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明天上午秀粽子、香袋 不少市民跃跃欲试
稿源:  | 2008-06-05 07:57:18

  

dn60505_1.jpg




    70岁的应素娣老人正在缝制香袋。 见习记者 王鹏 摄

  -《庆端午,尝尝粽子秀秀香袋》后续

  本报讯(记者范洪戎美容通讯员慧波琳琳)商报昨起征集民间“最美味的粽子”、“最有营养的粽子”和“最有创意的香袋”,许多市民跃跃欲试,家住江东的84岁老人李信昌昨天一早就打进本报热线,想在包粽子上一展身手,75岁的老伴谢珍梅早早地就去菜场买材料了。

  李信昌夫妇:包粽子手法娴熟

  昨天下午2点,记者来到江东曙光社区曙光三村李信昌家中,两位老人此时正在家门口包粽子,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竹叶和糯米的清香。只见李大爷取了两张竹叶,往相反方向交叉重叠,然后放入一小碗米,用食指在米中间轻轻划一字,再放入绿豆和肉条。等装得差不多时,李大爷又把外端竹叶往里折叠并向后折,包好一端再以同样手法完成另一端,用红绳绑住粽子中间。不到两分钟时间,一个结实的粽子就包好了。

  谢阿姨说,为了让粽子吃起来有韧劲,包的时候米一定要塞结实,蒸的时候火不能太旺,要用文火,边蒸边加水。蒸到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再把明火灭了,用炉子的余热来闷粽子,要闷一个晚上。这样蒸出来的粽子不会有散米,且外表会有一层像果冻似的黏膜,样子十分漂亮。两位老人一边包粽子一边告诉记者,他们包粽子过端午已有40多年了,“以前端午包粽子可热闹哩,吃了粽子才是真正过了节。”看着满满一桶粽子,老人说,今年端午节孩子们都放假,所以要准备更多的粽子。

  应素娣:每年缝制200个香袋

  昨天下午,家住江东朱雀社区的70岁老人应素娣正在缝制香袋,她也是看了商报以后开始准备的。应阿姨说,5年前,她在老年大学学会了做香袋,从此爱不释手,每年都要缝制200个香袋,在端午节时赠送给亲戚、邻居。应阿姨家的桌上摆着一只只早已做好的香袋,有天鹅戏水、老虎、蝴蝶等各种形状,旁边还放着一小团棉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应阿姨说,里面塞了些敲碎的中药,可以预防平常的小感冒。只见她轻柔地把棉花塞到早已缝好两边的红色小鸟状的小袋内,“外面包裹的布料空隙不能太大,否则会有细粉末漏出来。”

  昨天一天,记者接到许多热心读者打来的咨询电话。记者在此提醒大家,如果您包好了粽子或者做好了香袋,请于6月6日上午把作品送至商报,会有专家在现场恭候各位。粽子最好能多准备两个,并配上一份简单的有关制作材料和方法的清单。每位参评者都可以获得一份精美的小纪念品。

  参赛地址:海曙区灵桥路768号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东南商报421室。

  咨询电话:

  13867800000;

  87682478。

【编辑:周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