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正统年间至今,已经有570年历史的前门大街,进入了历史上第五次大更新时期,这次的更新也即将接近尾声。这条北京人绕不过的文化记忆“天街”,究竟是选择传承保护文化?还是与西单北大街、王府井步行街相一致,凸显商机?
日前,参与前门大街修缮整治的著名文保专家首次详细披露了经过16位专家32次论证的前门大街修缮整治设计方案。
“复活”的老前门高高的五牌楼上金色大字和油漆彩画尽显肃穆;青白石铺就的步行街上,老北京铛铛车的铃铛声再次回响;灰色砖石制门面夹杂着雕梁画栋的五彩颜色;糖葫芦、拨浪鼓化身成三米高的路灯……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员、著名古建专家王世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总体建筑中保存并恢复原貌的占76%,其他仅占23%。
前门五牌楼位于大街北端,历史上是北京最大的木质五牌楼。从这里走入,才算真正走进了前门大街。复建后的五牌楼保持五间、六柱、五楼的柱出头式牌楼风格,屋面形式为庑殿顶,七样绿琉璃瓦。牌楼采用旋子金线大点金手法进行彩绘。牌楼正中书写正阳桥三个金色大字,与历史记载完全一致。
如今从五牌楼穿过,脚下踩的不再是水泥路面,而是古香古色的青白石路。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迁都北京以来,前门大街就是皇帝去天坛、先农坛祭祀的必经御道。在这次修缮整治中,前门大街也恢复这一历史风貌,在21米宽的大街中央,再现2.925米宽的白石御道。据统计,大街为此共铺装白石御道2000平方米。另外,还铺设青石18000平方米,这两种石材全部就近取材,采用房山大石窝石料。
大红的糖葫芦、大小不一的拨浪鼓、黄铜的鸟笼,三个老北京小吃和耍货,如今变成了现代的照明器材矗立在大街两侧。
前门大街上从北往南依次安装的是8盏故宫宫廷式样的园林灯,38架鸟笼灯,56个拨浪鼓路灯,以及24个每串串八个大山楂的糖葫芦路灯。而于1966年退出历史舞台的铛铛车也在事隔42年后重回前门。
“复苏”的新前门王世仁说,前门大街北起正阳桥五牌楼,南至珠市口,全长840米。最早的修缮方案原本是要恢复明清时期的古风古韵,但是由于明清时期形成的前门大街早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就已经全部焚毁,老北京人对此印象已经不深了。而为老北京人所熟悉的前门大街是清末民初形成的,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了鼎盛,所以几经考虑,修缮方案确定要恢复前门大街民国初年的风貌。最终,修缮方案是以一组民国初年的真实老照片为依据完成的。
王世仁介绍,新前门大街突出了现代商业功能和古都风貌相结合的特点,因此并不完全是此前公开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风貌。北段以保存历史遗存建筑为主,保留了9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古建筑;中段以恢复历史上标志性门脸和景观为主,共有41个老门脸;南段则以原有的现代建筑为主。在老建筑的修建中,也加入了现代商业的元素。对于因为交通问题无法恢复的拱形正阳桥,则在其原址上建成一座与地面平行的“平桥”。
为了重现古都北京的京味与繁华,除了建筑的修缮外,“招商”也成为新前门大街备受瞩目的问题。早在2007年7月,崇文区就启动了前门大街招商工程。为了体现传承前门地区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展示中华民族商业品牌独特魅力的主导思想,此次招商是面向全国各地区的民族特色商业品牌和商业老字号的。
同时,结合前门大街历史上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商业形态吸引国际品牌的落户、扎根。招商工作集中在前门大街两侧,共计6.6万平方米的约180家商户,主招的客户为餐饮、零售和服务三大类。
目前,除原本大街上“土生土长”的月盛斋、一条龙、庆林春茶庄、全聚德、都一处、大北照相馆、中国书店、亿兆商场、通三益干果海味店等13家“老字号”全部回迁外,崇文区还设立了“前门老字号发展专项资金”,政府每年拨专款1000万元扶持前门商业老字号,用于租赁补助、贷款贴息、知识产权认证、文化创意活动等,以解决企业的成本压力。
此外,包括苹果电脑、星巴克、劳力士、耐克等20多家国际知名品牌也已签约,确定进驻。为了在外观设计风貌上统一遵从于前门大街总体的风貌设计,这些国际知名品牌都将呈现“中国脸”,而店面的内部装修和设计则根据需要使用现代工艺。
京味文化如何在新前门“复兴”修缮后的前门大街将依据其以及毗邻的南北向4条街和东南西北向为主的22条胡同将共同构建成“中华老字号传统商业及旅游商品区”“精品四合院体验区”等5大功能区,并将以传统商业、历史文化的集聚为特色,体现传统与时尚的交汇融合。
民俗专家赵书认为,在文化空间等硬件条件具备后,像前门大街这样的街区要传承和发扬北京的文化,应选择合适的文化形式,为历史街区注入“灵魂”。
新前门大街如何聚集起人气,成为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赵书认为,前门大街应成为反映北京民族文化的大舞台。现在国家十分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前门大街理应具有展示民族传统节日的功能,应该针对不同传统节日的文化属性,以举办庙会的形式,打出“天街”的文化品牌。
此外,著名作家邓友梅、相声演员唐杰忠等文化名人在参观了前门大街后还提出,我们要以前门为鉴,更深层次的认识到保护一个城市的记忆,还需做到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传承的双赢。
邓友梅说,北京建国以来,发展之迅速令世界惊叹,但不可避免的是快速的大兴土木对北京的文化破坏也较为严重。前门大街的修缮整治是我们的一次觉醒,丧失了文化,城市自然就丧失了最宝贵的特点。“一个城市和一个文化作品一样,有特色才能立足。此次前门大街的修缮在战略考虑上意义非凡。”(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