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学生们在剪纸教室里参加实践活动。
本报讯 本月即将毕业的1万多名象山中小学生,在毕业前都会收到一份珍贵的 “毕业礼物”——— 到民俗文化村参加三天两夜的社会实践活动。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茅洋的民俗文化村,首先见到了象山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主任陈优明。象山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由县教育部门与民俗文化村合作创办的,去年9月开始运作。“民俗文化村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有国家特级竹根雕大师郑宝根的竹根雕展馆,工艺大师郑振本的木雕艺术品展馆,还有农民画和剪纸创作室。”陈优明表示,依托这些独特的资源,实践基地又开设了木工、陶艺、科普等教室,钓鱼池塘、激光枪射击场、体能拓展训练场等各种活动设施齐全。另外,民俗文化村还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年日军侵占象山掠夺砩矿资源留下的遗址和万人坑等,就在这里。
当地的中小学生也非常喜欢到这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感受民俗文化。基地副主任俞兴丁说,实践结束以后,很多学生都哭着不愿意离开。上月,爵溪小学有7名学生刚参加了一天半的实践活动,学校中途要他们回去参加县里的乒乓球比赛,这7名学生包括几名男生,都哭着不愿意上车。
那么,孩子们为什么喜欢这里呢?泗洲头小学六 (2)班的学生正在基地的剪纸教室里参加实践活动,同学们随心所欲地剪着各种好看的图案,指导老师徐先红则在一旁不时地鼓励着。徐老师说,学校的美术课也有剪纸的内容,主要是以模仿为主,学生们剪得不好容易有失败感。但在这里, “学生们可以获得心灵的放松和成功的喜悦。”
据了解,民俗文化村是个民营旅游景点,参加社会实践,每名学生要缴纳160元的活动费用。象山县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副主任林阳告诉记者,他们一开始有些担心,怕学校尤其是学生家长难以接受。但近一年的运作表明,这种合作模式是比较成功的。 (记者 王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