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文明和谐社区增强居民幸福感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8-06-17 01:12:17
  近日,2000名志愿者在宁波大剧院广场集体宣誓后,赴各街道开展清扫垃圾、清理楼道、清洁绿化带等活动。 (资料图片) 记者 刘波 通讯员 陈海波 摄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的细胞和基础。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许多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迫切需要由小区、社区来承担。现在,社区已经处在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最前沿,是体现群众利益最直接、联系群众最密切、反映群众呼声最集中的工作领域。

  提高市民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都要从小区、社区这个基本环节抓起;要把小区社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结合起来,使小区社区发展与城市的整体发展有机结合、相互协调;要充分发挥小区社区贴近群众的优势,激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这几年,宁波的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们在这里讲述三个社区的故事。

  

  社区城管理事会让居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制止不文明行为,理事会志愿者刘明被评为宁波市十大文明之星。

安泰社区:设立城管理事会

  每天中午在南站广场附近,人们总能看到一位肤色黝黑、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手拿小铲刀在认真地铲除张贴在电杆、广告牌、电话亭上的非法小广告。除去双休日或出差外,他每天都重复着这项没有报酬的 “第二职业”,尽管这些天甬城天气闷热,他也是如此。

  这位中年男子就是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职工、全国劳模、省优秀共产党员刘明。他上班的地方就在汽车南站出口附近,车来人往非常热闹,但每天总有人在车站附近张贴 “牛皮癣”。

  参加了社区城管理事会后,刘明开始对乱倒垃圾、“牛皮癣”等不文明现象变得敏感起来。到去年底,刘明累计除掉 “牛皮癣”15000多张。2007年宁波市十大文明之星评选活动中,安泰社区将刘明的事迹上报,他获得了此项殊荣。

  刘明只是城管理事会志愿者中的一个代表。其实,“整治——— 反复——— 再整治——— 再反复”是城管工作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今,海曙白云街道安泰社区在尝试了非政府组织多元化城市管理后,这一带有普遍性的难题迎刃而解——— 成立社区城管理事会,动员社区热心居民成为理事会的志愿者,让不文明的举动随时随地被发现、被制止。

  安泰社区居委会周美萍书记告诉记者,安泰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社区城管工作难度较大,仅仅依靠社区物业公司和城管执法部门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他们于2005年9月成立了社区城管理事会,当时动员了60多名社区的热心居民参加,主要是社区里的一些义工,此外,社区还在宣传栏中专门开辟了一块曝光台,把 “展亮点、曝不足、抓整改”变成了一项日常工作,两三年过去了,现在社区的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理事会也有了136名志愿者,其中30多名青少年还专门命名为 “小小城管志愿者队伍”,他们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开展活动。

  在记者昨天的采访中,60岁的志愿者吴女士说:“社区居委会这几年为大家做了许多事情,周书记 (周美萍)今年更是6点钟就来上班了,他们尽心尽力为了社区,我们做一点事也是应该的,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有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嘛。”

  作为全国首批绿色环保社区,海曙西门街道北郊社区一直着力营造一种人人保护环境、家家参与绿化的社区氛围。

北郊社区:营造绿色大家庭

  今年6月1日,住在北郊社区高塘花园的85岁王奶奶正在围墙边清理草丛中的一些水泥块,物业管理人员知道后,立刻赶来和老人一起清理。原来,围墙外的工地正在施工,偶有零星杂物就落到了那里,施工单位此前已向物业表示,会尽快清理。面对物业管理人员的解释和劝阻,老人表示: “反正这些垃圾也不多,我看到了就想动手把它们清理掉,压到了小草总是不行的。”

  2004年,北郊成为全国首批绿色环保社区,其实从硬件方面来看,北郊社区的几个小区都是有着10多年历史的老小区,在绿化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陷,“因此,我们要利用自身的人文资源,把绿色环保的理念化解成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一个个具体行动。”社区居委会杨书记这样表示。

  杨书记所说的人文资源主要是指社区居民大多是一些机关公务员、医生、教师,整体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非常有利于推行社区的各个环保举措;与此同时,居委会还发动社区中大量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 (占整个社区人口的20%左右)开展各项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绿色、环保已经深入居民的心中,并化成了像王奶奶一样的自觉行动。

  众所周知,大多数社区的墙门里都有 “一代五员”的说法,其中的 “五员”是指计生员、宣传员、安全员、卫生员、调解员,但在北郊社区却有 “六员”,多了一个护绿员,这些护绿员就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墙门门口的绿化带、草坪进行一些除草、浇水等工作。

  为了让社区里的高大树木得到更好的照顾,他们还开展树木 “领养”活动,发动居民 “领养”自家周围的树木,并给树木贴上 “由××领养”的字样,到目前为止,该社区的所有高大树木全都被居民自发 “领养”。

  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期间,社区联合新芝幼儿园等辖区单位开展了 “少开一盏灯、少开一天车,我为环保节能做贡献”活动,分发了300多个环保袋、2000多份 《文明在我心中》宣传册。杨书记告诉记者,其实从2002年开始,他们就开展了节约能源、资源的倡导活动。

  此外,从串珍珠、打中国结、绣端午香袋的传统手工制作,到老年人街舞队这样的时尚文娱休闲活动,还有像回春操、文化歌咏队等,在北郊社区20平方公里的5个自然小区里,这些文艺团体随处可见,并且形成了一个 “十分钟文化活动圈”,即在出门步行10分钟的范围里,肯定可以找到这样的文娱活动团队。

  一个老人的义举感动了许多人,在社区居委会的引导下,爱心互助成为大家的共识,现在这种共识延伸到了下一代。

翠中社区:成立爱心互助会

  今年5月,翠中社区的爱心互助会已经1岁了。去年4月底,社区居委会收到一个年逾八旬老人的1000元捐款,这是她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老人说,居委会对她的生活非常照顾,还经常上门陪她聊天,她感到居委会是实实在在为居民服务,所以把她的积蓄捐给居委会,希望可以帮助比她更困难的人。

  老人的义举感动了在场的许多人,其中就有到居委会办事的社区居民,经过几天的口口相传,一些热心居民也表示了捐款的意愿,居委会一方面为大家热情感动,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另一方面,也为如何管理这些善款犯了愁,因为 “如何监管这些善款、如何利用这些善款帮助更多的人”这件事大家都没有经验,在集思广益之后,居委会决定成立 “爱心互助会”,制定专门的章程、让专人管理这些善款,而这样的一个平台则让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

  辖区单位翠柏幼儿园则为此专门设立了 “爱心教育课”:每隔半个月,小朋友们上学时都有一份作业,就是把积攒了两个星期的旧报纸、旧盒子等废旧物品带到幼儿园,让废品收购站的叔叔阿姨拉走,卖废品的钱则成了善款,捐给了“爱心互助会”。

  让老师欣慰的是,小朋友们很喜欢这门 “功课”,7岁的孙雨纯高兴地说,她现在是“爱心宝宝”了,把家里的旧盒子拿到这里来,就可以帮助困难的人家,还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戴五角星,她很开心。姜苏晗小朋友更是自豪地说: “我小姨家有个小弟弟,上次小弟弟吃完饼干,把盒子扔到垃圾桶里去了,我捡起来告诉他,盒子可以拿到幼儿园去卖钱,然后,卖的钱就可以帮助别人了。”对于这门“功课”的教学效果,孙雨纯的母亲说,她明显感觉女儿更有爱心了,不再乱扔东西,就连家里的废报纸、旧牛奶盒,也是仔细地收着,还告诉她 “这些东西可以卖钱,帮助人”,她非常高兴。

  爱心在居民心中流淌,到目前为止,爱心互助会已经收到了居民2万多元捐款,帮助了3户困难家庭 (都是夫妻双下岗,家中又有人生了大病)。记者 叶飞



【编辑:王丽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