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门”的影响,银监会掀起了针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整风运动”。在各家银行自查自纠理财业务、产品销售上谨小慎微之时,外资银行“渔翁得利”,目前市场上结构化理财产品几乎全由其垄断。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4月份,而且具有极强的惯性,将会在一段时期内延续下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在日前发布的《2008年4月银行结构类理财产品分析简报》(以下简称《简报》)中提出上述观点。
银监会“整风”
中资行怕触“高压线”
2008年4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出现了重大变化。受“收益门”事件的影响,监管机构加大了理财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对风险的过度规避使得中资银行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风险、低收益的利率类和信用类产品上,以股票、商品为基础资产的结构化产品几乎全由外资银行发行。
除少数产品属于高收益、高风险产品之外,外资银行发行的股票、商品类结构产品不仅在期望收益率上显著高于中资银行的产品,而且风险也较低。与此同时,中资银行传统的高收益、低风险产品(如打新股产品)出现了数量和期望收益同时下降的现象。
《简报》认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呈现以下一些特点:从发行量来看,数量骤减;从产品风险来看,银行热衷于发行风险较低的产品;从产品结构来看,银行更倾向于发行普通型产品,而不愿触及结构类产品这一“高压线”;从期限来看,大部分银行目前都只发行1个月或者3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主任殷剑峰向记者表示:“这些特点或许表明了两点:第一,如何加快发展人民币衍生品市场、提高中资银行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愈发迫切,但依然任重道远;第二,如何在发展和稳定之间寻求平衡,需要监管者认真思量。换言之,对于前期出现的诸如信息不透明、产品设计瑕疵等问题,监管者既不能听之任之,但也不能因噎废食。未来应该在继续提高信息透明度的基础上,加强投资者教育,鼓励银行创新。”
商品结构类产品
过度投机或致超额下调
《简报》数据显示,从平均水平看,商品结构类产品的表现较好,大部分产品都有正的超额收益。
从挂钩的基础资产来看,在收录的25只股票类结构产品中,挂钩基础资产全是境外股票,主要是美股和港股,此外、还有一些产品挂钩日本股票;在收录的9只商品结构类产品中,挂钩基础资产是农产品(如大豆、小麦、玉米以及农产品指数等)和黄金。
农作物的价格会因供不应求及能源价格走高而获得支持,这是近期商品类理财产品收益较好的主要因素。不过,殷剑峰告诉记者,商品结构类产品对投资者来说存在风险。原油、农产品等商品价格已经处于近30年以来的历史高峰。玉米、大豆和小麦等粮食商品从1972年到2004年一直平稳,而油价从1980年到2003年均价也一直保持在30美元左右一桶,而现在翻了4倍。这些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一旦美元走强,商品性理财产品可能出现逆转。
同时,由于过度的投机,目前的价格远远超过了供求基本面所能支撑的水平。未来极有可能出现超额上调之后的超额下调。
此外,在股票结构类产品中,挂钩金融业的产品有4只,基础资产均是在港上市的中资银行,对于这类产品,投资者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美国次贷危机对中资银行的影响,二是战略投资者抛售中资银行股造成股价波动的风险。
《简报》分析,4月份评价的9支理财产品,均为保本型理财产品,可以避免投资者的本金损失风险,并且大部分产品都有最低保障设计条款。与一季度产品类似,有的产品不仅收益与基础资产的最差表现相挂钩,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本金也与最差表现相挂钩。中国社科院理财产品中心研究人员提示,对这类产品投资者需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