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百千工程"引发宁波新农村建设连锁效应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8-06-17 02:12:17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罗涟浩)村庄变美了,农民口袋鼓了,集体经济富了,文体教育设施建起来了,村庄管理水平上了档次。这些都是“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带来的连锁效应。目前,我市有2000多个村启动村庄整治,建成示范村222个,整治村1517个,总体进度居全省前茅, “百千工程”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龙头。 

  农村“脏、乱、散、差”的环境曾经是我市实现城乡统筹战略的一大瓶颈。如今,全市除江东、海曙外,其余9个县(市)区都编制了村庄布局规划,近2000个村有了建设规划或整治方案。按照“绿、洁、清、齐”的目标,通过拆迁新建、整理改建、梳理改造等建设模式开展创建。5年多来,我市仅财政资金投入就达65.5亿元。 

  “百千工程”引发了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目前,全市等级公路通村率达100%,自来水通户率达99%,已基本实现路网、电网、水网、信息网和生态环保网的全覆盖,教育、文化、医疗、商贸设施正逐渐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活污水处理长期成为村庄整治的薄弱环节,目前,全市有近百个村对污水进行生态化处理。

  村庄环境好了,人气也就旺了。不少村开始挖掘资源优势,发展“农家乐”,建造外来人口公寓、标准厂房、三产用房等,为农民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开辟了新门路。在江北区,目前产权属村集体的厂房和三产用房总面积已经超过100万平方米,全区110个村村均年可用资金已突破百万元,其中有80%来自于租金收入。在余姚柿林村,目前已经有1000个村民实现了稳定就业,全村人均收入从2002年的1569元猛增到6000多元。

  一些全新的村庄管理服务模式冒出来:镇海在22个村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实现了老村庄、新社区的“无缝对接”;慈溪336个村全部建立了和谐促进会,开拓了一条民间组织参与村庄管理的新路子;象山在全县推行“农民会所”建设,为村户提供更多更及时的公共服务。

【编辑:王丽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