阵紧似一阵,相信无锡国联是不会赶紧“认错”,购回超额减持的股份的。
事实上,自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以来,绝大多数“大小非”是遵守这一规定的。数据显示,新规实施后至5月5日,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的最大数量为830.71万股,最高成交金额为47358.78万元。其中近半个月以来的成交金额,上证所达81375.8万元,深交所达21761.53万元。这就是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