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文明宁波:共建共享我们的美丽家园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6-16 12:16:18

  爱绿护绿成为市民的共识。图为江东区东海花园社区举行居民家庭花卉展。张柯 摄

  本期嘉宾

  陈建胜 市城管局党委委员、局长助理

  陆 平 市城管局执法管理处处长

  颜庆竹 市建委房综处调研员

  毛建国 市园林管理局副局长

  陈文金 市市容环卫处副处长

  陈锡波 市园林管理局设施管理科科长

  吴鹤立 海曙区委宣传部

  朱之鸿 海曙区社区学院老师

  董雅琴 宁波江东东胜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宇菊 江北区白沙街道办事处

  朱金元 江东区红蚂蚁助老志愿者分队队长

  周建光 宁波银行灵桥支行副行长江东区红蚂蚁助老志愿者分队成员

  红蚂蚁助老志愿者分队成员周建光说了这么一件事:有一天,他带孩子去城隍庙玩,给孩子在路边烧烤摊上买了一串烤鱿鱼,鱿鱼串上有不少油,周建光本想让孩子甩一甩再吃,后来一想,大人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如果把油甩到地上,对孩子的环境卫生意识会产生不良影响。后来,周建光用餐巾纸把鱿鱼串上的油吸掉了。

  事实上,市民环境卫生意识的好转,仅仅是宁波这座文明城市的一个缩影。近日,晚报 “民情直通车”驶入江东东胜街道为民服务中心,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市民代表,围绕身边发生的变化展开了热烈讨论。

  背街小巷靓起来

  市民沈素弘:宁波的大马路越来越宽敞、越来越漂亮,不知道老百姓生活居住的小街小弄情况怎样了?

  陈建胜:如果说马路大街是城市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里子。我们不但要注重面子,还要把里子弄好。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城管部门就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小街小弄整治,范围包括海曙的高塘、鼓楼、西门、南门、望春、段塘片区,江东的白鹤、黄鹂、丹凤、矮柳、百丈片区,江北的孔浦、大庆、文教片区等。到2007年底,我市共投入9880万元,改造老三区背街小巷286条。在整治中,百姓非常支持,有的为施工人员送水,有的在下雨时请他们进屋躲雨。

  我们整治背街小巷的目标是 “点亮百姓窗前灯,修好百姓门前路”。整治和城市防洪排涝结合起来,道路重新做,把易破易堵的混凝土排水管换成波纹管,管径由10—15厘米扩大到30厘米,有的地方还搞了雨污分流。破损脏污的墙面粉刷一新,缺失的路灯也得到增补。许多原本严重积水的低洼地,现在经过整治改造后,一般情况下,雨天不会再积水了。

  老小区改造不停步

  市民钱师傅:我是段塘街道小漕社区居民,我们这里是个老小区,请问什么时候能进行改造?政府对老小区改造抓得紧不紧?

  颜庆竹:2000年启动的中心城区老小区整治到去年年底已全部完成。8年来,市、区两级共筹措资金4.66亿元,安排整治小区116个,建筑面积807万平方米,受益居民约11万户。

  市三区内1998年之前建成的老小区共有239个。2000年启动的中心城区第一轮老小区整治确定的范围是1996年以前建成、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没有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重点整治内容包括屋面防水层重新处理,屋面隔热板更新;主体外墙重新涂料,楼道内墙粉刷,落水管更新,损坏路面修补或重浇,疏通或更新排水、排污管道;绿化补种或重新布局等。另外,还更新、改造了部分老小区的路灯。

  从今年起,我市将再投6亿元资金,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第二轮老小区改造,建筑面积共计790余万平方米。这些老小区主要包括三块:一是市中心城区1996年以前建成的1万平方米以下的零星成套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约79万平方米;二是镇改街道后已纳入中心城区的1万平方米以上的原镇、村建设的成套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三是中心城区内1998年底前已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约640万平方米。

  探索物业管理模式

  社区工作者张书记:老小区物业管理收费一直以来是个令人头痛的事,物业公司收支难以平衡,影响了正常的服务质量。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董雅琴:据我了解,目前我市针对老小区规模小、基础配套弱、低收入家庭多、管理难度大等实际情况,主要采用四种管理模式:一是实行物业管理模式;二是实行准物业管理模式,由社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共同负责小区的管理服务;三是由业主自治管理;四是不具备物业管理条件的小区采用平安小区管理模式。

  我们东胜街道的曙光小区和泥堰小区实行的是准物业管理模式。2005年10月,东胜街道拿出部分资金,成立了东胜物业发展有限公司。2006年初,我们成立曙光准物业管理处,对曙光三村、四村和泥堰小区进行准物业管理模式的试点,每户人家每月只需交6元钱,就能享受16小时动态保洁、24小时保安服务、四季绿化养护、停车管理、公共场所有害生物防治和住房小维修等服务。对于空巢和孤寡老人,无偿为他们服务;对于小区内的烈军属、低保户,在维修中只收成本价。对于其他一般住户,维修服务费只收市场服务价的80%。

  实行准物业管理后,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协商处理小区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这些小区原有的22个出口大部分被封闭,只留下3个出口24小时通行,机动车进出也有了固定路线。在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物业公司还在几个小区的大通道上安装了数十个监控摄像头,并将保安岗位作为公益性岗位推出,用于安置辖区失业人员。

  为做到保本经营,东胜物业发展有限公司除做好日常物业管理外,还对外开展家政、后勤和有害生物防治等服务,积极创收。他们还为本辖区住户提供价格更优惠的便民服务,比如代请钟点工免收中介费,钟点工收费比外面低40%等。

  提升市容环卫形象

  市民林先生:市容环境卫生是城市的脸,无论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还是国家卫生城市,都离不开市容环境卫生的保障。在保洁方面,市容环卫部门有哪些具体措施?

  陈文金:2007年环卫部门道路保洁的面积已经达到了1835万平方米,生活垃圾处置率达到了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78%,环卫部门管理的335座公厕全部免费开放。

  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卫形象,下一步我们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方面是整治 “城中村”,这些地方外来人口居住比较密集,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比较差。今年市、区两级在这方面将投入2000万元左右,进一步完善公厕、垃圾房、排污管网还有道路硬化、公共场所绿化等基础设施,配足保洁人员,提高城乡接合部的管理水平。另一个方面是落实 “三个更新”,就是对老三区的2110个垃圾桶全面更新、对老三区850辆破损严重的保洁车进行更新、对老三区4500名环卫工人穿的安全反光服进行更新。

  争做 “芳草妈妈”

  朱金元:爱护绿化,人人有责。请问园林管理部门在护绿方面有没有什么措施?

  毛建国:让群众参与护绿工作,是保护绿地的最好办法。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市就推出了绿地认养认管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工作逐步成熟,市民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今年城区原计划推出58块117公顷绿地和1920株树木供市民和单位认养认管,结果在短短两三天时间里,这些绿地和树木就被60多家单位和1000多名市民一 “抢”而空,为此,园林部门特地将绿地追加到了62块共153公顷,认养认管树木也比原先有所增加,这也是历年来我市推出认养认管绿地数量最多的一次。

  在热情的 “护绿使者”中,有大学生,有企业员工,也有不少退休老人。不少市民还带着孩子来签订协议,他们希望孩子也能为 “护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陈锡波:为了阻止个别人在乱穿马路时踩踏绿化隔离带,今年起,我们在对市中心城区药行街、百丈路、环城西路、人民路四条主要道路进行景观绿化升级改造时,适当增加了绿化隔离带石栏的高度。整个工程将在本月底全面完工。此次改造,四条道路引进了北美红枫、小丑火棘、地中海荚迷、花叶锦带、彩叶杞柳等新品种,因为增加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花卉品种,改造后的道路绿化将呈现 “层次分明、四季有花”的景象。

  清洁城市脸庞

  演武社区马师傅:汽车乱停,流动摊贩乱设摊,这些现象在很多城市都存在。我市在这方面有没有有效办法,使城市的脸庞更加清洁?

  陆平:城区道路车辆乱停乱放,既影响了城市形象,也影响了行人走路。为了缓解停车难,去年我们和交警部门联手,设置免费停车位1741个。同时,实施中心城区人行道违法停车联网处理,将人行道违法停车信息录入交警支队违法系统中心数据库。对于电动车和自行车的停放,则组织 “4050”下岗失业人员维持秩序,劝阻乱停放的市民。

  对乱设摊问题,去年,市城管局尝试将街、路和窗口区域划分为 “严管地段、控制地段、规范地段”三个类别,按照不同的管理标准,实施分类管理。加大了在主要路段、重要窗口区域的管理力度,开展了无证设摊专项整治,有效遏制了无证设摊、跨门经营、擅自占道等违法行为。同时,在非主要路段和相对次要区域,在确保市容秩序和市民正常生活秩序的前提下,适当允许便民服务小摊按规范要求设点。如海曙区规范修补行业便民服务摊点设置,江东区采取协会自治形式规范修理服务行业管理。同时各县 (市)区也结合各地实际,推行 “钟点菜场”,采取全日动态监管、 “高峰岗”等办法来加强管理,城管执法管理更加贴近实际。今年,城管局还将坚持实施分类管理,有序规范摊点设置,规范市容环境秩序。

  注重软件建设

  市民刘阿姨:刚才一些部门领导和市民代表基本上谈的都是硬件方面的建设,在软件建设方面,这几年宁波有哪些独到的做法,有没有具体的例子?

  吴鹤立:海曙区约有外来 “新市民”12万人,为帮助进城务工的 “新市民”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从2005年底开始,海曙区在进城务工人员相对较为集中的段塘街道和外来农民工子弟中学白云学校进行了 “新市民”培训试点。2006年以来,全面启动 “新市民”系列免费培训活动,依托海曙区社区学院,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先后与区社科联、区妇联等单位联合开展“文明科普素质教育工程”、 “普网工程”、 “职业技能培训工程”等活动,培训重点是劳动权益维护、文明礼仪、安全防范、网络技能、家政服务等内容。

  王宇菊:过去,许多市民下班后想到社区办证,但这时社区工作人员也已经下了班。为了方便居民办事,白沙街道推出“早晚60分”、 “灵通热线”、 “登记预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所谓 “早晚60分”,就是早上社区上班时间由原来的8时半提早到7时半,下班时间则由原来的5时半推迟到6时半。

  白天服务时间有了保障,晚上居民遇到急事、难事怎么办?各社区都开通了 “灵通热线”,实现24小时服务。此外,街道还实行 “登记预约服务制”,在街道、各社区的宣传栏上设立留言板,有事需要办理的居民可以在留言板上写上所需办理的具体事项、前来办理的时间和电话等相关信息,社区工作人员将在预约时间内提供相关服务。

  朱金元:这个月的7日上午,江东区红蚂蚁助老志愿者分队成立,来自江东中心小学、太古社区、建设银行江东支行、宁大科技学院的志愿者一起加入了 “红蚂蚁”组织。蚂蚁虽小,但可以扛动超过自身重量的物体,这些新 “蚂蚁”将努力发扬 “红蚂蚁”热情、勤劳和团结的精神,帮助每一位老人。(记者 蔡铁锋)


【编辑:王丽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