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此不疲的“老网虫”
昨天,南门街道的40多名老人开始在海曙区社区学院接受为期20天的免费上网培训,培训班的老师是一批“老网虫”,他们常年义务施教。目前,已有200多名老人参加了这一培训。 (胡建华许玉芬摄)
宁波大学医学院组织送教巡回小分队进农村,培训镇(乡)、村两级医务人员,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等业务水平。(胡建华倪志华摄)
核心提示
人民日报记者在采访了宁波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后写道:城市因人更美丽。一座城市最大财富是什么?是市民。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是市民的文明素质。甬城因为人的素质提高而变得越来越美丽。
爱的力量最感人
今年3月,励雪君,一位平凡的母亲,为了救治身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6岁儿子,和丈夫倾尽全力。当化疗不再起效,死神步步逼近时,年近不惑的她冒险怀孕,欲“脐血救儿”。而面对脐带血配型吻合的喜人消息,高昂的治疗费又使她陷入了困境。听闻消息,短短一周内,甬城众多热心市民为母子俩捐款近30万元。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抹阳光,爱心城市的又一次爱心行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绵绵真情,印证了一座爱心城市可贵的文明品格。
宁波人富有爱心,这几年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2000多名市民救助白血病人罗南英,万人助学热潮,慈溪冯女士捐助贵州病友李小面等等故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人民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的行动中,我市将创建文明城市的成果体现在对灾区人民的无私援助上,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从稚嫩孩童到古稀老人,从亿万富豪到失业人员,千千万万个新老宁波人自觉自发地行动起来,敞开自己的胸怀,献出自己的热血,又一次涌现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至目前,全市各界捐款捐物已达6.35亿元,接收灾区来甬治疗伤员104人,就读学生1364人,承建的2万套安置房已完成近2000套,为宁波这座爱心城市谱写了新的篇章。
宁波是全国最早实行无偿献血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参加无偿献血累计达42万多人次;宁波是一个慈善城市,浙江省慈善总会善款总额中,宁波市占近三分之一。一个个普通的宁波人和新宁波人,在这些公益活动中表现出了博大的爱心!许多人做了善事不愿接受记者采访,许多人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持之以恒地助学,他们为整个城市增添了光彩!
展示宁波最美丽的微笑
你在微笑,那只是一个人的表情;可千百万人一起微笑,那就是一座城市、一个社会的表情了。
5月22日,奥运火炬在宁波的传递,我市100多万市民争看圣火传递,到处是歌声和“中国加油”、 “奥运加油”的喊声,市民文明有序的行为受到奥组委的充分肯定。由于人实在太多,很多挤在后面的人根本看不到前面的传递情形,但在现场,看到的在尽情欢呼,看不到的也在后面跟着大家一遍遍地喊口号,摇旗子。奥运火炬传递,再次展现了宁波市民开放包容、充满爱心的文明素质。
560万宁波人民是文明创建的主体,“共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已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成千上万的市民在这项活动中践行文明交通、文明言行、文明生活,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广场文艺晚会停电,数万名市民在瑟瑟寒风中静静等待了26分钟,现场秩序井然;一位老人坐公交车少交了一元钱,第二天专程去补交;江东区演武社区陈师傅一家三口齐上阵,在马路上义务站岗值勤……
朱文琴每逢我市举办大型活动,她都抢着报名志愿者服务。她说,一次大活动,就是一次让宁波扬名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机会,一个小小的举动,一点小小的服务,可能就是代表着宁波和宁波人的形象。作为东道主的一员,能为此做点奉献,她为此感到骄傲。
宁波每一次大活动中,头戴小红帽,身穿小马甲的志愿者总是一大亮点。在会展主会场及各个展项上,处处可见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在翻译、讲解、引导、接待、秩序维护、分发资料、售票、布展、会务等工作中,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风貌认真地履行着各自的职责。这段时间里,志愿者们的工作常常长达近十个小时,人人加班加点、无怨无悔。优秀的素质、高效的服务使广大志愿者成为会展活动上一道亮丽风景,给参展商和外国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介绍,每次会展活动的志愿者招募工作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在积极响应的热心市民中,有不少是硕士、博士及归国留学生。报名者最多时达到了招募人数的4倍以上。
文明折射和谐底色
在镇海后大街社区,有一个特殊的“家庭”。成员由80岁的邬福庆老人和两个少先队员及两个共青团员组成。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个人在家里很孤单。“但自从来了这4个‘孩子’,我像重新活过来一样,她们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欢乐!”而这个家庭中的两个团员周秋娥和黄文英是从江西来宁波打工的青年,她们说,在老人家里,她们找到了家的温暖。
像这样的特殊家庭,后大街现已有近30个。社区工作人员说,还有许多人在争着报名组建这样的“家庭”。为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推崇扶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后大街社区开展了以“特色家庭”为载体的志愿服务特别行动。这一行动被冠名为“爱心伴星行动”。
近年来,我市坚持在社区深入开展“讲真情,献爱心”群众性互帮互助活动,倡导人与人、户与户之间的心连心、手拉手。同时,还广泛开展了“齐心楼”、“同心楼”、“新风楼”等创建活动和“好媳妇”、“好婆婆”、“好邻里”等评选活动,组织居民群众“走出小门庭,融入大家庭”,在共同创建文明社区中相识、相知和相助。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真实地反映出宁波市民的文明素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创造着城市文明。目前,市区文明社区已占社区总数的80%左右。全市有志愿者66万人,服务对象超过1000万人次。
城市因人而美丽
宁波汽车南站3561服务班的16位美丽女性,365天如一日地为旅客倒水,解疑释惑,为匆匆而过的行客带来愉悦的感受。这些默默奉献在岗位上的“文明之星”,把宁波的爱心与文明形象播撒到全国各地。
我市已连续三年评选“我身边的文明之星”。与2006年度的文明之星3561服务班一样,2007年度的文明之星同样默默无闻而又光彩照人——— “火海救人英雄”徐义胜、 “携手救助重症女孩”的5000名慈溪市民、 “背着同学去上学”的陈吉等。城市因人而美丽。新老宁波人共同的文明行动,书写了文明城市一个又一个美丽篇章。
市文明办介绍, “我身边的文明之星”是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涌现出来的道德楷模,以及在文明城市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由市民参与推荐和投票,在历时数月的评选中,广大市民踊跃参与网上、纸质投票,投票总数达150万张。
我市以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题的评选道德模范活动深入人心,涌现了一大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文明群体。他们中,有“板凳书写坚强人生”的马海军、乐于助人的冯妙英等。他们来自各县(市)区,最小的16岁,最大的75岁,还有3名外来务工者。
前年年底,经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批准,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文明中国》大型宣传季活动中,宁波成了最耀眼的明星。按照央视事先的计划,每个城市只能上一至两个节目。但整个宣传季期间,我市共制作播出了五期节目,而且全部安排在黄金时间。一系列的选题让央视节目组看到了宁波城市文明的丰硕成果。著名主持人张越感叹地说:生活在宁波真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2006年,宁波城市生活质量全国排名第四;去年,宁波被评为“市民最满意城市”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志愿者,在奉献中收获
本报记者崔小明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宁波,这句深情的口号叫响了大街小巷,志愿者已经成为港城宁波最靓丽的名片。
经过了10余年的发展,宁波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最新统计,全市志愿者现有67万多人,其中,市区注册志愿者27.167万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市区户籍人口12.45%。志愿者的人员构成也从最初的青年学生志愿者,发展到今天的110志愿者、义务反扒志愿者、城事帮办志愿者、癌症康复工作志愿者、环保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退休人员“老网虫”志愿者等。
今年23岁的王静,毕业于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家住北仑区大碶\街道。汶川大地震后,王静每天都关注着四川灾区的情况。作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她特别想去帮助那些受灾的群众。在网上,她找到了一个志愿者QQ群,专门组织召集志愿者前往四川灾区。群里的10名网友已作为“先遣部队”去了四川灾区。很快,群里又发布消息,准备再征集5名志愿者,王静立刻报了名。5月16日晚上6时左右,王静就和其他4名网友一起到了成都,跟当地的红十字会取得了联系。正好有一辆从成都去绵竹汉旺镇的救灾车,王静她们买了些牛奶、矿泉水、饼干等,一起跟着救灾车出发了。5月17日凌晨2时许,王静等到了汉旺镇。凌晨5时许,王静和成都第六医院的几位医生接到任务出发了。到了现场才知道是给遇难者的遗体消毒。王静虽然是学医药学的,但之前一直在药房工作,从没接触过尸体,给第一具遗体消毒时,还没来得及害怕,眼泪就掉下来了。在汉旺一个居民区,从废墟下挖出的两具遗体是祖孙俩,老奶奶怀里还紧紧地抱着孙子,奶奶的遗体面目全非,但孙子的遗体却没有受到损伤。那一刻,所有在场的人都哭了。“当时,我告诉自己,他们只是睡着了。”为了死者的尊严,王静流着眼泪为这对祖孙消毒。
5月17日下午2时左右,王静吃上了到汉旺的第一顿饭,馒头和榨菜。当王静和其他医护人员吃饭时,只有剩下的几个馒头。山西煤矿队的志愿者看到后,把手上的榨菜递了过来。那包榨菜太珍贵了,每个人只在掰开的馒头里面放一根榨菜丝。一顿饭下来,那包榨菜在几个人手中传了好几次,还剩下半包多。
这顿馒头之后,在汉旺的两天,王静除了偶尔喝点水,再没有吃过别的东西。带去的方便面和压缩饼干,全给了受灾群众和部队官兵。王静说,那两天,大家都没有洗过脸、刷过牙,“水太宝贵了,我们不能浪费。”5月19日,王静等接到当地红十字会的通知,要他们撤离灾区,她才依依不舍地返回家乡。
“如果说当初决定去做志愿者,仅仅是凭着一颗爱心与满腔热情,那么经过那几天的磨练,这份热情已经变成强大的责任感。”王静说,“如果有需要,我还会再去四川。”
做义工,我很快乐
江北区正大社区义工陈静
说起义工这个队伍,很早以前我就知道了。我的邻居徐秉国无亲无故,又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病。住在同社区的居民姚爱娣每天来他家当义工,洗衣、买菜、灌煤气,样样都做。后来,在和姚爱娣聊天中得知,当时除了徐秉国外,她同时还照顾着五位独居老人。在姚爱娣的影响下,她的儿子姚文泽也加入了义工队伍,我经常看见母子俩一起来徐秉国家,帮他操持家务。
深受姚爱娣母子的影响,今年年初我也戴上了“白沙义工”的胸牌。我加入的是妇女维权志愿者队,主要是帮助调解家庭纠纷。现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了,我又加入了巾帼文明宣传队。随后,我的女儿、邻居也加入了义工队伍。
每位义工都有档案,里面罗列着我们的姓名、联系方式和能提供的服务项目。平时,我们带着义工证和服务卡就直接上岗了。但遇到重大节假日、主题日等活动,就由义工俱乐部统一发出通知,分类开展活动。为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义工服务内容由单一的公益事业和宣传教育发展到扶贫助残、帮困助教、法律援助、植绿护绿、治安防范、就业指导等。“白沙小红帽”少年义工队、“朝霞助晚霞助老义工队”、“爱洒第二故乡”外来义工队、“健康快车”专家义工队在各个社区有了一定名气。
顾名思义,义工的工作是没有报酬的,“时间银行”则把为别人提供的帮助全部登记在册。一旦义工需要帮助,他可以向社区要求等量时间的义工服务或领取“爱心超市”的物品。听说,桃源社区的胡文章老伯是目前义工队伍中的“富翁”,他在“时间银行”的存款已经达1000多个小时。因此,他被社区评为“义工之星”。
目前,全街道像我这样的义工已经由成立之初的不到400名,发展到了1000多名。其中,有80多岁的老人,也有不到10岁的小学生。我们的活动范围覆盖了5个社区的家家户户,接受我们无偿服务的有近10万人次。
我们有同一个感受:做义工帮助别人,自己感到很快乐。
海曙区多措并举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中国宁波网讯(通讯员朱尹莹)这几天,海曙区的社区学院非常热闹,不少新市民纷纷走进课堂,听老师讲课,接受就业培训。这是新市民提升自身文明素养的一幕,也是海曙区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的一部分。
市民的文明素养,是一座城市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海曙区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职工、青少年群体和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社区居民群众等三个层面,主要依托中、小学校及各类社区教育学校、 “学习型城区”创建活动、 “我与文明同行”系列活动等三大阵地与载体,深入实施“文明素质工程”,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道德素养,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为市民构建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网络体系。海曙总投资500万元,在纵向上,形成以海曙区社区学院为龙头,以各街道的社区学院分校、基层党校、市民党校为支撑,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在横向上,以三级社区学院为主体,与已经成立的区星光学院(老年大学)和区青少年宫共同构成面向不同年龄层的开放式学习体系。并且,海曙区还发动和建立了一支由88位专业人士组成的志愿者讲师团,分革命传统、法律知识、卫生保健、生活资讯、家庭理财、家庭教育等6个小组,义务为各级社区学院上课。
在学习的同时,海曙还组织了各类学习教育活动。最近几年,海曙每年都要开展“海曙读书月”、 “社区教育节”、 “社科普及周(月)”、社区人文讲坛等活动。其中, “海曙读书月”活动从2004年起,在每年的七、八月间举办,目前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每届读书月活动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口号,举办各类读书活动100多项,参与人次在3万以上。据市新华书店统计,读书月活动期间的图书销售量较往年同期增长30%以上。
海曙也不放松对新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除了积极开展“海曙区十大外来务工明星”评选、 “文明新市民”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外,海曙区在新市民群众较为集中的近郊区域,深入开展新市民素质提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设“新市民大课堂”,组织“新市民联谊会”,开展专场文艺演出活动等形式和载体对新市民群众进行了形势政策、职业技能、文明礼仪、法制交通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