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张会亭:重量级主持果然不寻常
稿源: 中国经济网综合  | 2008-06-25 16:46:52

  ——访北京高盛灵锐公关公司董事副总裁张会亭

  「内容摘要」

  他是中国第一商业主持人,他在国内首创了”商业财经主持”概念,由于身材高大魁梧,经常自嘲为“重量级主持人”。因为非典,他滞留北京,从一个行李箱开始,短短5年时间,成就了他今天在北京“有房有车有事业”的辉煌。他就是北京高盛灵锐公关公司董事副总裁张会亭。如今他和财富中国论坛再次成为行业热议话题,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近距离解读这位重量级主持人——张会亭。

  价值中国:您原来一直研究营销方面并致力于终端营销和培训工作,现如今却转行作为一名重量级主持人,是什么样的动因让你从事主持人这方面的工作?

  张会亭:国家在发展,对于人的要求和基本素质越来越高,各行各业的人的素质都在提升,过去人们对主持人的认识停留在形象光鲜,外观感觉青春靓丽即可,但现在更多的要求主持人的深度和内涵,也就是说,在时代的大环境下催生了对于主持人的外观形象上有所放宽,而对于主持人的内涵和深度上要求越来越强。从而使得像我这样拥有重量级高大身材的人也能够有机会成为被许多观众喜爱的主持人。

  我今天成为主持人,从某种程度上说具有很大的必然性,俗话说任何机会都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为什么那么多营销人没去做而唯独我做了主持人,我有我自身的性格优势和特质,我最初在企业的时候通过做营销和培训,发现了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即兴输出能力比较强,很多人能在台上念稿件念的很好,但是未必能够根据现场变化而即兴发挥,而我恰好就具备这方面的天赋。也就是即兴性,我经常说,如果在正常流程推进下,有80%的人都会当主持人,但就是那关键的现场突发事件和变故,才能真正考验出谁才是真正合格称职的主持人。所以我的即兴串场表达能力已经使我成为一个完全脱稿的“脱口秀”型经济类主持人。

  第二就是幽默感,幽默感恰好是对主持人最大的要求,如果一个主持人很古板,很生硬,照本宣科,那么时间长了之后难免不受欢迎,所以幽默感对一个主持人来讲是最大的也是最出彩的关键,正是基于如此,通过我一段时间的自我发现,同时也被外界很多朋友发掘,逐渐发现并强化了自身在语言的即兴发挥和幽默感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后来我总结成了四个关键词,就是:“真实,鲜活,犀利,幽默”,强调真实现场感,语言风格鲜活活泼,内容犀利,敢问敢说,表达形式上又独具幽默感,所以叫“真实,鲜活,犀利,幽默”。

  事到今天为止,4年300场主持的真实经验,锤炼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风格定位,并通过强化打造推广,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实证明,我这几年来在商业财经主持方面之所以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之所以能接到越来越高端的主持单子,就是得益于我的这两个独有的特质——即兴性和幽默感。天长日久最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如果今天用一句话来描述我最近这几年的变化,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逐渐提炼自己独有的主持风格,并且不断实践的结果。

  价值中国:作为商业财经主持的第一人,为什么要用商业财经这个词来称呼您呢?您怎样才能把业务做大呢?

  张会亭:这个概念是我最先提出的,财经类主持人很多,不管是央视的还是其它栏目的主持人都很多,商业化主持人也很多,主持婚礼路演之类的也不少,但是把财经类和商业化放到一起再看,就不多了。举个例子,假如以电视台为首的财经主持人,他们做经济类的话题,却不具有商业运作的灵活性,而另一个角度就是很多商业主持人是流动性的,跟雇佣兵一样,谁给钱他们就出场,最后拿钱走人,那么最终导致结果就是,普通的商业化主持人在经济领域的内涵和深度不足,而电视上财经主持人对于商业化灵活运作的灵活性又不足,所以我干脆就将二者结合,既具有商业化运作的灵活性,又具有经济领域的深度和内涵,于是便推出了“商业财经主持”这个概念。所以你现在在网上搜索“商业财经主持”这个关键词,先不用键入“张会亭”字样,其结果却没有别人,只能搜到张会亭,所以有人开玩笑说这个效果叫做“网络搜索已无路可逃”。看来我已经成了“商业财经主持”品类的一个品牌了。

  接下来再回答业务如何做大的问题,不开否认,当今市场上仍然存在着专业主持人的市场空缺,例如,电视台的主持人,都有自己所归属的栏目,如果脱离栏目是属于走穴,而在民间搞的各类活动,又迫切需要相对专业的主持人,还存在着时间、地域、空间的不可控性,以及主持风格方面筛选的可操作性等问题。于是一对矛盾就出现了,比如说一个报纸、网站或者一个咨询机构,举行大型的会议或者高峰论坛,需要主持人,那么该找谁做主持人?怎么找?效果如何?都缺乏一个甄别和遴选的尺度,或者事先进行控制的手段,于是在邀请之前已经开始捏一把汗。但交给我就放心很多了。在商业主持人方面,我已经形成自己的一个体系,尤其是对民间现场版主持人的考核,我们已经通过公司化的运作,通过一系列与主持相关联的上下游业务支撑,达到非常可控的系统规范。所以我给自己提一个口号叫做“推动主持产业化”,也就是把主持人这样一个具有高度个体依赖性的职业,逐渐进行产业化的推动。

  价值中国:您是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的,作为一个主持人就不是通常意义的科班出身,每个人在这样转行的情况下,肯定会有来自专业和其它方面的压力,对于这种境况您是如何解决的呢!

  张会亭:我做主持人,并不是大学一毕业就做的,而是毕业后先在企业里做营销,然后做培训,做了培训之后,才开始做主持人,我的职业经历分三段,营销,培训,主持,这三段的经历,有递进性,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常看到很多人的成功,获得某方面的成就,你看到的那天,可能是他刚刚面对世人的时候,但是在这之前,他曾经所做的大量工作并不为人知道。比如很多人都是在2005年以后才开始高信息量地了解阿里巴巴,但马云早在1995年就开始做了,只不过是最近两三年才出名而已,其实就这个道理。从企业到做培训,到主持,我在企业或者在做培训的时候的知名度还相对有限,后来做了从企业里走出来的唯一主持人之后,知名度得以快速提升,全国很多人都知道了张会亭是商业财经主持第一人。在企业做营销或者做培训是有一个小范围的知名度,局限于某个企业,某个领域,而现在只不过是延伸或者拓展开了而已。

  现在很多人在面对自我的职业规划的时候,容易走两个极端。一:自我膨胀,就是对自己的优略势分不清楚,优势往往看的盲目过高,劣势的往往估计的不足,扬长避短,结果光扬长了,就容易膨胀,高不成低不就。二:妄自菲薄,自己经历了就业几次面试失败的打击,最后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慢慢地就极度迷失。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仔细想想,其实每个人都是有优势和劣势的,人无完人,这时候如何把自己的优点及时有效地发掘出来就成了当务之急。

  我坚持认为,自我发掘是关键,首先善于自我发掘,然后善于自我强化,还要善于自我传播,最后形成了“发掘—强化—传播”的闭环体系。接着说自我强化,例如,每个人小的时候,如果摔倒了,父母马上过去拉起来,这样几次之后,小孩子再摔倒自己就不愿意起来了,必须要等着父母把自己拉起来。但是如果摔倒的时候,父母在旁边说“没事,站起来,你自己能站起来”。结果自己就真的站起来了,这个例子就是说明强化,往往很多人自己迷茫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干一件事情有没有意义,做这个事有没有正面的提升。以致于后来畏首畏尾,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老师在一旁进行强化。所以当不能遇到一个好的老师的时候,就只有靠自己进行自我强化了。

  再来说一下自我传播。有人在地铁通道那里弹吉他,满怀幽怨,他弹的差吗?不差,弹的很好,但是他却混不来钱,在这里弹一天也就十来块钱,(我们并不是鄙视他)但是我们就会想到,如果他做到自我强化,自我推广,就能达到更高的一个收益水平。郎朗,李云迪,弹钢琴,弹出了世界级的水平,难道就没有比他们更强的吗?有,只不过别人没这个想法来跟他们较量,就是自我传播的胆量和方式不足。说赵本山,东北难道就他一个文艺高手吗?肯定不是,东北这种吹啦弹唱的人,跳二人转的能人随手都能抓出来很多,但是为什么只有赵本山现在成为“小品之王”呢?并且十年十连冠,其实这都是自我发掘、自我强化和自我传播的结果。因此,发掘,强化,对自己说:我能行,摔倒了,我能站前来,别人不扶我也能站起来。自我推广的时候,相信自己能行,这是自信,不是自负,也不是自我膨胀。接着,需要自我传播,酒好还怕巷子深呢,

  所以说我们把“自我发掘,自我强化,自我推广”的环节做好之后,你就会发现自身的优势就慢慢显示出来了,然后自身的压力会缓解,外界的不理解、冷眼和嘲笑慢慢就会退去。水到渠成,这时,无论收益、名气还是地位都自然会随之而来。

  价值中国:对于经常出现在大众面前的那些娱乐或者体育生活方面的主持人,作为商业财经主持人,你认为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

  张会亭:客观的讲,大家各自主持不同领域的内容,主持的风格和形象互不影响,体育方面,黄健翔一声吼,最近两年就火了起来;娱乐方面“老毕”做的也是非常的不错,主持风格和漫画功底都很好;李咏尽管形象夸张,腰细脸长,但他所做的节目别人却不能取代,所以每个人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核心竞争优势,这才是最关键的。

  竞争是什么,低层次的竞争就是大家都在同一个领域里边竞争厮杀,而相对高层次的竞争就是大家创造各自的领域,在新的领域做第一,这就是蓝海。例如,逢年过节,车站人很多,大家都排队买票,情况是只开了几个窗口,人们要么想着插队,要么就老老实实的排队,没有人想到要去开设新的窗口,说明人们在这个领域里还都没有跳出来。当我们大家都在过往的条条框框里想着如何竞争如何厮杀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想着再开辟一个新领域,一个新的窗口,我有一个想法,我自己想办法开设一个新窗口,然后我自己站在第一个,喊其他人来排队,这就是我推广传播的过程,叫做“前无古人”,所以在网上搜索“商业财经主持人”的时候,就只有我一个人了。

  但是你不能阻止“后无来者”,其实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会发现成果容易被别人抢掉,革命的胜利果实就是这样被别人抢走的,瓜分的,那是因为没有好好地强化。回到买票的话题,还是一群人排队买票,旁边新开一个窗口,你是第一个过去的,但是你没说你是第一个,别人过来挤到前面就开始喊自己是第一,你说谁会相信你是第一个呢,这就叫“能干的不如能喊的”,当然我们要既能做又能喊这样最好,这样就容易对外界形成一个壁垒。我们经常在央视上看到许多大品牌都在打广告,他们就是要给这个行业的后来者形成更大的门槛和壁垒。比如说博客,博客诞生之前大家很少有人知道这东西,大家就会说不就是网络日记吗,后来有人提出博客的概念,从那以后大家就都知道博客这个东西是他提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先做还要先喊,做了又喊了别人才知道你才是真正的第一。

  价值中国:谈到您,就不得不谈到近期收到各界关注的财富中国论坛,您作为该论坛的执行秘书长,设立这样一个论坛的初衷是什么呢!希望将来能达到什么的一个影响程度,从开办的这几期来看,你觉得成效如何!

  张会亭:一:我要帮助所有没上过电视的人找到在电视上做节目的感觉。我自己是经常去央视等电视台做节目的,但此栏目的嘉宾观众在自己的工作中大多没有这样的机会,而他们同时又都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原因,我们提供最大的帮助尽我们的所能来营造这样一种做节目的氛围。

  二:之所以取财富中国这个标题,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经济发展的停滞、社会的萧条到今天物质的丰富,人民生活小康,这些推进过程都非常值得骄傲,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此感到自豪,那我们就有必要做一个有意义的事情,通过我们的视角,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每一期选择一个角度,来看待国家发展的成果。比如刚做过的“奥运前后的车市拐点”专题,中国加入WTO之后,两大变化最为明显,那就是“房子越来越贵,车子越来越便宜”,这就是物资丰富带来的结果,古巴今天才用上手机,而且还有很多的限制规定,我们就可以想象,十五年前,我们也有类似的情况,今天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这就是国家的进步,我们要从这样的细节来看财富的变迁,所以我们举办了这样的论坛。

  三:人们的财富积累到一个程度的时候,需要寻求一个升华,理性和思想的升华,灵魂和精神的升华,不光是埋头挣钱,还要抬头把自己的思绪整理一下,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各个方面做一下汇总和归纳,我们就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有地方可以倾诉,有想法可以说出来。所以我提出四个“huo”,一个是收获的获,一个是答疑解惑的惑,一个是豁然开朗的豁,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有“货”。每个人做一件事,都是有一定价值、意义和贡献的。易中天有句话说“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发觉出来”。我们有很多事情也是这样,一时半会儿看不到任何收效,做到一定程度,结果自然就显现出来了,所以我们要耐心等待,贵在坚持。

  价值中国: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工作生活,多数人是在用时间换金钱,而您则倡导用金钱换时间,提到节省上下班的路程,可是对于现在大多数的创业者来说,在北京工作或者创业,刚开始都是一个财富原始积累的过程,往往起点比较低,而且目前京城的热门地段的房租又居高不下,对于这样一种现状,专门对于来北京的打拼的年轻人,要怎么来理解这个用金钱换时间的这一说法?

  张会亭:我认为这个问题里面的一句话我不太认同,说因为北漂起点比较低,收入有点捉襟见肘,所以就用多花时间的方式来省钱。其实这是非常短浅的认识。

  首先我也是北漂一族,2003年第一次进京的时候只有一个行李箱,到了今天靠自己的奋斗取得现在这样的些许成绩。任何一个人都不要幻想财富从天而降,都是靠自己奋斗去获取的。第二,起点低会不会就一定捉襟见肘,没办法进行调配?我觉得,挣钱多与少,只要想节省,总能节省下来,那么我为什么要提到“用钱换时间VS用时间换钱”这个概念呢?我有切身感受。

  我四年前在西四环的定慧寺住,之后我在东三环三里屯附近,05年我在西二环的西直门,前三年也跟大家一样是租房。06年我才在东四环的四惠桥边住上自己的房。在北京租房的这几年里我从西四环到东三环再到西二环,逐步向市中心包抄,难道是因为我的钱多了吗?不是,这是一个统筹安排的认识问题。我们为什么说通州,回龙观这样的地方叫做“睡城”?就是白天早早去上班,晚上奔波回去休息睡觉,仅仅为了回去睡觉,你就会发现人就是这样日积月累被边缘化的,试问,当你每天下班奔波于回家路程的时候,还谈什么业余生活?还怎么谈业余时间内对自己的提升和巩固?北京花两三个小时在路上的人不在少数,这部分人群自己完全可以冠冕堂皇的说:“我收入低所以我住的远”,但是反过来想想,正是由于你住的远,才导致你收入更低,或者说更难翻身。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悖论,我07年五一在自己的一篇感言中写过一句经典的原创观点—---你只知道很多有钱人都开车,却不知道正是因为他们开了车才更有钱,很多有钱人都住在市中心,却不知道因为住在市中心,使得这些人更加的有钱,因为他们没有被边缘化。我还讲到一个三八原则,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天分成三段,八小时上班,八小时睡觉,八小时业余时间,八小时上班,你干的这行,我干的那行,大家的工作性质不一样但是都在工作状态,八小时睡觉大家同样在休息状态,而剩余的八小时业余时间就完全不一样了,而恰好是八小时的业余时间把人的差距拉开,你会发现,八小时业余时间处理好的人,能创造更高的价值和收益,而处理不好或浪费时间的人就容易疲于奔命,花费在路途上或其他方面,所以就又回归到“时间换钱”还是“钱换时间”这个问题上了。试想有一天晚上9点有人约你谈事情,如果你住在四环内,你通常就会开车或打车过去,但如果你住在通州就往往会懒懒地回一句“有啥事明天说吧,挺晚了,也挺远的,谈不了多久我回来就没车了”。一个人的收益和提升就是这样慢慢被拖垮的。

  所以我强烈建议年轻人“买房可买远,租房要租近”,如果说买房因为太贵手头紧张可以买靠外一点,那么租房就一定不要在乎多花二三百块钱租近一点,要随着工作而就近选择,你节约的决不仅仅是交通的财务成本,更多是时间成本和精力。

  价值中国:作为一名成功人士,工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从生活方面是怎样要求自己的?对于现在正在努力拼搏的年轻人,希望对他们说点什么好的建议?

  张会亭:首先要有孝心,百善孝为先。一个人有孝心,就必然有责任心。如果对父母没有孝心,还说对公司对同事很负责,那是胡扯,千万别相信。第二,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一定要好,一个人在外打拼不容易,某种程度带着面具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包装出来的,不管面对客户、员工、上司,或多或少都有包装的成分,并非真我本色,只有回到家,才会有一种释放,这就是我提到的为什么说“有本事的人回家很随和,没本事的人回家打老婆”。不管在外面取得多大的成绩或者得到多大的认可,回家后一定要平和,亲人眼中无伟人。多少事实证明,“后院起火”是一个人事业发展最高成本的障碍。第三,要有适当的能够自我调节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也是一个缓解压力的释放点,我在外面喜欢飙车,我是非职业场地赛车手,回到家里却能静心弹两小时古筝,经常写一些随笔心得或经济时评,偶尔写一些毛笔字等等都是不错的调节方式,再者男人经常下厨做饭也能有效缓解工作上的压力。所以“有孝心、家庭和睦、有适当的兴趣爱好”是我给大家的三大建议。 (文/ 价值中国网 宁伟)

  附:张会亭简介:张会亭先生,高盛传播集团北京高盛灵锐公关公司董事副总裁。中国第一商业财经主持人。著名公关策划及高端经济活动专家。《名人传记·财富人物》杂志封面人物。2006年度CCTV-2入围主持人。央视传媒研究与公关策略讲师。中国第一个公开推出彩色整版报纸广告的财经主持人。在国内首次提出“商业财经主持”概念,被誉为“中国第一商业财经主持人”。风格以“真实、鲜活、犀利、幽默”而著称。近4年来已成功策划主持高端公关活动及会议近300场。对张瑞敏、茅于轼等数十位顶级经济人物有深度接触。著名财经评论专栏作家。在经济领域有300余篇上百万字的幽默犀利原创杂文风格作品遍布各大平面及网络媒体。手机:(京)13501090793,电子邮箱:zhtmkt@126.com,MSN:zhtmkt@hotmail.com,中国商业主持人网:www.syzhuchiren.com,更多资讯请直接网络实名搜索汉字“张会亭”或“商业财经主持人”。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