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名师评析2008年浙江省的高考试卷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6-09 12:19:24
  昨天下午,随着考试结束铃声的响起,今年的高考画上了句号。

  据悉,6月7日至8日全省考生统一高考后,10日至22日将进行网上阅卷及成绩处理,6月25日前公布高考成绩并进行各批次划线,6月25日至28日考生填报志愿,高考录取工作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之间分批、分类进行。单招单考 (高职)录取适当提前。

  今年高考试卷深浅如何?明年的考生可从中得到什么借鉴?昨天晚上,浙江省考试院连夜邀请浙江省高考命题组老师及我省一批特级教师对本次高考试卷一一进行分析。

  语 文

  明确·规范·合理·成熟

  今年试卷的长度、考点、结构和主要题型等,与往年大致相当,继续体现了我省命题的“稳重”原则。全卷七大题25小题,其中较难题不足三分之一,低于前两年的比重。而考生答题的总书写量也比去年有一定减少。总体上更加明确、规范、合理和成熟。

  一、取材大 “变脸”

  今年这份试卷,取材出现了大 “变脸”。作为构成试卷主体的科学文、文言文、文学作品等三大板块的阅读材料,体裁均跟往年迥异。如第二大题关于 “文化辐合趋同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这一语段,显然就不同于往年司空见惯的 “科学文”,它应该是科学论文的节选,属于 “论述类文本”范畴。再如第三大题的 《白居易传》,也跟我省连续几年的散文小品明显不同,不但再度回归于 “人物传记”,而且又是考生熟悉的文化名人,给考生一种亲切感和踏实感。而第五大题 “文学作品”阅读 “变脸”力度最大,今年突破了多年来中国散文独领风骚的传统格局,选用了一篇外国作品,既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取材内容,也拓宽了文学作品考查的空间,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一种预示和提醒。

  二、设题更务实

  纵观全卷,今年各考题的设置比往年更加务实求真。所有题目没有在题型上刻意求新,而是在考点上着力打造。从单一的选择题到综合的写作题,几乎每一题都是平实而本真的,能给考生一种似曾相识之感,既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语文能力,也有利于推动中学语文教学走向更加扎实、高效的新境界。如将几年来一直 “整合”的 “语音”和 “错别字”,进行重新分点设题,使考点更清晰,让考查更务实。再如第16题的古诗鉴赏,今年采用单篇 (首)材料,在浓缩阅读内容、剔除无效信息的前提下,以 “一小一大”的形式设题,客观上为考生从容答题、良好发挥创设了条件。

  三、导向愈明显

  试卷在对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积累、提升语言素养等方面的引导,作了新的探索。例如第5题要求选出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这些诗词都出自课内,但考生要了解 “名句”所在作品的整体内容,理解名句的含义及其适用范围,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细心辨析,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便为中学教学提供了一个积累和应用的典型案例。从考点看,这道题应属于修辞格运用的考查。学生也能够在作文中引用诗词名句,但不少学生只知 “借用”,疏于对名句跟语境适应性的辨析,可以说,本题亦有匡正流弊的作用。

  四、 “生活”再凸现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的时代,体味自己的生活,抒发真实的感受,是自主命题以来,我省作文命题的一贯追求,这一追求在今年试卷中通过改变题型、圈定更具当下色彩的写作范围等手段落到了实处。今年的作文,一改连续四年的话题作文,要求以 “触摸都市”或 “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文章,审题难度并不大,人人有话可说,但要写出佳作却也不容易,可以拉开档次。

  受 “触摸都市”、 “感受乡村”的语义制约,作文的重点只能是 “触摸当今的都市”和 “感受现在的乡村”,即使写上个世纪的都市或陶渊明时代的乡村,也只能作为 “现时”的一个映照和表征。此类命题使 “生活”得以凸现,情真得以释放,能力得以发挥,素养得以体现,能积极引导学生跳出故纸堆,去感受和触摸生活,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从而与伟大的时代结伴同行。

  点评人:

  诸暨市教研室特级教师 周红阳

  杭州二中特级教师 钱增兴

  湖州中学特级教师 羊 刚

  数 学

  深化能力立意 突出数学内涵

  2008年高考数学试题遵循考试大纲,全面深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考查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深化能力立意,注重对数学内涵的理解,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数学理性思维及数学素养和潜能。体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目标追求。

  一、稳定中体现新变化

  题型题量,保持稳定。2007年试卷采用三种题型 “10+7+5”的题数结构,以增加客观题分值,拓展考查空间,丰富考查内容,今年继续予以保持。全卷结构稳定,沉稳中彰显活力。

  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为命题出发点,基本覆盖所有内容,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对重点内容常考常新。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了集合、函数、三角函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数列、双曲线和平面向量等内容。在解答题中考查了空间线面关系、概率统计、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等内容。

  文理差异,合理定位。继续往年文理有别,差异明显的特点,全卷文理相同的试题有10题,姐妹题4题。其它题则体现了不同定位。理科注重对数学本质理解的深刻性及思维的抽象性;文科注重数学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工具性。

  试题层次,清晰分明。继续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方式,延续了往年分步设问、分散难点的做法,进一步体现了多题把关的命题特点。多数解答题设置了较易入手的起始问题,后续问题难度逐步加大,给数学水平较强的考生留有较大的展示空间,从而加大区分度。

  二、简约中体现新要求

  试题科学规范,并继续保持往年简洁清爽明快的特色,客观题知识点清楚明确,不堆砌组合,大多数题目的题干只有一行字,显得干净利落,多数主观题从文字叙述、字母表示到图形表达自然顺畅,设问清晰优美简洁,充分体现了数学语言的形式化特点。然而简约不等于简单,简约中体现了新要求。例如理科第 (10)、 (14)、(15)、 (16)、 (17)、 (21)、 (22)等题,简约的形式下蕴涵着丰富的数学内涵和思想方法,需要的是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前进中体现新步伐

  在题型、题量、结构、内容分布、重点知识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在试题的选材、情景、设问、编排等方面作了很大改进,尤其是在深化能力立意,突出数学内涵方面更是迈出了新的步伐。

  试卷中有许多设计新颖、背景公平、匠心独具的新题,还有许多数学内涵丰富,注重思想方法的试题。

  试卷对学生在考试中遇到难点,面对新题及困难时的心态调整和战胜困难的数学素养以及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今后数学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点评人: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 张金良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 尚 可

  宁波北仑中学特级教师 吴文尧

  英 语

  求稳·求实·求活

  2008年浙江英语高考试卷在难易程度、题量、题型等方面与2007年试卷基本保持一致,体现了稳中求发展、稳中有变化的命题原则,总体难度与去年试卷基本相当。试题给人一种平和的感觉,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生活气息浓郁。呈现基础性、交际性和能力性的特点;同时也对稳定中学英语教学、推进课程标准的实施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试卷在考查各项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单项选择题 考查要点突出,覆盖面广,没有刻意追求语言形式与结构的繁杂,而是强调考生在各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难度与去年基本相同;强调在注重实用性的基础上,将语法、词汇、习惯用语等语言项目的测试融入真实的情景之中,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完形填空 立足语篇,通过上下文暗示考查考生对语意、语境、语篇的深层次理解,并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今年所选的文章题材生活化,赋有一定的哲理,考生易于理解和接受。试题的设置仍有伏击点,但整体难度适中。

  阅读理解 共有6篇文章,总体来说语言简洁,但涉及不同体裁,题材较新,话题宽泛。其中一篇有关晾衣绳与环保意识的文章是一社会热点问题,提出了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且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告诉人们环境保护无处不在。所选文章的话题与生活贴得较近,不光要求考生对篇章结构进行分析与准确理解,更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社会观等,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试题考查的范围既有考查考生对文章表面的理解,又涉及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重点仍是主旨大意、细节事实、推理判断、猜测词义等,设题平稳,从难度上看,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单词拼写题 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注重考查基础词汇,且设置了较为充分的语境,因而对词汇的运用能力也有一定要求。

  短文改错 难度不大,错误的标志比较标准,考生做起来较为轻松。考查的内容也都是考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

  书面表达 属于半开放式作文,是一常见题型——— 要求考生根据 “Working IndividuallyorWorkinginaTeam”话题提示,从两方面进行阐述,并说明自己喜欢的方式及理由。这种形式是许多考生平时经常训练的一种文体,有一定的发挥余地,考生有话可说。

  点评人:

  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 李冬梅

  宁波市教研室特级教师 单卫平

  杭州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 陆玉仙

  文综地理

  突出自然地理知识和原理的运用

今年的试题体现地理学科空间性和综合性特点,突出自然地理知识和原理的运用能力考查。与2007年相比,整体难度略有增大。

  试题中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考查内容比重大。除选择题第1—7题为人文地理考查内容外,其余试题都是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考查内容。同时注重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影响观念在试题中的渗透。

  着重考查考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一方面强调考查地理要素时空整体性关系动态分析能力。如第1—2题考查农业种植结构变化,第3—4题考查我国某城市人口变化,第5—7题考查我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另一方面,时空转换分析能力也成为考核的重要目标。如第8—11题,通过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考查考生对时间和空间位置的估算能力。

  突出考查考生的区域自然地理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图表中有效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考查考生地理因果关系的分析与推理能力。如第36题和第39题第 (1)问,要求考生从区域图中获取地理位置、水系、等高线等有效信息,运用自然地理要素整体性规律和原理,探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

  强调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考查新的概念、原理、规律等当场学习和运用能力,体现高中新课程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如第5—7题,要求考生当场学习产业重心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问题。

  问题设置方式多采用层层递进的 “阶梯式”结构。每组选择题都采用 “阶梯式”设问结构,尤其是第三组选择题,后两题的选择均需以第一题为基础。

  点评人: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 李小冬

  浙江省宁波中学特级教师 常海东

  文综历史

  命题视野更加开阔

  今年的试题没有采用以往的专题式组题形式,使试卷的命题视野更加开阔,主干知识的覆盖面比较广。如考查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世界大战与科技、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二战时期的中国外交成果、新中国成立、工业文明、明治维新、世界经济大危机、两极格局、二战后朝鲜半岛局势、中国古代科举制、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等知识点。此外,还考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常识,如第12题。

  试题富有情境性特点,历史材料丰富多样。如运用了学者观点、报纸评论、社会生活场景、历史图片、大事年表等材料为题干,重点考查了学生获取、提炼、分析、综合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等。

  试题以典型事例入题,注重对历史时段特征的考查。如第13至23题。

  加强考查了从不同角度辩证地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政治与生活、中国与世界相互关系的能力,突出 “整体史观”。如第13、15、20、21、37题等。

  隐性体现热点问题,考查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如第39题以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史实来考查中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认识。

  点评人: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部主任 周百鸣

  海宁市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 朱 能

  文综政治

  重视信息的解读和获取

  命题紧扣高考目标与要求,试题结构基本稳定。与去年相比,选择题难度略升,非选择题难度略降。

  创设情景,重视信息的解读和获取。今年虽没有出现往年的图表、数据之类的材料,但依然重视对解读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个别题目甚至要求在解读和获取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如38题的第⑴、⑵问和39题的第⑸问等。

  立足基础,强化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试题以学科基础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如25、32、33题以及39题的第⑸问等。解答这些试题不仅要求学生准确地提取学科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融事理于一体的能力,注重运用学科知识结合具体情景进行新的提炼和概括。

  关注热点,突出对事物的描述和阐释。与去年相比,今年政治试题在关注热点方面显得更为突出,涉及了诸如十七大报告、低温冰冻灾害、中日关系、农业和粮价、民族团结和统一等重大热点问题。以这些热点问题为背景而编制的试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的学科知识、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突出对事物的描述和阐释能力的考查。

  注重思维,强调对问题的论证和探讨。试题注重思维、论证能力的考查,不仅要求考生提取符合题目要求的论点,而且还要求作出事理交融的论证,如38题第⑵、⑶问和39题第⑹问等,答案不仅要求提供论点,而且还必须结合材料进行多角度的简要论证。

  点评人:

  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 祝国强

  宁海中学特级教师 陈方梁

  理综生物

  平和新颖 难度适中

  总体上看,今年试卷有以下三个特点:

  平和新颖,难度适中。今年的试题推陈出新、注重思辨、贴近生活、设问简明,充分体现了 “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突出考查考生吸收、整合生物学科信息及用生物学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试题内容的选择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第2、30(Ⅰ)、31题。图表题仍是今年考查获取信息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从今年的试卷看,如第2、4、30(Ⅰ) (Ⅱ)小题均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获取信息能力。试题注重创新、关注现实、图文并茂,有利于考出考生的形象思维的能力。总体上给人以平和新颖的感觉,符合考生实际。

  强调主干知识,兼顾覆盖。试题凸显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考核。在全卷有限的题量中,既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考核又兼顾到覆盖面。在一个题目中涉及到不同知识内容,如第1、2、30(Ⅰ)题;在同一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考核,如第30(Ⅱ)、31题。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的思维敏捷性及对主干知识与核心概念的掌握程度。

  注重实验思想,侧重分析。今年实验试题从往年侧重实验设计转向对于实验思想、实验结果及分析和实验方法的考查。立足于教材,以常规素材设置问题,设问既有广度也有深度,考查考生对实验问题的分析及价值判断和把握能力。这是今年生物试题的亮点之一。

  点评人:

  杭州第二中学特级教师 顾 来

  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 周业宇

  理综物理

  强调对物理建模能力的考核

  2008年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注重考查主干知识,情景设置比较经典,着重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难度适宜。试卷考点内容分布合理,着力考查了运用 “力与运动观点”、 “守恒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味很浓。

  今年的物理卷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强调对物理建模能力的考核。例如第19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领悟气体压强的意义,建立大气压强的宏观模型。

  估算能力的考查也是本卷的一大特色。第17题和第19题考查了学生在数值演算中的估计能力。

  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例如第18题、21题突出了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与推理能力的考核。

  实验题有一定新意。第22题的2小题均注重了运用物理原理设计实验方案的考查,其中第1小题从课本验证一个物体机械能守恒,拓展到两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条件控制和实验误差分析与课本相应实验相比有变化,第2小题的求解需要突破固有的电表及电路连接方式。

  计算题难度设置合理。第23题只研究一个物体的匀变速运动,解法较多;第24题既可以从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角度切入,也可以仅从机械能守恒角度切入;第25题涉及的运动过程复杂,所给条件关联性大,突出考查了审题能力、几何论证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点评人:

  杭州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 沈启正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 梁 旭

  理综化学

  重视学科主干 突出应用能力

  与往年相比,试题陌生度、区分度有所增大。试题的主要特点有:

  重视学科主干知识考查。如化学用语、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电化学、化学平衡、常见元素化合物及其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基本原理及其操作、化学计算等。其中对化学用语的考查包括6个化学式,1个电子式,7个结构简式,8个化学方程式,1个离子方程式,总分值达43分,约占化学部分总分的40%;同分异构作为历年高考必考知识点,今年考查力度明显增大,如第8题考查了碳链异构和位置异构,第29题既把同分异构体作为解题的条件,还要求考生写出符合条件的E和F可能的结构简式。

  突出理解和应用能力考查。客观题第7、9、10题主要考查对物质结构理论的理解及应用,第11、12、13题考查了对化学平衡、盐类水解以及电化学知识的全面分析和灵活应用;主观题第26题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与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第27题中CaC2和O2、第28题中MO与C、CO相互反应的分析和推理,都涉及到考生较为陌生的反应情景,而对这些反应的认识和推断都要求考生灵活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并结合试题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

  点评人: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 任雪明

  浙江省富阳中学特级教师 董 君

  (记者 朱志莹 整理)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