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宁波志愿者包日远在灾区安置点服务。 (资料图片)
他们离开宁波,风雨兼程,勇敢地前往地震灾区,那里可能存在危险,但他们坚定执着、义无返顾;他们心系灾区同胞,他们不需要组织,灾情犹如吹响的集结号……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从网络、学校、社会团体及四川灾区源源不断地传出消息:宁波志愿者一批接一批前往灾区,参与抗震救灾。
自发赶赴灾区
包日远,是记者第一个联络到的赴川志愿者,他也是这次大地震的亲历者。去年,包日远向团市委报名,到四川邛崃市牟礼镇卫生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
地震发生当天,包日远紧急参与了镇卫生院的病患转移。第二天,他在网络上看到灾区的惨状后,对着电脑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生命在灾难面前是如此脆弱。我应该做点什么?”
于是,包日远和中国医药联盟的盟友组建了一个紧急救援医疗队, “我们通过电话,将医疗队志愿者的名单,上报给了成都市红十字会。”包日远说。5月13日深夜,这支志愿者队伍出发,目的地:彭州。
5月13日,宁波一名户外发烧友吴沛川收到四川省登山运动协会的电话,希望他能赶到四川协助救灾。5月14日,吴沛川带上专业技术装备赶到成都,同行的还有宁波一家货代公司员工陈哲。几天来,他们和全国20多名志愿者一起,每天背着二三十公斤重的东西,徒步翻山越岭给灾情严重的汶川映秀镇、平武县、北川县、都江堰虹口镇、绵阳市等地物资管理站送东西,有时候还要协助救援队救伤员。
5月15日,5位宁波市民自发乘飞机前往四川,他们背着1万元的药品、1万元的食物,跟随成都的老兵志愿者进入灾区。一直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领队说: “也许我们不具备救人的专业技能,但是我们就想到灾区为同胞出一份力,可能最后只能为他们洗洗衣物、搬搬东西,我们也心甘情愿。”
5月16日,北仑小港一家医院23岁的医护人员王静坐上了当天最早的航班赶到成都。四川有关部门安排她去绵竹市汉旺镇一处搜救挖掘现场,消毒数百具遇难者遗体。 “虽然无数次想过灾区的情景,但是当你真正目睹了惨烈的现场,内心还是受不了。”王静一边流泪一边拿着喷洒器消毒。王静说: “当时,你不可能有退缩的想法。”
5月16日晚上,越野e族奉化支队的3名志愿者带着价值4万元的救灾物资,驱车来到四川地震灾区。在四川省卫生厅的安排下,他们开车进入了地震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参与抢救伤员。为了表示感谢,四川省卫生厅还给他们写了一封感谢信。
5月17日,家住江东白鹤街道丹顶鹤社区的59岁退休工人王兴宝一个人悄悄地赶赴绵竹当起了志愿者,后来得知浙江对口支援青川,王师傅又前往青川为灾区群众安装水电,他说:“看到灾区那么多人遇难,我心里急呀,无论如何也要到灾区做志愿者。”
……
记者无法把从宁波出发的所有志愿者罗列出来。事实上,很多志愿者没有留下姓名,更没有向媒体透露行踪,但他们都有一颗火热的心,都有一个让人温暖的名字:宁波志愿者。
忙得忘记吃饭
宁波志愿者在灾区没有统一的制服和标志,但我们总能通过电视、报纸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都在默默地做着相同的事情———帮助受灾群众。
5月14日早上,包日远在红十字会等待统一安排前往灾区。由于当时汶川的道路还没有打通,听说彭州灾区很需要医疗救援人员。包日远便搭上成都志愿者的车,前往彭州。昨天,还在四川的包日远给记者发来了5月14日那天他在彭州当志愿者的记录———
“车,飞速前行,一个小时后到达彭州市人民医院。到处是伤员,并且源源不断地从其他灾区送来。伤员不单是在医院救助,郊区也设了8个医疗救助点。医院给我们的任务是到每个救助点,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帮忙!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在彭州市人民医院配备好了药品和医疗箱等。做好了充分准备后,顾不上吃饭,我们坐上救护车赶往救助点。到了救助点后,志愿者进行询问式的就诊。下午四点多,队伍重新整合后,我们积极要求到山上去,协助解放军救人,并紧急成立了上山救护队。回到彭州市人民医院已经是晚上9点多。随后,从成都送来了药品,我们与其他志愿者共同努力,用最快的速度,把两车药品全部卸下车……忙到晚上11点钟,我们才想起还没有吃饭,午饭、晚饭都忘记吃了。我们各自利用了几分钟时间,在医院的一个小店里买了盒泡面吃。紧接着,我们就将刚准备好的药品,搬上了一辆救护车,来到路边的一个安置点,进行全夜守护。”
再艰苦也值得
活跃在灾区的宁波志愿者,绝大多数都是平日生活在你我身边的普通人。当灾难来临时,他们每个人都在演绎一段传奇,在志愿服务中收获一份感悟。
宁波志愿者、户外发烧友吴沛川和陈哲,到了灾区后主要工作是运送物资,同时沿途参与救助伤员。他们每天背着二三十公斤重的东西,走八九个小时的山路,把大量的药品送进了交通不通的地区,路上还要时刻面对落石、滑坡的危险。为了不被随时可能从山上掉下来的石块砸到,他们都戴上了头盔。他们一直坚持背着物资进灾区,4天后道路打通了,他们却累倒了。问起这次救灾感受,陈哲只对记者了说了这么一句: “热爱生命,这是最重要的。”
空地上躺着数百具遇难者遗体,年轻的宁波姑娘王静没有背过脸去。 “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遗体,我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那天下午,我一共对200多具尸体进行了消毒。”已经返回宁波的王静对记者说。
在灾区的5天,王静在成都第八人民医院驻汉旺临时救护中心帮忙,帮着送帐篷、送水、送消毒液。5月19日晚上,天气预报说20日起天气要变热。当地有人劝他们赶快离开,因为天气一热,有可能会发生疫情。晚上11点多,王静等10多名志愿者决定连夜冒雨走出汉旺。从汉旺到绵竹一共有40多公里路,他们冒雨走了6个多小时。21日,他们坐飞机回到了浙江。“我为灾区做了一些值得做的事,我觉得此行值得。”王静说。
志愿者要助学
5月28日,前往汶川地震灾区的余姚志愿者朱剑庆等人,在灾区志愿服务了10天后返回宁波。他们带去了300台灭蝇器,并在当地组建了捕蝇志愿队。
除了捕蝇之外,余姚志愿者朱剑庆等人此行还有一个心愿,寻找灾区儿童,为下一步助学积累资料。下一步,他们将联手当地爱心人士,助学灾区儿童。朱剑庆计划6月份再赴灾区,落实助学事宜。
据朱剑庆介绍,5月25日,他们一行来到广元市青川县。当他们来到一个受灾群众的临时居住点时,看到一个孩子正趴在帐篷里看书。 “孩子那焦虑的眼神让人心痛,一辈子也忘不了。”朱剑庆说,孩子明显还没从地震的惊恐中恢复过来,外界的声音稍微大一点,孩子都会有神经质的反应。
孩子的父亲说,幸亏地震时老师反应很快,孩子才逃过一劫,但现在学校倒了,孩子无法读书。得知朱剑庆一行是来自浙江宁波的志愿者,小孩子兴奋地抬起头,眼里闪着亮光,“浙江宁波,我知道,那里有很多好心人。我们班有两个同学就是你们那边的好心人资助的。”
几天行程,志愿者徒步走访了多个临时安置点,询问受灾儿童的家庭情况。因为很多受灾群众没有联系方式,志愿者就将他们和孩子的姓名等资料记录下来,并记下能联系到他们亲戚的电话号码。有的志愿者干脆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他们,如果他们有什么困难,到时候就可直接联系。记者卢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