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象山港畔“夕阳村”里的“众家儿子”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8-06-21 08:18:59

每天,张超都不会忘记翻一下这些老人的档案。(周琼摄)

  象山港畔的象山贤庠镇木瓜村有村民227户共685人,而年轻的村民多半外出打工,居住在村里的村民只有百余人,其中75%是60周岁以上的 “空巢”老人,这个村因此被大家称为 “老人村”、 “夕阳村”。这个村庄平时十分宁静,不过张超一来就热闹了。老人们都会从屋里出来,用各自的方式和他打招呼。

  张超是宁波边防支队西泽边防派出所一名普通警长。2002年,张超从大西北来到东海之滨,6年过去了,这个憨厚少言的西北汉子,用自己的真情真心换来了辖区百姓的交口称赞。

  上百份特殊档案写就浓浓真情

  徐阿婆惦记残疾媳妇的低保办理,需要帮着咨询民政部门;方大爷最担心的是村里的治安问题;杨嬷嬷一人独居在家,家里的日常用品是不是快用完了……在张超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厚厚的一叠资料,这是张超花了很长时间编写的一百余份老人档案,档案里不但印有老人的照片,还有住址、年龄、电话及老人的病史、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等信息。

  针对每个老人存在的困难,张超还在表格上拟下了具体的帮扶计划。什么时候该为林阿婆取药,什么时候该为刘大爷去邮局取包裹,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一次,在徐美凤老人家走访时,张超见老人正在收看的一个电视频道图像有点模糊,他马上在 “帮扶计划”里写下了这样一行字:赶紧和镇广电站联系。几天后,徐阿婆能够收看到清晰的电视节目了,这让老人开心极了。

  杨国忻婆婆78岁了,张超几乎每周都会到她家走一趟。老人告诉记者,她有3个孩子,而小张,就像她的第4个儿子。

  每办完一件事情,张超便会在档案上打下一个钩子,春去冬来,这些特殊的档案里已画满了饱含关爱的符号。

  土法一键通架起沟通桥梁

  木瓜村的很多老人都记得张超的办公室电话和手机号码,那是两个数字: “0”和 “1”,这是张超自己开发的 “土法一键通”。

  张超开发 “土法一键通”起源于去年的一起突发事件。去年6月的一个晚上,林大爷不小心摔倒,导致心脏病发作。当晚张超正住在村里,林大爷的老伴王大妈赶紧找到张超求助,张超及时把林大爷送到医院抢救。事后,张超问王大妈为何跑来求助,而不是给他打电话。王大妈说,号码她记不住,写有号码的卡片,慌乱中一时没找到。

  这让张超想到村里不少独居老人身体不好,一旦有事,拨不通求助电话就很麻烦。于是,他想出一个“土办法”:他一一上门,把自己的办公室电话号码和手机号在一些老人家中的电话机上设置为“0”和“1”键,不管老人遇到什么事,只要按一个键,就能很容易地联系上他。

  受 “土法一键通”的启发,派出所在镇电信部门的帮助下,正在为木瓜村筹建一个电话虚拟网,到时候村民拨几个简单的数字,就可以免费打电话到派出所了。

  村民们的编外亲戚

  木瓜村离派出所只有几公里远,张超来往比较方便,可他常常睡在村民家里。张超说: “晚上和大爷大妈聊聊天,听听他们有啥困难需要解决。”

  张超的妻子放弃了留在母校甘肃政法学院任教的机会,到象山爵溪当了一名代课老师。有时,妻子坐大半个小时的中巴车来看丈夫,可相处的方式却常常是陪着丈夫一起下村走访,如今,张超和他的妻子,被不少村民当成了编外亲戚。

  这些日子,张超打起背包住到了徐美凤大妈家中。大妈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长期在外打工;另一个儿子是残疾人。她自己腿脚也不方便,有什么家务活张超经常搭把手。

  木瓜村的村干部陈敏军告诉记者,到了晚上,张超在村里无论敲谁家的门,只要一报名字,主人准会很开心地把他迎进去,不少老人都把这个憨厚的小伙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编辑:周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