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编者按 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也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股市也由此而突生变数无穷。然而,被冷落的股市并没有被地震的影响而变得无法控制,大家都用各自的方式,呵护着受灾的人们,也呵护着股市的局面。阵痛过后,重建信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政府的“救市”政策是否还要继续出台,大家也在期盼着。 自从规范“大小非”以及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税的政策出台后,人们期待的股市“红五月”似乎已经没有悬念。受“救市”政策的刺激,上证指数在4月24日跳空高开后,就一直在3500点上下盘旋,没有太大的起色。投资者纷纷猜测下一步的“救市”政策,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人们不再谈论股票,不再谈论下一步会出什么样的利好政策,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灾区尽力。
地震发生后第二天(5月13日),沪深两市66家上市公司停牌。5月15日起,被停牌的四川上市公司陆续复牌。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复牌后的川籍上市公司,几乎全都直奔涨停,这是投资者对灾区上市公司的一种呵护。记者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是投资多年的股民,地震后,很多人都满仓买入股票,却没有人去关注股票的走势。很多人在网上发帖子:地震可以震垮房屋,但震不垮中国人的信心。股市稳定,是应对灾难的最好方法,全仓买入,尽一点我们的微薄之力。
不过,大灾之后,一切都要恢复。除了帮助灾区重建家园,投资者也要尽快恢复信心。毕竟,股市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毕竟,北京奥运会已经临近,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需要我们大家来维护。那么,下一步政府是否还会出台“救市组合拳”?奥运会之前,股市的走势将如何?《新财经》邀请了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马红漫、英大证券综合研究部副总经理刘国宏、独立财经撰稿人皮海洲,和我们一起来探讨下一步的市场走势。
“救市组合拳”应视为“治市”《新财经》:自从政府部门亮出两块“救市”金牌以来,股市似乎止跌了。但后期的走势并不明朗,大家都在猜测是否还有“组合拳”出台?您认为还会有吗?为什么?
马红漫:按照目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和全球经济走势来看,未来还是会有政策利好消息出来。“大小非”解禁减持的现实压力非常大,会成为市场最大的利空因素,这一因素单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根本无法解决。因为“大小非”问题本来就是行政推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进入下半场的表现,行政调控力量根本不应该就此放手。
目前针对“大小非”问题,最有可能的利好是限制国有非流通股的减持动作。这样操作既不会让行政干预违反股改商业契约,又能够实质性缓解市场资金压力。但是,在操作上需要国资委和证监会协商,程序上复杂一些。
另外,适时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措施,因其可以提升蓝筹股的制度溢价,也可以起到稳定市场投资心态、缓解指数暴跌的作用。
刘国宏:我觉得应该将政策“组合拳”理解为促使市场回稳、规避阶段性系统风险的一揽子政策,这些政策应该是相互衔接、彼此呼应的。当前,市场依然面临多种负面因素,要确保市场恢复应有的功能,管理层应该还会在恰当的时机推出有利市场稳健、和谐发展的相关政策。
对于后市“组合拳”的预期,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一、适时推出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融资融券可以逐步打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资金的融通渠道。这是管理层手中的又一张“王牌”。
二、收紧上市公司再融资。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问题,一直是盘旋在市场上空的乌云。其实,所有上市公司都面临再融资问题。如何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给市场以信心,投资者一直期待有相关政策出台。
三、逐步放开上市公司并购。资本市场的兼并收购,一直是股价上涨的利好因素。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完美收官,中国资本市场存量资产也逐步趋向稳定,未来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进行产业整合的欲望也更趋强烈。兼并收购业务的逐步规范、开放,将支撑A股分享外围资产证券化、内部产业整合的红利。
四、加快引导新资金入市。如果管理层进一步加快引导合规资金入市的步伐,比如加速审批基金、QFII等机构性资金进场,将进一步振奋市场信心。说到底,持续的资金流入才能够起到彻底救市的作用。从实际来看,前期管理层已经连续放行基金,目前这些基金都进入建仓期,管理层可能还会有进一步动作。
皮海洲:从股市的走势看,应该是比较明朗的。经过了近期的阶段性反弹后,不排除股市有回调的可能。特别是最近一个时期,“大小非”违规减持令市场感受到了压力。但从奥运前的中国股市走势来看,应该是以稳定为主,稳中有升。维护股市稳定,这是奥运前中国股市的政治使命。
中国式“救市”,一方面要拯救疲软的股指,增强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要切实解决中国股市所面临的问题,后者较之前者更重要。就目前情况看,股指是救过来了,投资者的信心也有所恢复。但对于股市所面临问题,明显缺少相应的措施。有必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既可以视为“救市”,更可以认为是“治市”。
后续至少有三大政策出台:第一,规范“大小非”减持。虽然4月20日证监会出台了《指导意见》,但《指导意见》政策性漏洞太大,并不能真正起到规范作用,还必须有更完善、更具体的“实施细则”出台。第二,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杜绝上市公司的恶意圈钱行为。第三,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新股发行必须在利益上向中小投资者倾斜;必须改变海外公司回归,A股发行价被外资股股东牵着鼻子走的问题。
中国股市还需要政策救市《新财经》:以前政府也使用过“组合拳”救市,这种明显带有“政策市”的做法是否可取?能否解决实质问题?
刘国宏:回顾我国证券历史,政策“组合拳”出击,市场重生,暴跌之后必是暴涨。
密集出台“救市”政策,是政府呵护市场的生动诠释,对于稳定市场预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如果不从市场根本需要出发,一味依赖政策的影响力,往往是“一暴十寒”,不能有效解决市场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尤其是在股权分置时期。当然,市场出现非理性及系统性风险时,政府有必要也有义务进行适当干预。
马红漫:政策底历来不是市场底,此次也不例外,不能排除极端情况下继续跌破前期市场低点的可能性。但是,对于股市的非理性暴跌,政策救市是必须的,因为市场自身挽救功能会因为金融投机心理而丧失。市场趋势能否就此逆转,还要看未来整个宏观经济基本面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情况。如果没有获得乐观的结论,政策救市就无法解决实质性问题。这也正是基金投资者持续看空市场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或许要等到我国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出来,最晚或许要看年底美国经济走势状况,才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趋势性结论。
皮海洲:从以往政府救市所采取的政策来看,有时是单项政策,有时是“组合拳”,并非都采取了“组合拳”。比如,1994年“三大救市政策”的出台,可以认为是“组合拳”救市,而2002年6月23日“叫停”国有股减持,则是单项政策救市。就救市的效果来看,大的救市政策的出台,在当时的效果都是比较明显的,包括2002年的“6·24”井喷。对于管理层的救市行为,应该予以肯定。虽然“政策市”常常遭人反对,但中国股市毕竟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还需要政策给予更多的呵护。而且,救市也确实可以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更何况救市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当然,要解决股市的实质性问题,寄希望于一两项救市政策是不现实的。
《新财经》:关注股市应该不只是证监会一家的事,其他相关部门的政策措施,也将直接影响到股市未来的走势,您认为目前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调整?
刘国宏:实际上,证监会单方面救市大都是治标不治本,在现行制度结构体系分割的情况下,导致各大管理机构都以部门利益和官本位为重,从而忽视市场自身的规律。
长期以来,证券市场由证监会统一监管,但各大部委利益交叉,参与者不计其数。他们屡屡对股市发表或采取缺乏统一战略性的干预措施,既影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阻碍了中国股市迈向国际一流阵营的脚步。因此,设立一个为中国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战略协调管理部门迫在眉睫。
皮海洲:随着股市的发展壮大,股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涉及到的利益也牵扯到方方面面。有三点需引起注意:第一,在股市调控与监管问题上,各部门要保持步调一致,不能各说各的话,各唱各的调,这样容易引起混乱。第二,有关部门在发布相关信息时,要自觉遵守股市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如2008年4月,遭到国资委副主任李伟炮轰的国企重大重组频遭泄密的问题,就是有关部门严重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的表现,给股市带来不必要的震荡,甚至成为股市“老鼠仓”的发源地之一。第三,有关政策的出台,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协作。
马红漫:有关对“大小非”减持股份征收资本利得税的建议,我并不认同。因其涉嫌行政干预,违反商业契约,不应盲目随意采取。
把握机会 期望不要太高《新财经》:各位是否可以预测一下奥运前夕股市的走势?
刘国宏:我认为,A股市场在6、7月份将保持震荡上行的运行态势,市场将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但局部“战略进攻”将被市场主流资金所跟随。沪综指将在突破4200点一带的压力区之后,向4500点一带挺进。总体而言,大盘表现不会太突出,但潜力热点个股将持续活跃,热点轮动将是震荡市的主要特征。
马红漫:在经济基本面不确定的情况下,从5月开始到奥运前夕,是全年最确定的趋势性投资黄金时期。就全年看,该时间段是“大小非”解禁的低谷。经历半年多的大跌后,市场部分股票出现明显低估现象,上涨可以视为理性。从市场信心看,北京奥运会带来的民族自豪感能够激励资金做多信念。因此,该阶段存在市场投资获利机会,理应适当参与。
《新财经》:机构在这段时间会怎样操作?
刘国宏:作为机构投资者,在6、7月份显然不宜悲观待市,应坚持价值投资的主线。在高通胀和经济减速的背景下,精选具备成本传导能力和自主定价权的低估值绩优成长股、上游的稀缺资源股,把握内需、政府投资、自主创新及奥运等主题的投资机会。具体而言,以60%左右的仓位在A股市场谋求稳健收益,应当是理想抉择。倘若过度看空,将可能丧失全年最佳盈利时机。
马红漫:从机构操作看,分化迹象明显:基金至今仍在等待基本面数据对行情的支持,迟缓建仓。QFII在成功抄底之后,不排除在行情看好时率先出货。奥运前的投资机会属于题材性的趋势投资机会,未必属于价值投资机会。预计仍以私募游资题材热炒为主,但相关题材的主流板块出现整体翻倍的可能性很大。
《新财经》:普通投资者该怎样操作?
刘国宏:普通投资者可以适当加大仓位,在稳健中谋求适当的激进策略。具体而言,可将仓位加至80%左右,重点关注产业政策因素与短期经营环境向好的潜力个股。可根据个人风险偏好,积极对建材、农业、食品饮料、煤炭、新能源、机械等行业的潜力股加仓,尤其是对涉及购并、资产注入等产业整合概念股做优先配置。回避受紧缩影响并和投资关联较大的行业,对调控负面影响较大的地产、电力(火电)、金融行业要注意控制风险。
皮海洲:投资者主要关注有业绩支撑的,特别是半年报业绩增长的上市公司股票。奥运板块是这个阶段可重点关注的对象,能源、煤炭、农业概念、钢铁板块,也是值得密切关注的。尤其是要关注热点在各板块之间的轮动变化情况,不要踏错了节拍。要避免缺少业绩支撑,或业绩大幅滑坡的股票,股价被大幅炒高的股票,“大小非”解禁规模较大的股票等。奥运概念股由于总体价格较高,又大都缺少业绩支撑,所以,参与奥运概念股的炒作一定要注意风险,设好止损点,快进快出。
马红漫:与奥运题材相关的股票,直接受益的旅游、航空、酒店等行业会有积极反应。在国际资源品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下,新能源概念股票和农产品股票风险较小而获利机会巨大。
回避的股票应包括:银行、地产板块,由于紧缩货币政策制约,行业上升空间受限制;通胀因素受损板块,比如中下游制造业;存在大规模非流通股解禁压力的板块和个股。
《新财经》:下一步的投资组合该如何配置?
马红漫:由于经济基本面不确定性因素加大,不宜对2008年投资收益抱太大期望,预期年投资收益20%左右即可。否则,过于激进的投资心态,很容易引起恶性后果。
具体到投资品种上:银行存款,因现实属于负利率状况,从理财角度看,基本不应考虑。股票总体配置比例不宜过高,即便是风险偏好型也不宜超过50%。可以考虑股票债券混合型基金,风险偏好则选择股票配置比例高的基金。
此外,建议考虑新发基金。特别是一些基金公司非常重视的新发基金,比如基金公司自行购入的基金产品,一些知名明星基金经理运作的产品。出于名声和利益考虑,此类基金产品的预期收益应该高于其他产品。
刘国宏:可参考“60%股票、10%基金、10%债券、20%银行存款”的投资组合。
皮海洲:可少量买进投资基金。作为新股民,可少量参与股票操作,把更多资金用于买基金。在基金的选择上,可以采取“股票基金+债券基金+QDII基金”的组合投资。
中国证券史上“救市”政策1994年7月30日,在股市行情低迷一年半后,证监会突然推出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等俗称的“三大政策”救市。政策出台后第一个交易日股指急速飙升33.2%,上证指数短短33个交易日就从最低的325点上涨至1052点,涨幅为204.13%,成为我国证券史上股指上涨最快的一次。
1999年5月19日,在上证指数下跌逼近1000点之际,中国证监会召集全国券商讨论国务院有关发展证券市场的意见,管理层推出了“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等政策建议。同年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重申股市是恢复性上涨。要求各方面要坚定信心,发展股市,珍惜股市的大好局面。由此爆发了著名的“5·19”行情。上证指数在30个交易日内上涨64%,之后两年时间里,仍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最终到达2245.44点。
2002年6月23日,受国有股减持的影响,大盘指数持续下挫,管理层只得暂停国有股减持。当时,已进入五年熊市初期,该利好虽引发“6·24”井喷,不过,次日即见顶回落,继续漫长的熊途。
2004年2月2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出台。正处于反弹途中的股指越过2003年高点1650点继续上行,至2004年4月7日见顶。随后一路下跌至2005年6月6日,探得本轮牛市的起点998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