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述民评”的现场,特意安排了企业代表对税务部门的公述人进行点评,这种方式能让管理者更为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通讯员王依友摄
谢仙富在台上述职,下面的听众将不单单是本单位的领导、干部和职工,还会有当地的网吧经营户。
他这个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长的工作干得好不好,现在要这么多人来评判,这难免让他有点不习惯。
今年,台州路桥区尝试对全区所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单位的中层正职岗位,采用“公述民评”的形式,探索在部门中层管理中,引入社会化监督的模式。
对得高分者通报表彰,并“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排名垫底者,不仅“通报批评”,还会进行“工作岗位调整”,“直至降职或免职”。
“把评议好坏的尺子交给群众。”路桥区委书记马晓晖说,“实践证明,它相对客观地反映和评价了一个中层干部的履职能力和工作实绩,有值得推广的价值。”
将干部的评判权交给公众,这无疑成为一大突破。
评价体系是否科学 对执法者的评判考验“公众理性”6月25日,台州市国税局路桥分局的2名中层干部,进行了今年的第一次“公述民评”。
路桥国税分局是当地最早尝试“公开述职述廉”的部门。从2005年起,他们开始对所有税收管理员的“公述”,邀请评议的对象是当地的纳税人代表。此项经验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已在全省国税系统推广。
而这种由“服务对象”参与民主评议的形式,也令路桥区纪委的工作人员很感兴趣。它突破了以往内部评议的程式,打开了社会化监督的一种方向。
后来,路桥全区在“公述民评”的制度设计里,纳入了这项创新——在评议相关岗位干部工作时,邀请他们的直接服务对象,以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参加。
按照路桥区制定的“公述民评”规则,本人所在单位员工打分,仅占综合分值的20%。而由服务对象、社会各界代表以及区作风建设监督员参与评议得出的分数,则占了50%。
这意味着,谢仙富工作做得如何,主管他工作的路桥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罗河笙的意见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还要有许多双眼睛来评判。而且,所有的服务对象都是随机抽取的。
路桥区委副书记金志说,这是他们所着力倡导的,评议代表要有广泛的社会性——这是以往的干部述职中,从未有过的尝试。
“它并不是没有争议的。”区纪委副书记管彦立说,一开始就有人提出,有执法职能的科室负责人,面临更多的现实问题,容易与服务对象产生矛盾。而一些宣教部门或机关办公室,这方面的冲突就少很多。
谢仙富就有些顾虑。查处未成年人进网吧,是他的一项主要工作,因此也得罪不少网吧老板。让他们来给自己打分,谢仙富觉得心里没什么底。“他们的评价,能不能客观?”
尽管面临争议,“公述民评”的组织者还是坚持了这项做法。管彦立相信,公众有理性判断的能力。他的依据是,打分的结果汇总后证明,执法科室的得分并不一定低,像计生这样的难点部门,反而获得了意外的高分。
局长罗河笙的话也给谢仙富吃了颗“定心丸”,“执法严格没有错,但方式方法要注意改进”。
“因此,‘公述民评’并没有打击公平执法者的积极性,”金志说,“反而拓宽了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督渠道和空间。”
“民生部门”成为焦点 “公述民评”开创社会化评议的先河去年路桥首次启动的“公述民评”,针对的是全区20家单位132名中层干部。他们的背后,是像工商、财税、城管、计生、办事中心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部门”。
因此,所挑选的都是具有行政执法资格和公共服务职能单位的重点科室。戴希翔毫无疑问地被选中,这位路桥国税分局税源管理四科的科长,每年要跟路桥东部蓬街镇、金清镇的1000多户企业、4000多个体经营户打交道,他所在的科室也成为了最受关注的岗位之一。
包括戴希翔在内的132个人,被分成了四组,参加了去年12月的首次全区公开述职评议。而据了解,这项探索今年的力度将更大。
“‘公述民评’将在全区铺开,涉及所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单位的中层正职岗位。”路桥区纪委书记林金祥说,“包括区交通局、区环保局在内的10家单位的84名中层正职干部,由区里集中组织参加‘公述民评’,其余单位则自行组织。”
公开述职的内容包括依法行政、效能服务、工作实绩、廉洁自律四个方面,综合分值为100分。
“述职报告要实事求是,特别是述廉内容要与述职内容并重,既要反映工作业绩和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又要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林金祥说,它必须翔实具体,“讲实例、举数据”,不能“空洞泛泛而谈”,或者“等同于工作总结”。
据了解,去年有的述职干部的报告就曾被退回重写,或是修改。
在具体打分的细则中,“规范”是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词。行政行为是否“规范文明”,职责程序、审批时限是否“明确规范”,制度运转是否“规范有序”。行政服务的“阳光运行”,被提升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
一个部门中层工作的好坏,一直以来都是内部管理考虑的问题。路桥区委书记马晓晖认为,用“公述民评”的形式,实际上开创了一种社会化评议的先例,旨在切实改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政府机关为民服务的意识。
“这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外部监督网络,把评议好坏的尺子交给群众。”马晓晖说,“实践证明,它相对客观地反映和评价了一个中层干部的履职能力和工作实绩,有值得推广的价值。”
民评结果完全公开 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必须要对管片的情况深入了解,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纳税情况烂熟于心。戴希翔学会了更多的“换位思考”,要善于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多地得到他们的认可。
八环轴承有限公司是一家路桥当地的企业,公司副总经理王苏平的感觉则是,税务机关的确想“让我们明白他们做了什么,看得出来,他们自己在给自己加压力”。对着税务管理者,他在评议现场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把税务咨询的“首问责任制”贯彻好。
“公述民评”,这个时候也成为了沟通的平台。
“从‘管理’到‘服务’的观念转变,以前说了许多遍。”路桥国税分局局长王瑶文说,这样一来,一下子成了大家自觉的行动。他认为,这带来了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在他看来,这样的公开评价机制,对于今后的用人选人,都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按照路桥区委的设想,“公述民评”是一整套的程序。首先是有履职承诺,要求评议对象向社会公开承诺,在本人的岗位牌上公示。
与此对应的是,评议的得分以怎么样方式公布。经过了一番斟酌,去年参加全区“公述民评”的132位中层干部,最后的得分和排名全部公布在了路桥的政务网上,向全社会公开。
这份排名,很快成为了当地的热门话题。议论之余,更多的人关心的是,“公述民评”的结果是不是真的有用。
对此,路桥区负责人明确表示,对“评议中得到高分的中层干部”通报表彰,并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而对评议分值列最后三名的干部,不仅“通报批评”,还会进行“工作岗位调整”,“直至降职或免职”。公述民评联评产生出的末5位,两年内所在科室(窗口)不得评为群众满意单位。
他们肯定,“公述民评”是要动真格的。
有消息称,近日,路桥区已经有部门将去年评议中排名不理想的职位拿出来,进行全区机关范围内的公开选聘。该部门负责人称,“公述民评”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了机构的社会公信力。
干部监督“动静结合” 引入“质询”让公众的评判更直接菜市场经理、小学校长、村支书、合作社社长……路桥区的50名作风建设监督员来自社会各界。在“公述民评”的制度框架内,他们是一种特殊的角色——既作为社会公众的代表,又直接履行一些日常监督的职能。
61岁的陈伟滨是区慈善总会的副会长,他参加了去年所有132个中层岗位的干部评议。他说,政府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对社会公众负责,应该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
今年的评议规则里,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
作为作风建设监督员,陈伟滨平日里的工作有很多。区作风办会不定期地组织他们到评议单位,随机选几个来办事的人进行调查。“另外一种方法是,在档案中随机抽取一些服务对象的资料,进行现场电话联系,当场做出评议。”路桥区作风办的工作人员金栋福说,这部分评议分值会占总分的10%。
一段时间以来,戴希翔主动参加了许多次局里组织的对企业的涉税业务集中培训。他说自己的目标,是要将税收工作做得更精细一些,帮助纳税人提高财务核算水平。
路桥企业也很欢迎这样的改变。他们发现,跟税务管理部门的距离拉近了,咨询问题也容易多了。
行政公务人员的内在提升,带动了政府效能的提高。最近,路桥区向社会公众发放了1000多份问卷,调查依法行政的满意度,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群众的满意度达到了96%。去年同期相比,公众对效能投诉减少了45件。
“将来的考评,要不断总结完善,做到更加科学、公正。”林金祥设想,对部门中层的评议,要尝试结合静态评议和动态监督两种方式。
他说好比交警对驾驶员的管理,一年有一定的积分,设定限额,违规扣罚。在进行日常的动态监督时,每查处一起评议对象、分管科室工作人员的违规事例,就分别扣除相应的分值。
这一切,倡导的是一种“对下负责”的态度。林金祥说,职能部门越来越注重让公众满意,哪怕初衷只是为了“消灭一张潜在的不信任票”,改革也有它内在的价值。这样的公开评议,要坚持做下去。“行政行为都应该在阳光底下,越和百姓生活相关的,越要持续监督。”
而监督和评议的方式,将加入更多“互动”的因素。按照路桥区委的设想,在今后“公述民评”中,将尝试设置“质询”的环节。公众可以对述职内容进行提问和评述,述职干部也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出回应,使公众对政府的评判更直接。(记者蒋蕴王依友)