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大宗交易专场开辟估值新平台
稿源: 证券日报  | 2008-05-30 08:55:09
  业内人士称不排除成交价高于二级市场

  □

  近一段时间,管理层加大了对限售股尤其是大小非到期减持的政策疏导力度,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产业资本抛售的冲动。对于上证所日前推出的大宗交易专场业务,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部人士认为,不仅能提高存量股份的转让效率,结合更多信息更直接的沟通,“专场”或开辟出个股估值新平台,提升我国资本市场价值发现功能。

  这位人士解释,通过专场形式,有意进行大宗交易的买方和卖方都有了更多的选择。结合专场业务参与各方提供的更丰富的信息,在各方更直接的沟通中,或能开辟一个对个股估值的新平台。与二级市场有别的是,大宗交易的参与者不仅仅限于“证券投资”,因此其估值标准和体系也将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不同。因此,不排除大宗交易专场成交价高于二级市场的案例发生。

  4月20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明确在股权分置改革中获得流通权的“大小非”,解除限售后一个月内减持的数量超过公司股份总数1%的,应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转让所持股份。随后,沪深证券交易所随即发布了《关于实施<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大宗交易系统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业务操作指引》,意在规范大小非减持行为。

  北京中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晓森表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的限售存量股份逐步解禁,将成为自由转让的流通股。如果这部分股份集中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进行转让,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对股票交易价格形成持续压力。

  此后一个月,大宗交易一改以往冷淡局面交易量骤增,沪深交易所发生78起,成交金额超过23亿元。与此同时,一些上市公司也打起了“擦边球”。为了制止这种现象,保护投资者利益。上证所日前再次推出《大宗交易系统专场业务办理指南(试行)》,还规定了大宗交易购买方的信息披露义务。

  在上证所推出大宗交易专场之前,深交所“每周一报”大小非解限减持的瞭望台已经面世,这是国内首次集中披露持有限售股占总股本1%股东及其托管会员的情况,此举极大地方便了中小投资者,也体现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公平、公开、公正。此举解决了减持信息未归类、发布形式分散的缺点,同时也可以发挥券商会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

  随着A股市场大小非限售股渐次获得流通,从强化市场约束、稳定市场的思路出发,让信息掌握程度较高的大小非承担较严格的信息披露义务,以此填平交易主体间的信息差距,使证券价格得以充分反映可公平获得的信息就成为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大小非流通的预披与动态披露制度适时产生。

  业界专家对这些政策给予了肯定。天相投顾董事长林义相表示,这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市场了解大小非减持情况。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认为,这是继国有股减持实施信息公开后的进一步深化。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现在以大小非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已经掌握住了资本市场的主导权。如果不能依靠有效的政策来约束产业资本的行为,金融资本为了追求利益,有时不得不放弃稳定市场的操作计划,从而依附于产业资本随波逐流。这就是为什么最近管理层频繁出台关于解禁限售股相关政策的原因。从市场反应来看,管理层出台的这些政策组合拳效果正在显现,市场信心也处于稳步恢复当中。

【编辑: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