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专家呼吁: 尽快摸清象山港内渔业"家底"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8-06-07 07:57:54

  本报讯(记者王量迪通讯员陆素忠徐杰)“象山港内的渔业‘家底’究竟还剩多少,这已是一个谁也说不清的问题,因为目前普遍使用的数据大部分都出自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象山港渔业资源调查报告》。”昨天,一位长期从事象山港渔业资源调查和研究的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

  根据当年的《象山港渔业资源调查报告》,象山港内有浮游动物167种,潮间带生物190余种,其中许多东海重要的渔业经济生物如鳓鱼、马鲛鱼、三疣梭子蟹等均在象山港进行产卵、索饵洄游。象山港中部海域宽阔、水深适宜、岛礁密布,是许多鱼类的繁殖、栖息和越冬场所;港底部滩涂发育,是众多经济贝类如牡蛎、菲律宾蛤仔、缢蛏的栖息、产卵地。

  据象山港海洋环境监测站站长石钢德介绍,当时,我市对海岸带资源进行过深入、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对我市沿岸及滩涂的海洋资源分布状况与群落结构等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大量较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研究前提。但其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象山港沿岸各类海洋开发活动如火如荼,黄唇鱼、大黄鱼等名贵鱼种早已绝迹,乌贼、鲳鱼等经济鱼类也难见踪影。由于象山港近30年再也没有开展过类似的综合性调查,因此至今无法统计已经消亡的鱼儿种类和数量。

  对此,一些渔业专家呼吁,当务之急是尽快对象山港内的传统渔业品种开展一次大规模、全方位的资源综合性调查,综合评价港湾内渔业种类和其他生物的资源量以及年度变化趋势,及产卵场和洄游通道的变迁情况。同时,摸清日趋衰退的海洋环境中渔业资源容量与产业可持续发展动态,为相关资源的增殖与保护提供科学的借鉴依据。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年底前,我市将在象山港内建成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内第一个全天候自动监测站。届时,该自动监测站将能实现不间断在线监测海洋水质DO、PH、水温、盐度、浊度等14个参数,以配合象山港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