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身处广阔校园的众多大学生来说,自行车无疑是他们的主要代步工具。然而,记者了解到,目前宁波的所有高校,每年总共会产生上万辆 “无人认领”的废旧自行车。长期的风吹雨打和日晒之后,最终变成了一堆堆烂铁,既浪费了资源,又影响了校园环境。那么,该如何妥善地给这些无主自行车安排一条 “好的出路”呢?
前几天,记者在宁波大学校园的学生公寓和教学楼下的车棚中看到,这里停放着各种各样的破旧自行车,几乎占了整个车棚的三分之一。目前在宁波大学的无主自行车已达1万辆左右,而且,还以每年3000辆的数字在不断递增。
路过的几名大学生告诉记者,这些废旧自行车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同学毕业之后将车弃用,没有合理处置,这是废旧自行车的最大来源;一部分自行车 “先天不足”,因为质量问题被弃用;还有一些是车主 “更新换代”后遗留的旧车。
和宁波大学一样,在甬的其他高校也普遍存在这一问题。采访中,许多同学表示,废旧自行车侵占了宝贵的空间,而且给其他同学在车库车棚停放自行车带来麻烦,使得本该停放其中的自行车无处安身,只得将车停放在马路边上,这样又影响了学校正常的交通秩序。同时,对于校园的整齐美观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原本还可以继续使用的自行车,由于无人保养修缮,逐渐变成一堆堆废铜烂铁,这是资源的极大闲置和浪费。
那么,为什么不给这些无主自行车一条“好的出路”呢?昨天下午,宁波大学团委和学生会负责人向记者反映了现实的情况。
他们介绍说,校园废旧自行车问题一直来就受到学校相关部门和学生会的关注,也一直在谋求一种合理的解决方式,譬如对这些废旧车进行再利用等。但种种尝试都遭遇到了同一个 “瓶颈”——— 因为自行车属于学生私有财产, 《物权法》规定,私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因此,在未征得车主同意前,相关组织都无法擅自处置这批旧车。此外,这批车数量巨大,又无车主的明显可识别标记。因此,回收处理工作有很大难度。只有等到车彻底报废才能送至宁波市公安局的非机动车管理所进行回炉。
采访中,学校以及物业等相关人士建议,对于这些长期无人认领的自行车,相关管理部门可张贴告示限时认领,过了期限后再统一修理发放给贫困生免费使用。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无主自行车的利用办法。像浙江林学院,率先成立了一个 “绿色”自行车库,将被弃车辆统一回收、维修,发放特别的自行车使用证,供师生免费使用。记者 朱志莹 通讯员 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