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专家“会诊”保国寺 并提出合理建议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6-22 14:23:05

  本报讯 昨天下午,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内举办了一场 “保国寺大殿科学保护与研究”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一线科研院所的20余位专家学者对保国寺大殿主体结构进行了 “会诊”,并提出合理建议。

  保国寺大殿是我国南方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去年5月,由同济大学编制的《宁波保国寺北宋大殿保护信息采集与展示设计方案》通过中国古建筑专家评审,保国寺科技保护于同年11月正式启动,科技保护监测信息系统对这座千年古建筑开始进行实时 “CT扫描”。专家表示,这大半年来,通过对木结构建筑的含水量、温湿度、结构变形等的监测,希望能从中寻求规律,分析相关的技术标准,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南方地区木结构古建筑保护应对的措施。

  汶川大地震也引起了专家对保国寺周边地震及振动问题的重视。1987年,浙江省地震局对保国寺附近放炮采石作业的振动影响作过测试,确定爆破振动量相当于地震烈度2—3度,指出爆破振动效应的积累作用不能低估。目前,保国寺周围依然存在较大振动的施工作业,因此,宁波市地震台台长邱永平提议,对保国寺及其周围的振动状态进行长期持续的监测不容忽视。

  事实上,目前,国外对木结构文物建筑的监测和保护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措施,通过各种仪器设备采集数据,建立起了多种数据库。在我国,只有少数高校的科研院所具备一定的监测能力,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只能做到定期监测,而无法实现不间断监测,导致数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较差。因此,在文物保护单位中建立一个监测点,结合外部条件变化,将是我国在古建筑领域的科学保护水平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是国内最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盛会,共有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2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记者 徐文燕 王健)

【编辑:周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